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王衍是个怎样的皇帝?下场如何?

其实历史除了课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还有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历史小知识是鲜为人知,所以接下来小编就为广大喜爱历史的小伙伴们讲讲关于前蜀王衍是个怎样的皇帝?下场如何?。

前蜀王衍是个怎样的皇帝?下场如何?

前蜀开国皇帝王建有11个儿子,但皇位却不可思议地落入幼子王宗衍之手。原因是老大因幼年坠马落下终身残疾而自动让出太子位置,老二被册立为皇太子后因发动兵变被废为庶人,老三哥因相貌极似父皇曾被列为第一候选人但最终不了了之,老八功亏一篑关键时刻暴卒而亡,其他皇子资质平平不堪重任。所以,“方颐大口,垂手过膝,顾目见耳”的王宗衍凭借尊贵奇特的长相和各种利益权衡,于公元913年“以母宠得立为皇太子”。

王宗衍“年少荒淫”,将权力下放给宦官和佞臣,自己恣意淫乐。在“奉其母(皇太后徐氏)、徐妃(皇太妃姨母)同游于青城山,驻于上清宫”期间,他斥巨资令随从全部换上崭新的“顶金莲花冠,衣画云霞,望之若神仙”的道家装束。王宗衍本来很有几分文才,“颇知学问,能为浮艳之辞”,此时不禁技痒,创作出一曲甘州曲“自歌,而使宫人皆和之。”尝到甜头后,王宗衍乐此不疲,从此令“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醉后摘下花冠,让发髻自然垂往两颊,在面部涂红脂粉,“号‘醉妆’”,引得国人趋之若鹜“皆效之”。

王宗衍即位后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个皇帝该有的威严和聪明才智。相反,他荒淫无度,甚至将国家的政权委托给宦官和佞臣,自己沉湎于酒色之中。也许是因为他母亲皇太后徐氏的宠爱,王宗衍的权力得以稳固。在青城山和上清宫度过的日子里,他耗费巨资为随从们换上华丽的道士服装,特别是金莲花冠,使人们对他们产生神仙的幻想。

王宗衍本来是个有文才的人,懂得浮华辞藻,然而他的才华却沦为淫乐之源。他一时兴起,创作出了一首甘州曲,结果让所有的宫女都跟着和唱。他兴致勃勃,让后宫的女子们都戴上金莲花冠,穿上道士的服装。当他醉酒后,就摘下花冠,让头发自然垂在两边的脸颊上,还在脸上涂上红脂粉,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醉妆”。这一举动引起了整个国家人民的模仿,人们纷纷学起了这种打扮。

这件事情让人们看到了王宗衍荒淫无度、放纵自己的一面。作为皇帝,他应该维护国家的权威和领导才能,但他却不顾国家的大事,把国家的事务交给了宦官和佞臣,自己过着放纵的生活。也许是因为他得到了母亲皇太后的宠爱和支持,王宗衍得以稳固他的权力。他在青城山和上清宫的时光里,花费了大量的钱财,给他的随从们换上了华丽的道士服装,特别是金莲花冠,让他们看起来像神仙一样。

王宗衍本来是个有文才的人,懂得浮华辞藻,然而他的才华却沦为淫乐之源。他一时兴起,创作出了一首甘州曲,结果让所有的宫女都跟着和唱。他兴致勃勃,让后宫的女子们都戴上金莲花冠,穿上道士的服装。当他醉酒后,就摘下花冠,让头发自然垂在两边的脸颊上,还在脸上涂上红脂粉,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醉妆”。这一举动引起了整个国家人民的模仿,人们纷纷学起了这种打扮。

王宗衍的行为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放纵自己、不顾国家大事的皇帝。作为皇帝,他应该维护国家的权威和领导才能,但他却任由宦官和佞臣操纵政权,自己沉湎于淫乐之中。或许因为得到了母亲皇太后徐氏的宠爱,王宗衍的权力得以巩固。他带着随从们在青城山和上清宫度过的时光,花费大量财力换购了华丽的道家服饰,特别是金莲花冠,给人们的形象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王宗衍原本是个有文才的人,擅长辞章华丽的文辞,但他的文才被淫乐所吞噬。他在一次郊外游玩时创作了《甘州曲》,并让宫女们一起合唱。在这之后,王宗衍沉迷其中,让所有后宫的女子都戴上金莲花冠,穿上道士服装。酒醉后,他会摘下花冠,让发髻自然垂到两侧的脸颊,还会在脸上涂抹红脂粉,这一装扮便被称为“醉妆”。他的行为迅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效仿,人们争相模仿这一打扮。

