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下场 虞允文为什么被杀

目录导航:

  1. 宋高宗下场
宋高宗下场

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活到了81岁。

宋高宗五十六岁退位,八十一岁薨逝,期间他安心颐养天年的时间长达二十五年,可见他的身体状况似乎并非如他所说的那般糟糕,在众多皇帝之中,算是长寿的一位。

宋高宗赵构寿享81岁,从20岁继位到56岁禅位,因亲生儿子早夭,传位于太祖一脉的养子继位,史称孝宗,做了36年皇帝,又做了25年太上皇。以八十多岁得以善终,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少有的高寿皇帝。

宋高宗赵构虽为南宋开国之君,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赵构秉承徽宗聪明博学之资,在书法丶诗画、文学、歌赋上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赵构经历了靖康之祸,目睹了北宋的灭亡,在国破家亡之际建立了南宋,但却畏敌如虎,消极抗金,只求自保,胸无大志,继承了宋王朝一贯的委屈求全,卑躬屈膝、胸无大志的传统,只要强盗你不灭我,我可以缴保护费求平安。你玩玩命的,我就只能抵挡防御。在宋朝军民同仇敌忾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和前几任一样,惟恐金人玩命,重用以奸臣秦桧为首的主和派,杀害了精忠报国,一心直捣黄龙,迎请二帝回朝的岳飞,命各地匆忙撒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宋金和议条约。敌人若要真打,只能暂时启用一下主战派,稍微苟安,便弃之不用。做为一位拥有高寿的皇帝,聪明、博学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惨害忠良的所作所为和叱咤风云的其他开国、中兴之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赵构其实与刘禅很相似,人们总以为他昏庸无能,其实不然。他没有志气敢立国南宋,他没有头脑会禅位孝宗,他没好身体能活八十一岁?岳飞之死是自投罗网,那个臣子敢直冒君王。赵构把太祖匡胤只是一代马上天下的北宋由他还给了他后裔而只坐一代南宋高宗就是睿智高远,以一代还一代,传九代,还九代的循环罗辑。

谢谢邀请,让你失望了,宋高宗赵构得以善终,活了81岁,当了36年皇帝,传位于养子赵昚,就是宋孝宗,自称太上皇,1162年退位,1187年病死,当了25年太上皇。1189年才下葬。宋高宗赵构和其父宋徽宗赵佶,都是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书法家,画家,诗词家。

如果历史只是一出戏,可以随意编排的话。我相信快意恩仇的吃瓜群众绝对不会让赵构同志捱到退休。早早就手起刀落,送他下去给岳爷爷陪葬了。然而很遗憾,历史没有剧本,尽管身后骂名滚滚 ,宋高宗本人却是没病没灾,五十六岁禅位给孝宗赵昚后,退而不休、以八十一岁之高龄善终。

既然高宗没能不得好死,广大群众自然盼着他能suffering,最起码不要歌舞升平。你别说,还真有那么一次,吓得赵构同志差点要重操逃跑皇帝的旧业。却说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两淮前线宋军一触即溃,致使金军狂飙突进,如入无人之境。十月,完颜亮自涡口渡淮河,淮东、淮西之宋军未有敢缨其锋者,纷纷后撤。一时“中外震恐”,宋高宗都打算卷铺盖了。俗话说国难思良将,此时离岳飞蒙难已逾二十载,建炎年间的名将早已凋零殆尽。加之绍兴和议之后武备松弛、文恬武嬉,高宗环视四周,却发现几无可用之人。无奈之下只好启用“素不习军旅”的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督江、淮军事,并以虞允文为辅,负责协助叶义问、参赞军务。这一安排看似无心插柳,却在无意间将赵宋王朝最后一位抗金名将推向前台,挽救了南宋和赵构本人的命运。

虞允文(公元1110年12月14日-公元1174年7月18日),字彬父。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完颜亮率领大军逼近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淮西宋军主帅王权被就地免职,由大将李显忠接任,虞允文则被派往采石劳军犒师。虞允文抵到采石后,发现宋军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而其时主将李显忠未至,情势危急,于是挺身而出、亲自担纲前线指挥。他向士兵分析形势、晓以大义,激励宋军全力迎敌,甚至还对一位将军用上了激将法:“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宋史·虞允文传》)。在宋军的抵抗意志被鼓动起来之后,虞允文随即将散处于沿江各处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形成一支一万八千人的战斗部队。随后凭借长江天险,与十五万金军展开决战,结果以弱胜强、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详情请见采石之战)。采石之战在中国历史上可以与官渡之战、夷陵之战相提并论。虞允文以一介书生决胜于两军阵前,立下了盖世功勋,实在是英雄了得。难怪后世那位睥睨天下的一代天骄也盛赞其曰:“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采石之战后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北撤,南宋朝廷的生存危机暂缓。赵构总算把心放回肚子里了。或许是年事已高,不愿在第一线承受压力,宋高宗于第二年六月以“倦勤”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实际上宋高宗禅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将在近期另文分析,敬请关注)。他自称太上皇帝。这一年,赵构56岁,离他病逝还有25年。退休后的赵构时常干预朝政,完全没有“倦勤”的样子。而且因为有孝宗在前台做挡箭牌,赵构不必忍受朝臣的唾沫星子、乐得耳根清净。闲暇时到灵隐寺喝喝茶,或者在书斋写写字,甚是惬意。赵构书法高妙、影响甚广,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公元1187年11月9日),太上皇帝赵构病逝于德寿宫,时年八十又一岁,谥号圣神武文宪孝皇帝,庙号高宗。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三月葬于都城绍兴府会稽县之永思陵。赵构其人的历史形象是复杂的、难以盖棺定论。一方面他扶大厦于将倾,独撑危局、肇极南宋,将华夏之亡向后推了一百多年。有些读者可能会觉得这是理所应当,没啥好说的,其实不然。要知道高宗南渡之时,身边仅有亲兵一千余人。赵构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军队守住半壁江山,实非易事。与之相比,尽管有明一代持续经营南都(南京),南京六部七卿虽为虚职但官僚机构完备,且南方四镇的军事实力着实不弱。条件要远远好于赵构。然甲申之变后,南明竟不能拒险守成。可见主事者的能力和手段对于划江割据的重要性,远非只需皇室之冑即可。另一方面,宋高宗对外不思进取、一味求和,有畏敌如虎之嫌。对内也有近奸佞而远贤臣的污点。实在很难算得上是有道明君。最后,不管出于何种原因,下令处死岳飞父子都让他难逃千古骂名。岳王墓前下跪的虽然只有秦桧等人,但到此一游的历代访客又岂能不将他们的主子一同唾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