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大风歌立刘恒为帝
- 京剧监酒令剧情
- 汉朝灭诸吕明明是齐王刘襄第一个起兵,为何最后立代王刘恒为帝
- 惠帝死后几年文帝继位
当陈平提出立代王刘恒为新主时,大殿内竟至如一锅滚沸的开水,周勃和灌婴威震大殿,使大臣们不敢轻举妄动;受周勃委托灌婴前往代国迎新主进京;刘恒母子得到这一意外消息,即高兴又忧虑。
临行前,母亲教诲他要做一个建功立业、仁德贤良的君王;陈平率百官在长安城外跪迎新主,刘恒态度谦和却不接玉玺,并坚住代邸。
几位老臣夜访代邸,呈上他们草拟的左右丞相和御史大夫以下文武大臣名册,,在关键的人事安排上他们已经不谋而合,刘恒这才接过玉玺。
大风歌是汉高祖刘邦在平息淮南王英布叛乱,归途返故乡沛县,宴请乡邻时即兴创作的一首诗歌。全诗如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返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而刘恒是刘邦与薄姬所生的儿子。刘邦传位给太子刘盈,后称汉惠帝。惠帝不久病亡后,大臣们拥立代王刘恒即位。史称汉文帝。
京剧监酒令剧情:汉惠帝刘盈死后,他的母亲吕后专权,吕姓皆封王爵。朱虚侯刘章是齐悼惠王刘肥的次子,刘邦的孙子。他娶吕禄之女为妻,吕后误认刘为吕党,亦宠信之。刘章不满吕后所为,王陵、陈平、张苍等激之。
吕后盛宴时,令刘章监酒,刘章乃求以军法行酒。有两名吕氏宗亲触犯酒令,刘章拔剑斩之,吕后亦无可奈何。后来,刘章与周勃、陈平等诛诸吕。吕后自焚而死,众臣推举刘恒继位。刘恒即汉文帝。
《监酒令》描述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篡位,以及继而所发生的刘、吕之间的权势之争。前辈小生擅演此剧者,首推徐小香,其后有德如、朱素云、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姜妙香一生演出此剧百余场,一般只演“定计”、“夜巡”两场,极少演全部。与程继先合演时,姜演《夜巡》,侧重唱工;程演《未央宫》,展示身段。叶盛兰之《监酒令》,情节是在马连良《十老安刘》的中间,以连贯全剧故事。叶氏将小生的〔二黄慢板〕改唱〔唢呐二黄〕,另辟一格。
?
据何时希撰写的《小生旧闻录》所记:“《监酒令》的场子,应以姜妙香先生的演出本为准。”兹抄录于下:
第一场“金殿”:吕后命吕禄、吕产封诸吕为王。
第二场“定计”:陈平等四老臣定计讽劝刘章。
第三场“夜巡”:刘章夜巡。陈平、王陵、周勃、灌婴来激励刘章,共同扶汉除吕。
第四场“未央宫”:吕后赐筵诸吕,宗亲大会。刘章入贺,借军令监酒,诛吕廉、吕耻。
第五场“午门”:陈平等四老臣在午门候信,刘章出宫告以未央宫诛吕事。闻报吕禄、吕产围困宫门,鼓动禁军造反尽皆左袒。刘章命周勃、灌婴领兵敌诸吕。
第六场“吕反”:诸吕起兵。(过场)
第七场《诛吕》:灌、周与禄、产开打,刘章尽杀诸吕(此场武打甚简捷,刘章“砍萝卜头子”杀吕氏孝、悌、忠、信、礼、义六人,禄、产复上亦为刘所杀)。剧终。
钱江亦只演“定计”、“夜巡”,故此本也只记录了这两场戏。
《监酒令》的唱词工整、典雅,当属上乘佳作。由于唱念做打经过了几代小生的传承创制,更由于姜妙香的精心雕饰,使这出《监酒令》升华到了“经典”的品位。唱词好,唱腔更妙,情景交融,动听感人。姜妙香对于小生唱腔的创造性的发展,逾越前人,成就显著。德如有一张《监酒令》〔西皮原板〕的唱片,嗓音细弱,口劲轻柔,鲜有英雄气概。如果这张唱片反映了真实状态,即可略窥德如唱念表演风貌之一斑。再听听姜妙香的《监酒令》,那种清刚、峭拔、浑厚、沉雄的唱工及白口,看看他那直率、潇洒、稳健、古朴的身段与表演,风韵与德如全然不同。(现在只能从影片资料中,看他《洛神》的曹植、《宇宙锋》的秦二世等,不过这两个人物的唱念做舞则又有许多儒雅、跳脱的意味。)一言以蔽之,他的艺术风格与表演技术,都进入了“现代化”的时代。(应当把姜列为以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等为代表的,把京剧艺术变革、发展到“现代化”水平的演员群体之一。)据说前辈小生的原始型,是用大嗓唱高调门的娃娃腔,高亢、激昂,而由旦行改小生的自然是用小嗓,纤细、柔媚。德如即如是,姜妙香亦由旦改小生,但他能脱旦行的胎,换小生的骨,独树高标。姜妙香的声音造型及演唱方法,俨然是小生的,亦即男性的,而又不同于老生或武生的,其形容风骨,可以装饰“风流儒雅”,亦能表状“矫健英武”。换句话说就是他的演唱,能表现、刻画“官衣”、“扇子”、“穷生”、“雉尾”、“靠把”等各类型的人物形象。他的法门窍奥,简括地说,就是把旦角的唱腔改造成小生的,用老生(大嗓唱法)的劲头,饰以昆曲的咬字、行腔的吞吐收放技法(如《监酒令》〔二黄〕“微风起,露沾衣,铜壶漏响,披残星戴斜月巡察宫墙。站立在金水桥用目观望,又只见紫雾腾云绕建