这些事件展示了王宗衍沉迷于放纵和享乐的一面。作为皇帝,他本应该承担维护国家权威和担任领导者的责任,然而他却不顾国家大事,将政务交由宦官和佞臣操控,自己纵情于酒色。或许是因为皇太后徐氏对他的宠爱,使得王宗衍的权力得以稳固。在与母后一起游玩的青城山和上清宫期间,他花费巨额资金,让随从们穿上华丽的道士服饰,尤其是戴上金莲花冠,给他们带来了神仙般的威严。

王宗衍原本是个有文才的人,精通华丽辞章,但他的才华却只用在放纵享乐上。他在一天的游玩中写下了《甘州曲》,并让宫女们合唱。随后,王宗衍兴奋不已,要求后宫的女子们都戴上金莲花冠,穿上道士服饰。在醉酒后,他会摘下花冠,让自己的头发自然地垂落在两侧的脸颊,还使用红脂粉来涂抹脸部,形成了所谓的“醉妆”。这一举动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仿效,人们纷纷模仿这种装扮。

这些事件展示了王宗衍沉迷于放纵和享乐的一面。作为皇帝,他本应该承担维护国家权威和担任领导者的责任,然而他却不顾国家大事,将政务交由宦官和佞臣操纵,自己陷入放纵之中。或许是因为皇太后徐氏对他的宠爱,使得王宗衍的权力得以稳固。在青城山和上清宫的时光中,他花费巨资为随从们购置了华丽的道士服饰,尤其是金莲花冠,给他们带来了一种神仙般的形象。

王宗衍原本是个有文才的人,擅长辞章华丽的文辞,但他的文才被淫乐所吞噬。他在一次郊外游玩时创作了《甘州曲》,并让宫女们一起合唱。随后,王宗衍沉迷其中,让所有后宫的女子都戴上金莲花冠,穿上道士服装。酒醉后,他会摘下花冠,让发髻自然垂到两侧的脸颊,还会在脸上涂抹红脂粉,这一装扮便被称为“醉妆”。他的行为迅速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效仿,人们争相模仿这一打扮。

这些事件展示了王宗衍沉迷于放纵和享乐的一面。作为皇帝,他本应该承担维护国家权威和担任领导者的责任,然而他却不顾国家大事,将政务交由宦官和佞臣操控,自己纵情于酒色。或许是因为皇太后徐氏对他的宠爱,使得王宗衍的权力得以稳固。在与母后一起游玩的青城山和上清宫期间,他花费巨额资金,让随从们穿上华丽的道士服饰,尤其是戴上金莲花冠,给他们带来了神仙般的威严。

尝到甜头后,王衍乐此不疲,从此令“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醉后摘下花冠,让发髻自然垂往两颊,在面部涂红脂粉,“号‘醉妆’”,引得国人趋之若鹜“皆效之。”

奇装异服依然无法满足王衍一颗永远追求刺激的心。他从《离骚》“高余冠之岌岌兮”中受到启发,别出心裁将平常的头巾裹成“其状如锥”的奇特样式,戴在头上遍皇宫显摆,引得内宫纷纷效仿。他喜欢“微服出游民间”,戴这样的锥形帽过于显眼,于是出宫后“好戴大帽”。

由于百姓普遍喜欢戴仅能遮顶、低头就掉的“危脑帽”,所以头戴大帽的王衍只要出现在宫外,百姓们都能“以大帽识之。”王衍觉得百姓的“危脑帽”既难看又不祥,索性诏令禁止佩戴,“因令国中皆戴大帽。”

