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末元初理学家、教育家许衡,他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为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一.自幼好学,面对诱惑能自律
许衡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四月初三(1209年5月8日),出生在新郑县城西的阳缓里(今河南省新郑市辛店镇许岗村)。许家世代务农,但许衡自幼勤奋好学,且天资聪颖。到七岁入学后,他曾问老师为何要读书,老师答曰:“为了考科举。”许衡又问:“仅仅是这样?”老师大为惊异。(要详细了解许衡,可去京东购买《许衡集(理学丛书.全2册)》,每本仅78元。)
以后每次听老师讲书,许衡都要问个究竟,以致老师对其父母说:“令郎聪敏过人,我不能胜任,请别求名师。”于是辞行而去。因为许衡经常像这样“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连续被换了三位老师。
长大后的许衡更加好学,因家贫没钱买书,他常步行百里去借书抄书。他曾在一个算命先生家中看到一部解释《书经》的书,便去手抄回来细读,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得到一部王弼注释的《易经》。当时虽兵荒马乱,许衡始终坚持日读夜思。
人们常说“知书达理”,博览群书的许衡面对诱惑,能够做到严守自律。“许衡不吃无主之梨”的故事就是典型例子。
在盛夏外出时因天气炎热,人们口渴难耐,这时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许多人都纷纷去摘梨吃,但唯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地问他:“何不摘梨解渴?”许衡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要详细了解许衡,可去京东购买《许衡集(上下)/理学丛书》,每本仅50.7元。)
许衡这种面对诱惑,毫不动心的自律行为,受到众人的一致夸奖。他也将这项优秀品德严守了一辈子。他还曾说:“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如果在上者不履行,我们一般人也要履行。”不仅这么说,他在后来的实际生活中也这样做了。
二.传播儒学,敢于反抗权贵
许衡除了对自己从严要求而外,他还力图通过传道授业,来对汉、蒙文化的融合和交流作出些贡献。他看到元世祖忽必烈比较重视汉族文化,乐于重用汉人文臣,就向他宣传要实行儒家的仁政以获得民心,而获得民心的关键,在于实行“汉法”的思想。
许衡一再向元世祖建议要重视农桑,要广兴学校,以“行汉法”作为“立国规模”。他说:“古今立国规模,虽各不同。然其大要,在得民心。而考之前代,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其他不能用汉法者,皆乱亡相继。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
正是由于这一“立国规模”的确定,使得中原广大地区的社会秩序得到恢复,生产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安定。对元初的政局稳定、经济生产的恢复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一切应该归功于许衡的政治思想理念。(要详细了解许衡,可去京东购买《许衡集》,每本仅77.04元。)
而忽必烈早有立太学的打算,他于至元八年(1271年),任命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并亲自挑选蒙古子弟交于许衡教育,由于这些蒙古子弟年幼,许衡关爱他们如同对自己的儿子一样,但对于师徒等级关系的严格,就像君臣关系一样。除熟读诗书外,他还演习各种礼仪。这些学生尊师敬业,均知三纲五常为人之道。
当遇到权贵时,许衡经常会站出来奋起反抗,而且不怕丢掉乌纱帽。如至元十年(1273年),因权臣屡次破坏汉法,致使学生们缺粮,许衡便请求辞职返回怀孟故里去了。
又如当许衡受世祖之命,制定朝廷礼仪制度时,他参考历代官制体系,减去了一些临时增设机构和旁设机构,其中涉及到一些权贵的利益,有人劝他不要变更旧制。许衡说:“我所论的是国家的体制,与个人无关。”他的正确建议得到忽必烈的赞同。
再如阿合马任中书平章政事,统领尚书省及六部,权势很大,一些大臣阿谀奉承,但许衡在与阿合马争论时,坚持原则,从不让步。不久,忽必烈又任命阿合马的儿子为枢密佥院官,众人都附合,唯独许衡不同意。
许衡对忽必烈说:“国家大权在于兵、民、财三个方面,如今阿合马掌管民、财,其子又掌管兵权,这不行。”此后许衡随忽必烈到上京时,又列举阿合马专权欺上,损国害民的众多事项,但受到权臣截留,没能上报给忽必烈。许衡因此称病,请求不参与国家机务大事,以示对此事的不满。
三.精研程朱理学、制定新历,受人尊重
许衡注重汉蒙文化交流的同时,还对程朱理学的传播和朱陆合流有较大影响。他除与姚枢、窦默等讲程朱理学,“慨然以道为己任”外。还对程朱理学的研究有其独到之处,提出了“命”、“义”之说。
许衡精研程朱理学而不拘泥,提出了著名的“治生论。”他说:“言为学者,治生最为要务。”许衡是元代儒学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人。元代有人赞扬他说,“继往圣,开来学,功不在文公下。”明代大儒薛瑄则称其为“朱之后一人”。
许衡还精通天文、历算。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世祖“以海宇混一,宜协时正日”,故须摒弃沿用已久舛误甚多的金代(大明历)而创制新历。于是,诏命许衡“领太史院事”,全面负责这一工作,并以王恂、郭守敬为副,共同研究制订。
许衡以年届七旬的高龄,辛勤策划、艰苦尝试。创制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等天文仪器,在全国各地修建27所观测台,进行实地观测。最终制订了《授时历》。
许衡用近世截元法代替了上元积年法,并推算出了365.2425日为一年,这个结论,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数字只差26秒,比欧洲著名的《格列高利历》还要早三百年。
元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二(1281年3月22日),许衡辞世,时年73岁。同年四月二十日下葬于李封村东南。当地人知悉后,无论贵贱长幼皆为之恸哭。四方学者闻讯后都相聚哀哭,更有不远千里奔赴墓前致吊者。大德元年(1297年),元成宗铁穆耳追赠许衡为荣禄大夫、司徒,谥号“文正”。
总之,金末元初理学家、教育家许衡,面对诱惑时能做到自律,在大多数人附和权贵时,他敢于站出来反抗,并且努力传播儒家思想,倡导实行“汉法”,最终为汉、蒙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许衡严守自律原则、敢于反抗权贵的高尚品德,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佩;他为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积极贡献的精神,更加值得人们欣赏与称赞。我们应该学习他培养自律的好习惯,对邪恶势力勇于作坚决地斗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民族大团结、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