诸葛亮的外貌性格描写及主要事件 对于徐庶的外貌描写

目录导航:

  1. 诸葛亮的外貌性格描写及主要事件
  2. 刘备多大年龄认识徐庶
  3. 关羽对庞统的评价
  4. 三国中徐庶结局怎么样了
  5. 赵云和曹操的外貌及故事
  6. 三国志名将令徐庶贾诩
诸葛亮的外貌性格描写及主要事件

诸葛亮其人心胸宽广、足智多谋、谦逊有礼、忠心耿耿、不以貌取人、更不大意轻敌,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典范。

主要事迹:

1、躬耕南阳

诸葛玄去世后,诸葛亮和弟弟在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卧龙区城西卧龙岗)隐居晴耕雨读。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的自评多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相信他的才干。

2、隆中对

刘备亲自前往拜访诸葛亮,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史称“三顾茅庐”)。与亮相见后,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他提问:“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诸葛亮遂向他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机可乘,而且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天下;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后世称之为《隆中对》。

3、过江作说

当时,刘表因妻家所影响,对长子刘琦渐渐不悦。刘琦十分敬重诸葛亮,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迫使诸葛亮授以对策,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

刘琦明白他的意思,正好江夏的黄祖被孙权讨死,刘琦便自荐为江夏太守,出走江夏。208年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捉,徐庶只好向曹操投降。

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的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诸葛亮便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在赤壁之战大败,回师北还。

4、足食足兵

211年,益州牧刘璋派军议校尉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荡寇将军关羽、讨虏将军张飞等镇守荆州。至下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

5、七擒孟获

公元225年,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削除地方割据势力,采取了著名的南征军事行动,最终平定了南中的广大地区。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从政治、经济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南中地区进行治理,将汉族先进的经济、技术和文化传播到这一地区,并进而传到缅甸

诸葛亮的外貌非常漂亮,是个俊俏的小伙子,三国演义原文描写的很清楚,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身披鹤氅,头戴纶巾,容貌甚伟,飘飘然有神仙之姿。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核心人物,前半生过着隐居的生活,自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后,其在政治和军事上才初露锋芒,并且一步步成为了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要人物。

诸葛亮有很多的典故,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借东风”、“草船借箭”、“借荆州”、“三气周瑜”、“空城计”等等。

刘备多大年龄认识徐庶

刘备应该是在四十六岁的样子,刘备在汝南被曹操打败后,渡过汉水向荆州刘表投降。当时刘表就命令刘备前往新野防守曹操南下向荆州方向的进攻。

在新野城中,当时刘备正在城中巡视,听见有一个人在唱歌,感觉到此人唱歌的时候有才华,就此留下来人,拜为军师。

刘备应该是在四十六岁的样子遇到了徐庶。

关羽对庞统的评价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很多次的乱世,而最出名的一个乱世,当属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了,其时天下大乱,诸侯割据,每个人都想趁乱雄据天天下,而刘备可谓是当时所有诸侯当中最弱的一个。

虽然前期有关羽、张飞和赵 云,但是兵马才几千,毫无根据之地,犹如丧家之犬,手下有高强的武将,没有文臣谋士,所以屡战屡败,在后来有徐庶的帮忙,又有水镜先生的指定,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的相助,三国时期有过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

可令人疑惑的是,关羽张飞对诸葛亮不怎么感冒,反而却非常佩服庞统,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首先,诸葛亮的家族在当时荆州名气很大,又有水镜先生和徐庶的大力宣传,刘备两次去拜访都避而不见,而第三次诸葛亮还是让刘备等了很长时间,这让关羽和张飞心里很不舒服,这个诸葛亮的架子也太大了。

其次,诸葛亮刚刚出山,寸功未立就居于高位,刘备对他是言听计从,冷落了昔日的兄弟,再者,诸葛亮有时候的计谋让一些武将很难理解,在一些武将的心里,诸葛亮永远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军师。

而且每次作战前夕,诸葛亮总是一副我已经胸有成竹,运筹帷幄,你们武将就是我的棋子,好好听我的话,保证你们胜利的样子,不得不说,诸葛亮这种冷静过头,过于谨慎,部下都要听从其命令,总给人一种仰视感觉的做事风格,很不符合关羽和张飞的性情,这让他们觉得太憋屈了。

然而,清高骄傲的诸葛亮,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就没有在意关张的心理感受,所以,连带着就没有处理好他与这二人的关系,咱们再来看看庞统,他的行 事风格可是比诸葛亮低调多了。

当初庞统投靠刘备时,并没有拿出鲁肃的介绍信,而是隐姓埋名从最底层干起,庞统曾经当着张飞的面,将累积的百日公务顷刻间处理完毕,时不时的再喝上两口小酒,让张飞惊叹不已。

可以说,庞统这是凭借着自己的实力获得了张飞的敬佩,出任军师后,他也没有高高在上的傲气,而是非常平易近人,时常拿着酒壶找关羽和张飞喝酒,与关羽和张飞有共同爱好,了解士兵的心理,比较容易接触。

此外,庞统的计谋,也与诸葛亮截然不同,诸葛亮是四平八稳,步步为营,而庞统则擅长出奇制胜,对战场有一个最坏的打算,非常喜欢冒险,这样的战略布局很符合关羽和张飞的胃口。

庞统的每一个计谋都很通俗易通,让人很明白,就算部下有不理解的,他也会慢慢解释,不至于让人没有头绪,所以,庞统这个人很受关羽和张飞的敬重,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庞统之所以受关羽和张飞的喜爱,主要在于他的行 事风格与关张二人很像。

庞统并不像诸葛亮那样清高,他给关羽和张飞的感觉,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一个普通人,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也不过是大家所在的位置不一样罢了,毕竟都是从底层做起的,谁又比谁高出一个档次呢?