他大兴土木营建起宣华苑,供自己和佞臣享乐。玩腻后,又诏令修建怡神亭,“与诸狎客、妇人日夜酣饮其中。”有时从日出玩到月上东山还嫌不过瘾,索性“继之以烛”继续享乐。

嘉王王宗寿无法忍受弟弟的荒淫,曾在宣华苑九日宴上,劝谏他管理好“社稷国政”,王衍置若罔闻,哥哥“言发涕流,至于再三。”王衍终于有些动心,几个佞臣却对他解释:“嘉王说的是酒话,他喜欢喝酒,喝醉了爱哭!”王衍如释重负“因翻恣谐谑。”佞臣们见皇帝如此态度,便“共以慢言谑嘲”嘉王。文武百官见皇兄进谏落个被羞辱的下场,“自是忠正之臣结舌矣。”

将王衍送上帝位的皇太后姐俩见幸福生活她们的份儿,心里很是不爽。碍于身份和年龄,她们不可能参与到王衍的荒淫圈子中,但又不甘心白忙一场。于是,姐俩一合计,决定仿效汉灵帝卖官鬻爵故事,撺掇王衍公开拍卖“自刺史以下”的所有官职。

王衍一口答应,自己负责提供资源,母亲和姨妈负责拍卖。消息传出后,朝野上下有钱人群情激奋,只要朝廷公示某官职缺人,“必数人并争。”皇太后姐妹坐收渔利,让其官职以“入钱多者得之”,赚了个钵满盆满。

皇太后姐俩嫌卖官鬻爵总有名额限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捞钱。所以再一合计,又想出个赚钱捷径。她们让王衍下达诏令,宣布官府将在全国在各交通要道和城市四周,设立旅舍店铺,以方便百姓商旅。然后,她们承包了所有新建楼堂馆所,趁机饱中私囊,以民争利,极力搜刮民脂民膏。

在京城花天酒地的日子玩腻后,王衍忽发奇想,想看看外面是世界是否很精彩,同时威慑沿途心怀不满的少数民族武装势力。于是,他仿效隋炀帝下江南,诏令组成庞大的船队北巡。经过精心准备,王衍身披金甲,头戴珠帽,手执弓箭,威风凛凛站在旗舰上,率船队从成都出发。船队首尾相连,旌旗猎猎,铠甲鲜明,延绵长达百里。

船队走走停停,游山玩水走了四个多月。阆州(今四川省东北部)官员闻讯,急忙请求圣上枉驾巡视阆州。王衍正中下怀,率船队浩浩荡荡顺江而下,但见江面“龙舟画舸,辉映江渚”,使沿途百姓大开眼界。然而,阆州官员为了拍皇帝的马屁,将皇帝驾临阆州产生的所有费用转嫁给沿途州县,州县顺理成章摊派到百姓头上。百姓们敢怒而不敢言,个个“愁怨”。

荒淫无耻的王衍抵达阆州后,依然念念不忘猎艳。阆州城有个姓何的绝世美女,正在欢天喜地准备出嫁夫家。王衍一见,惊为天人,横刀夺爱,强抢为妃,装模作样“赐其夫家帛百匹”作为补偿。这个未婚夫也是个痴情种子,痛失爱妻后悲愤交加,“一恸而卒。”

李严见成都“人物富盛”,王衍却是个只会吃喝玩乐、将“军国之政,咸委于人。”的纨绔子弟,回朝启奏唐庄宗:“王衍呆童耳,宗弼等总其兵柄,但益家财,不恤民事,君臣上下,惟务穷奢。”他建议唐庄宗火速进兵,“以臣料之,大兵一临,望风瓦解。”

前蜀群臣并非都是酒囊饭袋,东川节度使宋承葆就对后唐的虎视眈眈忧心忡忡,多次向王衍献计:“唐国兵强,不早为谋,后将焉救?”他请求在嘉州沿江建造五百艘战舰,募五千名水军,主动采取进攻式防御,御敌于国门之外。沉浸在享乐中的王衍却认为他纯属杞人忧天,忧人自扰,置之不理。

更可恶的是,宦官王承休因貌俊秀、颇善于狎玩,“多以邪僻奸秽之事媚其主”,深受王衍宠爱。王衍多次前往王承休府第,与其畅饮淫乐。其间,见王承休的妻子严氏“有绝色”,便灌醉王承休后与严氏私通。为了安抚王承休,王衍任命他为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天雄军节度使。

公元925年9月,后唐庄宗派长子李继岌、名将郭崇韬“将兵六万伐蜀。”唐军携带不足十日的军粮伐蜀,把守国门的王承休虽“握锐兵于天水”,但“兵刃不举”直接缴械投降。李继岌很纳闷:“居大镇,拥强兵,何以不拒战?”王承休恬不知耻答:“惧王神威耳!”

