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西湖拾遗》中的小说描写得尤为精彩。在该故事中,苏小小为了追求自由,宁愿做一个青楼女子,尽情欣赏湖光山色。途经钱塘的观察使孟浪对她非常痴迷,但却遭到了苏小小的拒绝。而后苏小小又慧眼识才,资助穷书生鲍仁进京赶考。苏小小的结局颇为哀艳凄绝。她因偶得风寒,年纪轻轻就香消玉损。死后,鲍仁将其隆重下葬,埋于杭州西湖西泠桥侧。
《说文解字》里这样解释的:“妓:妇人小物也,从女支声,读若跂行。”
“跂”词典上意为虫子爬行,妓就是低头碎步行走的女人,有点像日本女人那种感觉。娼妓本作倡伎,古代泛指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同意的还有俳、优、伎、伶,本意是女艺人,即歌舞表演中的女演员。
古代妓女又称青楼女子,风尘女子,她们大部分属于奴隶身份,比如:宫妓,官妓,家妓等等,大多数是罪犯,以及罪犯家属,战俘或者是被贩卖的人口,她们不能获得报酬,也没有人身自由。
因此古代的娼妓与现代的性工作者是有区别的,不能同日而语。在有些国家,妓女是合法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妓女是法律禁止的职业。
唐宋时期,从京城到地方,青楼妓院大量出现,不止有花容月貌的美人,还汇聚了一批精通琴棋书画的才女,同时为当时的文人士子提供了诗词歌赋的文学创作素材。
唐代诗人大胆浪漫,宋代文人热烈深情,很多流传至今的诗句佳作都与青楼有关。“柳絮已将春色去,海棠应恨我来迟。”“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歌姬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艳烁月彩,舞衫拂花枝。把酒顾美人,清歌邯郸词。”
宁愿当歌妓,也不愿嫁豪门
苏小小,史书中没有记载的青楼女子,苏小小故事最早出现在《玉台新咏》,《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说她貌美艳丽,聪慧多才,出生时间不详细,大约是公元479年—502年,南齐时代钱塘的第一名妓,她出生在钱塘(今杭州)西泠桥畔一苏户人家。
据说她家先祖曾为东晋官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家境还算殷实。她小小年纪父母就去世了,她便跟着乳母贾姨搬到城西的西泠湖畔,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享受着山水美景。她将自己的住处布置的优雅别致,迎湖开一扇窗,题名“镜阁”,两旁的对联是:闭阁藏新月,开窗放野云。可见她具有小资情调,她的住处体现了她的情趣、个人修养、精神追求以及个人境界。
因她长得玲珑秀气,又能吟诗作赋,总有风流倜傥的少年或是文人雅士前来拜访。苏小小也乐得和他们来往,本想以诗会友,交几个酷爱山水的知己,结果来访者多是衣冠楚楚的好色之徒,只为她的美貌而来,十有八九被她奚落出门。据说钱塘当时的一巨富数次登门,愿以千金娶小小为妾,却被小小拒绝。
贾姨劝小小:“不妨找个富贵人家嫁了,也好终身有个依靠。”苏小小回答道:“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岂在财貌?更何况我爱的是这西湖山水,假如身入金屋岂不从此坐井观天?”贾姨是担心她父母留下的积蓄用完,拿什么来生活?小小说:“宁以歌妓谋生,身自由,心干净,也不愿闷死在侯门内。”
根据这些记载,足见苏小小很有主见,不为物质所动,一心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反观现在的很多女性的观点是“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找对象,一切向钱看,有车有房父母双亡。”总想靠着别人,而不是通过自己努力,男女结合不谈爱情只看钱,无从谈相同爱好、交心,更不用说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希望身自由,心干净,做青楼女子,相比那些宫廷侯门里的笑里藏刀,机关算尽,步步为营,她是自由的。
这样相比较,苏小小是可爱的可敬的。最终她操琴谋生,成了钱塘有名的诗妓、歌妓。苏小小过着潇洒的单身生活,读书吟诗,抚琴唱歌,好不惬意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她的生活改变了,苏小小外出游玩时碰到一英俊公子,两人一见倾心,相见恨晚。
阮郁,南北朝时期人,他是宰相阮道之子,英俊潇洒,风流倜傥,广见世面,言谈举止文雅大方,诗词歌赋也相当好。少男少女一起游玩,一个才子,一个佳人,眼里只有对方,只有倾慕。不管什么相国公子,也不管什么青楼歌妓,此时没有门户之见,也没有身份之别,两人都觉得遇到了最好的自己,两人在一起便是美好。
贾姨夸他们俩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俩人海誓山谋,阮郁:“轻松作证,阮郁愿与小小同生死。”苏小小:“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当晚,由贾姨作主,两人定下终身。随后选了黄道吉日,张灯结彩,办了婚事。阮郁书信告知父母自己的婚事。阮父气得差点晕了过去,婚姻何等大事,岂能自己作主?在何况堂堂宰相之子娶了一名歌妓, 岂不被天下人耻笑。现代人可能觉得阮父小题大做,儿子娶了一个美女媳妇该高兴,不但没有花老头子一分一毫,也没有让老头子操心,更没有要男方豪车洋房。
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婚女嫁要门当户对。社会进步了,人们的婚姻观念才改变,自由恋爱成为时尚,只可惜生错时代。阮父佯装生病骗阮郁回家,把他锁在家中,任凭阮郁声嘶力竭,苦苦哀求,阮父都不为之所动。阮父又作主为阮郁另选了一名门闺秀,阮母安慰阮郁:“等你办完婚事,取得功名,再把她娶进门,那姑娘也不会怪你失信薄情。”
多情的小小只能独守孤灯,每日吟诗喝闷酒,变得少言寡语,甚至冷峻孤傲,反而赢得一个“冷美人”的称号。
小小爱山水的情怀依然不变,依然出去走走,只是不喜欢去热闹的地方了。一次小小被人欺负,遇到豪爽仗义的鲍仁相救,两人成为好友。小小鼓励鲍仁考取功名:“先生文武双全,光明磊落,为何不去报效国家?”
鲍仁回答道:“动乱之际,有力难效,何况我将功名视作草芥。”
“有为民作主之心,则英雄有用武之地,如果不能如愿,再回归山水也可以。”
“我恃才反愚,经姑娘点拨,茅塞顿开,只是我现在饥寒尚不能自主,更何谈功名?”
“先生若不嫌弃,我愿助你赴京应考。”
小小取出百两银子交给鲍仁。鲍仁慨然收下,深深鞠躬告辞:“姑娘之情,深于潭水,我鲍仁永生不忘。”
“小小在此静候佳音。”
多么希望小小能等到鲍仁金榜题名回来,错过阮郁,小小能遇到文武双全的鲍仁也算不错的运气。可是人生无常,小小病倒了,并且一病不起,人生弥留之际,一直陪伴她的贾姨问小小有何未了之事?小小说道:“交际似浮云,欢情如流水。我的心迹又有谁知?小小别无所求,只愿埋于西泠,不负我对山水的一片痴情。”
此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西泠桥畔答谢苏小小,却遇到苏小小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贾姨含泪相劝。鲍仁哭道:“人之相知,贵乎知心,知我心者,唯有小小。”
“有鲍相公这番话,小小在九泉之下也当瞑目了。”
鲍仁亲自撰写碑文,写她短暂的一生,以表明她的高洁人格。他跪在苏小小的墓前,哭祭道:“倘不能为民做主,我鲍仁定来墓前守候。”
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历代吟咏和凭吊苏小小的人很多,除了轻薄文人,也有饱学之士。“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