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十年的岁末,咸阳街头出现了一个老者。老者昂首阔步,正好和蒙恬的马擦身而过。蒙恬的坐骑乃是匈奴进贡的汗血宝马,天下名骑,而这畜生非常通灵,走到老者跟前时,忽然长嘶,仿佛为老者的气场所惊吓到。蒙恬大惊,又见老者自带光芒,连忙下马,恭敬地问其姓名,老者没有回答。蒙恬再问,老者这才许久嘟哝出两个含糊的字——尉缭。
说到尉缭,就一定要提及《尉缭子》。《尉缭子》不仅仅是一部兵书,其对政治和哲学也时有涉及。要知道,先秦之时,写一部书不容易,读一部书也不容易,尤其是兵书《尉缭子》更在著名的《孙子兵法》之上。尉缭人如其书,冷峻睿智。蒙恬开心的嘴都合不拢了,忙将坐骑让予尉缭。尉缭拍了拍汗血宝马,汗血宝马乖巧地屈膝跪下,尉缭从容而上。从人皆瞠目结舌,汗血宝马性子暴烈,非蒙恬不能驾驭,今日居然甘愿为一陌生老者俯首帖耳,实在奇怪的很!蒙恬回家大摆宴席好好招待尉缭。
世上总有不透风的墙,就像一个明星去哪,都有人报道出来,果然尉缭在咸阳的消息传到了秦王嬴政的耳朵里,嬴政也是非常崇敬尉缭,于是叫蒙恬把他请过来。蒙恬虽说和嬴政是君臣关系,但更确定的说是死党,说话也很直白。蒙恬说:他是不会过来的,嬴政不信叫他去请。果然尉缭就是不过去,嬴政自负得很,又叫蒙恬再去请,可尉缭还是不去。
这可把嬴政逼急了,蒙恬说要不你自己过去,行吧过去就过去。这有点刘备请诸葛亮的戏码了,嬴政也曾三顾茅庐呢!嬴政走到门口,只听尉缭弹奏一曲,唱着一歌。其实这是在拒绝见嬴政,不仅不见还遭到尉缭不留情面的挖苦,但嬴政却并不生气。嬴政追求尉缭,一而再,再而三,最终见面,却已是颇费了番曲折。后世有刘备三顾茅庐,破费更大时力。人见到了得给人一个官职,所以嬴政欲拜尉缭为上卿。可尉缭不愿意,觉得自己太被看轻,而且是你嬴政所求与我多,而不是我有求于你,决定要走。嬴政见尉缭意愿甚坚,只能嗟叹不已,也不再强求。
以为就这样结束了?不,嬴政身边幸得李斯。李斯将尉缭的优势一一道给嬴政听,听罢决定拜尉缭为国尉,国尉一位,自武安君白起之后,一直虚待至今,以其位太尊而不得其人故也。李斯为何要留住尉缭,按道理嬴政对尉缭的态度比李斯好的多,留他下来不是自找麻烦嘛。然而李斯毕竟是大智慧之人,不会让个人情感左右自己的决定。他只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将尉缭留在咸阳是利是弊?
其实原因有三。第一:尉缭先是拒绝上卿之位,现在又选择离开咸阳,可见此人虽有仁心,却并无野心,必定不会和自己争权。第二:秦国政坛,外客和宗室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尉缭,外客也。敌人的敌人,朋友也。通过谏除逐客令,李斯对外客可谓有再生之恩。他在外客中的领袖地位,绝非初来乍到的尉缭可以撼动。第三:最重要的是年纪问题。尉缭已是花甲之年,即使得志,光景也长不了。于是李斯就前去追回尉缭,最后经过李斯一番口舌,尉缭还是回来了。尉缭担任国尉一职,对秦国统一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