京剧《监酒令》主要讲述了明代嘉靖年间,有一天皇帝命令监军、守卫京城的将领每晚要在城楼监督守夜的士兵,并设宴赏赐,直到士兵精神抖擞。
在一个宴会上,由于监酒官管理不当导致赏赐出了问题,甚至发生了斗殴事件,最终宴会被迫终结,引起了皇帝极大的不满以及将领们的深思与反思。
《监酒令》这出京剧是根据史料改编而成,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与紧凑的剧情展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将领们的懒散、贪污等问题。
剧中展示了监酒官管理不善、功利心强以及将领们懒散轻视军纪等问题,使得观众对于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官场与军队的腐败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京剧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监酒令》作为其中的一部代表作品,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和人物描写,受到了众多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和观众的热爱。
此剧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创作传承,不断为现代观众提供精彩的视听享受。
监酒令是京剧中的一个著名剧目,其剧情主要围绕明代官员李景隆在监察官场中秉承正义行事的故事展开。
在故事中,李景隆经常到酒楼进行巡查,以防止官员和商人串通一气,暗中进行贪污、受贿等不正之事。
最终,李景隆揭露了以商人李三的贿赂为核心的一个大型受贿案,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这部京剧的剧情充分展示了正义勇毅的官员形象,在现实中也给人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即应该坚守职业操守,追求公正和真相。
京剧监酒令的演出,不仅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京剧《监酒令》讲述了唐朝玄宗皇帝命令宰相李林甫监酒的故事。
原因是玄宗为了避免李林甫趁机谋害自己,命令他监酒。
李林甫在监酒时,不仅没机会下手,反而被玄宗赞赏,从而化解了危机。
这个故事在京剧中被加入了许多戏剧性的元素,如林甫演奏琵琶来试图移情别恋等等。
内容延伸: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源于北京地区,以唱腔、表演、服装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监酒令》作为京剧中的经典剧目,一直备受欣赏和传承。
了解京剧的历史和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京剧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1 《监酒令》是京剧传统剧目之一,描写了唐代宰相萧瑀贪污受贿、肆意妄为,最终被皇帝李隆基处决的故事。
2 这个剧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黑暗现象和皇帝严肃治国的态度,也体现了京剧的传统审美价值观。
3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强调武戏和唱戏的结合,讲究唱腔表现和演员的形体、面部表情等,是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艺术形式。
齐王刘襄是汉高祖的庶长子刘肥的儿子。在吕后去世后,刘襄首先起兵讨伐诸吕,他的弟弟刘章在长安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铲除诸吕,齐王一脉居功至伟。但是,为什么最后没有拥立他为皇帝呢?