三国中徐庶结局怎么样了

病死的。徐庶本名福,本是寒门子弟。中平六年(189年),徐庶为人报仇,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

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但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

徐庶最后的结局是在公元235年因病而亡,葬于彭城。

徐庶原本是投靠刘备的谋臣,但是因为生性孝顺,被曹操抓住了这个弱点,派人掳走了他的母亲,逼迫徐庶弃刘投曹。而徐庶也果真受此逼迫,来到了曹营。但是他在到了曹营之后,却并没有为曹操出过一计,有过一丝谋划。

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徐庶最后是病死的。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获,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徐庶最后的结局是在公元235年因病而亡,葬于彭城。

而据史料记载,徐庶自从赤壁之战前夕投归曹操以后,就成了曹操的一名谋士,后来又担任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等职。而徐庶的最后一次露面,也是在赤壁之战,此时曹操因采取了庞统的铁索连环计,徐庶感觉此战中有危险,就向曹操请辞,到西凉一带去防御西凉军了。

而徐庶作为诸葛亮经常提到的人才,在北伐曹魏之际,听说徐庶在曹魏的仕途不顺,也十分的为其感到惋惜。而徐庶的最终结局,大约是在公元235年因病而亡,葬于彭城。

徐庶最终身亡了。
因为在三国时期,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徐庶原本是刘备的谋臣,但因为许褚的诱惑而投奔曹操。
最终,曹操并不信任徐庶,将其囚禁。
在赤壁之战后,徐庶借机逃跑,但在途中被追上,最终身亡。
徐庶在三国历史中是一位才华横溢,被人认为是“人间圣人”的人物,其结局也让人不禁感到遗憾。

三国中的徐庶一开始是辅助刘备,在接连取胜时,曹操得知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于是,曹操抓捕徐庶母亲作为要挟,将徐庶归纳自己麾下。但徐庶始终没有为曹操出谋划策过。

赵云和曹操的外貌及故事

赵云赵子龙,银盔银甲,手持亮银枪,胯下白龙马,救少主于万将从中,曹操长坂坡听从徐庶之计,令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被赵云枪挑50多员战将。后赵云在当阳桥被张飞所救。

三国志名将令徐庶贾诩

徐庶、贾诩在三国历史上都属谋士不是名将。

贾诩(公元147-223年8月11日),贾诩祖上乃是西汉长沙王太傅贾谊,贾谊师从西汉宰相张苍,张苍师从儒学三巨头之一的荀子,张苍乃是荀子的关门弟子,得意门生。而张苍的侄儿就是西汉赵王张耳,而巧的是前凉张轨就是张耳的后裔,后世居于武威郡。而贾氏一脉也和西汉张氏如出一辙,世居于武威郡。武威郡贾氏一族可谓正统的儒学豪门。

贾诩年少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永汉元年(189年)九月董卓废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不久,牛辅遣李傕、郭汜、贾诩等出兵攻打关东联军,先向孙坚,在梁东大破其军。孙坚率千骑溃围而去。

贾诩在董卓死后,献计于其旧部李傕、郭汜,助其反攻长安。极大地打击了汉皇室的威望,为后面汉朝的分崩离析打下伏笔。

后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击败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即魏文帝)成为世子。另此人做事、做人、做官,别人挑不出毛病,也是少有的能善始善终的人物。

徐庶,徐庶(?—约230年代),字元直,豫州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

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化名单福,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从这也可看出刘备对徐庶到底如何!

徐庶本名徐福,本是寒门子弟。

中平六年(189年)徐庶为人报仇,而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逃走,被官吏抓住。官吏问徐庶叫什么名字,徐庶一句话也不说,官吏于是把徐庶绑在柱子上作出准备肢解的样子,并击鼓下令周围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但都不敢说认识这个人。后徐庶的党羽一起来将徐庶救走(之后魏国史书《魏略》中为徐庶作传时依旧采用了他的本名徐福)。徐庶非常感激,于是不再舞枪弄棒,一改自己平时的气节去求学。

初平二年(191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徐庶结识了诸葛亮,关系友好。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被曹操击败而南下依附刘表,刘表让刘备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徐庶以刘备是汉室皇亲,而且信义著于四海,前往投奔,刘备见徐庶后,非常器重他。

建安十二年(207年)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乃是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刘备说:“你可以和他一起来。”徐庶说:“这个人可以见,但不能委屈他前来,将军应该放下自己的身份亲自去见他。”于是,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刘表病死,次子刘琮接领荆州,派遣使者请求投降曹操。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延康元年(220年)徐庶以徐福之名列入曹丕的劝进表。

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

几年后,徐庶病死,有碑存于彭城。

可以。

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渭南之战时,马超与韩遂的联军在潼关抵抗曹军。马超失利后,想与曹操议和,但是被曹操所拒绝。马超又屡次来挑战,曹军只是坚守不出。按捺不住的马超再次求和,要重新划定地界。贾诩为曹操献计,可以表面应允来麻痹马超,背地里离间两人。曹操采纳此计,以书信离间韩遂与马超。时机成熟后,曹操进攻,果然大败关中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