此时,王衍领衔的朝廷慰问团刚从梓潼刚抵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市),突闻“唐师入其境”的凶讯,王衍吓得屁滚尿流,命令王宗弼等人坚守绵谷,派王宗勋等“率兵以据唐师”,自己带着朝廷慰问团狼狈逃回成都。

唐军势如破竹,“所至,州县皆迎降。”王宗勋等人磨磨蹭蹭到达前线后,听说唐军势不可挡,吓得“望风退走”,任唐军兵不血刃长驱直入。

王衍在逃回成都途中惊魂甫定,听到王宗勋等人不战而逃的消息后,恼羞成怒,“诏宗弼诛宗勋等。”王宗弼接到诏令,不屑一顾,反而与王宗勋等合谋,先“送款于唐师”,继而干脆集体降唐。

王衍气喘吁吁逃回成都郊外时,因身边的回鹘卫队一路逃亡殆尽,又见“百官及后宫迎谒七里亭。”为显示帝王威风,他气喘匀后,令宫女们换上军装冒充回鹘卫队,雄赳赳气昂昂地拱卫自己进入京城。次日一大早,王衍召集群臣在文明殿讨论对策。群臣无计可施,君臣“相对涕泣。”

这时,已经降唐的王宗弼作为唐军前锋率部返回成都,逮捕杀死了一批政敌,把他们的头颅割下装在木匣里送给李继岌做投名状。王衍见大势已去,心如死灰,只得“上表乞降。”

李继岌兵至成都北五里升仙桥,但见后蜀“百官班于桥下,衍乘行舆至,素衣白马,牵羊,草索系首,面缚衔璧,舆榇(抬棺)于后。”李继岌“下马受其璧”,郭崇韬亲手解开王衍身上的绳索,令人烧毁棺材以示接受投降。王衍感激涕零,“率伪百官东北舞蹈谢恩。礼毕,拜,魏王、崇韬、李严皆答拜。”

王衍及母亲、妻妾、降臣们被当做战利品押解到洛阳。接受唐庄宗的安排。唐庄宗在诏令上白纸黑字表示,绝对保障后蜀所有降人的生命安全,还煞有介事“列土而封”王衍为诸侯王,继续享受朝廷赐予的优厚待遇。

伶官景进为斩草除根,反复谏言将王衍一行全部杀害。唐庄宗思虑再三,采纳建议,派特使追到秦川驿,传达圣旨“灭其族”的圣旨。王衍一行数千人顿时被杀个精光,血染秦川驿。

皇太后临刑前视死如归,面向东面高声痛斥唐庄宗:“我的儿子率整个国家投降,反而落得被灭族的下场!你身为一言九鼎的皇帝,竟‘信义具弃’!我坚信,你也祸在眼前了!”此言一语成谶,十几日后,唐庄宗因溺爱伶官激发兵变,在激战中被乱箭射死。

王衍的姬妾刘氏“鬓发如云而有色”,刽子手怜香惜玉,打算留她活命。刘氏大义凛然道:“家国丧亡,义不受辱!”毅然引颈受戮。

王衍驾崩时,只当了9年皇帝,年仅28岁。其父王建千辛万苦建立起前蜀,可谓英明神武。王衍即位后却“骄淫”、“奢纵无度”、“好酒色,乐游戏”,既不修内政,更不固边防,将父亲打下的锦绣河山拱手献给他人,心甘情愿做亡国之君以苟延残喘,最后落得个国破家亡身败名裂客死他乡的可悲下场,为欧阳修《伶官传序》中那句“逸豫可以亡身”名言做出了生动注解。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呈现的关于前蜀王衍是个怎样的皇帝?下场如何?全部内容了,如果您是历史爱好者,并且渴望更多了解历史相关的内容,我们强烈建议您加入我们这个名为论剑历史网的社区。在这里,您将会得到海量历史知识参考,深度解读历史事件,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