首先,刘襄的身份是个大问题。刘襄是汉高祖的孙子辈,而汉高祖的儿子辈当中还有代王刘恒,淮南王刘长等人健在。从宗法的角度上来讲,刘恒、刘长等人的皇位继承顺序在刘襄前面。正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刘襄虽然有功,但毕竟是晚辈。
其次,当时的汉朝中央经历了诸吕之乱,对于外戚干政心有余悸。而巧合的是,齐王刘襄的母亲和舅舅也是和诸吕一样的强横人物。史书上以“恶戾”两个字来形容他的为人。所以,汉朝中央的诸位大臣为了避免再次出现吕后专权,诸吕作乱的局面,就将刘襄舍弃了。
第三,刘襄虽然立有大功。但是,从为人品德上比不上叔父刘恒。当时刘氏家族的宗长琅琊王刘泽还认为“代王的母亲薄氏,是忠厚的正人君子;而且代王是高帝的亲子,至今幸存,而且最为年长。他作为儿子继位则顺理成章,辅佐善良厚道的人继位则大臣放心。”从中也可以看出,代王母亲的仁德也为代王的登基加分不少。所以综合考虑之下,代王自然会胜过齐王了。
刘襄乃刘邦庶长子齐悼惠王刘肥的长子,也是刘邦的长孙。在刘肥死后,刘襄继任齐王。吕后专权的时代,大封诸吕,将齐国所辖济南郡割给了吕后侄子吕台作为封地,又将琅琊郡割给了刘邦堂兄弟刘泽作为封地,因此刘襄也算是被吕氏家族打击削弱的受害者。
吕后死后,诸吕谋划叛乱自立。刘襄的亲弟弟朱虚侯刘章因为是吕禄的女婿,因此知道了诸吕的阴谋。便火速派人通知刘襄,让他起兵讨伐诸吕,争夺帝位。
刘襄为壮大自己的兵力,想先将原本属于齐国封地的琅琊国军队收编,于是派人告知琅琊王刘泽,说打算奉他为尊,请他前来商议起兵之事。刘泽信以为真,结果一到齐国即被刘襄扣留,刘襄顺利将琅琊国军队收编。
而刘泽为了脱身,也欺骗刘襄说愿意进京说服朝臣拥立刘襄为帝,刘襄也相信了刘泽,派人护送他进京,同时向京城正式进军。
吕产听闻刘襄起兵,于是派灌婴率军抵御。但灌婴心向刘汉,于是驻军荥阳,并与刘襄私下暗通,约定一同反吕。
这时在京城的刘章与周勃、陈平,经过一连串周密的策划与安排,顺利将吕氏一族铲除。紧接着诸大臣商议皇位继承人一事,本来都心向首先起兵反抗诸吕的刘襄,但曾被刘襄扣押的刘泽因为怀恨在心,提出刘襄的外戚家族太强势,如果刘襄称帝,以后恐重蹈吕氏专权的覆辙。大臣们都同意刘泽的说法,于是最终决定迎立根基薄弱的薄姬之子,代王刘恒(即汉文帝)为帝,并派人通知在进京路上的刘襄,让他罢兵。
刘襄见事已至此,只得罢兵回国,并于次年郁闷而亡。
诸吕平定后,周勃、陈平等大臣商讨天子人选时,刘襄是热门,先说下刘襄的身份。
刘襄是齐王刘肥的长子,而刘肥是刘邦的长子,但不是嫡出,是刘邦在老家沛县还没起兵时候与情妇曹氏的私生子,所以刘邦死后由刘盈继位,刘襄就是刘邦的长孙。
如果不出意外,无论刘襄带头反吕的功绩还是继承顺位的血统,皇位应他莫属,但事情就坏在起兵时挟持了琅琊王刘泽。
刘襄在起兵时设计挟持刘泽,夺取琅琊国的军队,刘泽对此怀恨在心。后来群臣讨论继承人选时,刘泽假意向刘襄提出前往长安说服众臣立刘襄为帝。但他到长安后,却指出:刘襄的舅舅驷钧不是善类,如果拥立刘襄,吕氏当国之事又将重演。这让众臣投鼠忌器,最后放弃立刘襄为天子的想法。
而此时,刘邦还剩下两个儿子刘恒和刘长,其他的要么病死要么被吕后弄死,而刘长自小就失去生女被吕后收养,众臣担心未来被倒打清算,因此刘长继位的机会也失去了。
这时候也就只剩下刘恒了,而文帝母族“薄氏谨良”,也就是软弱谨慎,对宗室和功臣集团不会构成任何威胁,刘恒得以继位,这就是汉文帝。
惠帝死后几年文帝继位
汉惠帝刘盈逝世于公元前188年,汉文帝是在公元前180年继位为帝的,在中间的这八年时间里,大汉王朝是不可能没有皇帝的。实际上,这期间还有两位汉少帝的存在,分别是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这二位都是汉惠帝刘盈的儿子。
父死子继,天经地义,为何史书上从来不承认这两位汉少帝呢?为何皇位又会落到汉惠帝的弟弟刘恒身上呢?
这其实和一场流血政变有关系,公元前180年,吕后病逝,功臣集团立即联合刘氏皇族发起了一场针对吕氏外戚势力的夺权运动,吕氏一族被诛杀殆尽,包括后少帝刘弘和汉惠帝的其他几个儿子,都被宣布不是汉惠帝的儿子,被一同诛杀,史称诸吕之乱。
汉惠帝死后大约8年后,汉文帝继位做了皇帝。
汉惠帝刘盈继位后,他虽然是皇帝,可是朝廷中掌握大权的是她的母亲吕太后。刘盈干了七年去世,吕太后立他的儿子为帝,没几年之后,小皇帝因不听话被废并杀掉,吕太后又立了一个所谓惠帝的儿子,刘弘为帝。吕太后在惠帝死后又折腾了八年才去世。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吕后称制”。在吕太后去世之后,刘氏皇族在忠于刘氏的大臣陈平、周勃、灌婴等人的帮助下发动政变,诛杀吕氏一族,把政权夺了回来。汉文帝刘恒被推举为皇帝,登上皇位,大汉王朝开始了“文景之治”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