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周敦颐,可能大家最为了解的就是他是《爱莲说》的作者这一点了吧。而实际上周敦颐可不仅仅只是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而已,周敦颐还是著名的哲学家,宋朝儒家理学思想这一派,周敦颐就是其开山鼻祖。
理学祖师周敦颐
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是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119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
不过这可并不是周敦颐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最重要的就是,周敦颐开场了儒家理学思想。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周敦颐后来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南宋理宗时,诏从祀孔子庙堂,其理学奠基者地位为官方所承认。不过北宋重文轻武,为政治对待文学的态度,也使得文人的思想不再狭隘,也因此可以使得哲学得到发展,使得周敦颐形而上学的思想得以生存壮大。可以说,周敦颐的思想在北宋生存壮大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
周敦颐人物轶事
命名五星堆
天禧五重阳节,周辅成同几位兄弟一起聊天,共度重阳。当时秋高气爽,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田野里的禾根豆一片金黄。特别是村前的五个土墩子,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起个名,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名最为合适。这时,正在旁边玩耍的小周敦颐,看到大人们沉思的样子,就脱口而出,说这五个土墩就像五颗星星。
那东边的叫木星,南边的叫火星,西边的叫金星,北边的叫水星,中间的叫土星,合在一起,干脆就叫做“五星堆”。大人们听了,都觉得周敦颐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五个土墩正式命名为“五星堆”,并作为楼田保的一景。
月岩悟道
月岩位于都庞岭东麓,距周敦颐故居约七公里。岩洞内周围削壁千仞,白石璀莹。这个巨大的岩洞,还有东西两座洞门。最为奇特神秘的是,在这个岩洞内的不同位置,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物变化。如果你从东洞门进,朝西洞门行走,往头上的洞口看去,开始只能见到一弯“残月”,形似蛾眉,如下弦月。再往前走,那“月亮”像镰刀、像小船,由缺而圆。
到了岩洞中央,当顶便是一轮“皓月”,成为“望月”。继续往前走,这轮“皓月”又逐渐由圆而缺,最后又是蛾眉一弯,成为“上弦月”。正是由于这种不同方位引起的景物变化,使月岩在人们的心目中充满了神秘感,月岩的名气也不胫而走。相传周敦颐十四岁时,曾筑室于月岩,在那里读书并在那里悟得“无极而太极”的道理,为其后来学术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