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由于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终大清一朝275年的历史,除皇亲宗室外,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的只有12人(和珅之弟、一等宣勇公和琳也曾配享太庙,嘉庆四年,和珅诛,清仁宗命撤出太庙,故不计)。可以说,配享太庙是古代人臣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而在清代,获得配享太庙的殊荣的12人中,有一对父子,堪称“大清双壁”。他们就是傅恒与其子福康安。
傅恒:军政双全的“乾隆年间第一名相”
清朝官位中没有宰相一职,通常只要是进入军机处的大臣,都被称作是宰相。相对于阿桂、刘墉、纪昀(纪晓岚)、和珅等乾隆朝知名度很高的辅相,傅恒在民间的知名度似乎远远不及(主要是其他人在野史和影视剧中出镜率)。但综合来看,傅恒是“乾隆年间第一名相”可谓实至名归,担任领班军机大臣二十余年。
富察·傅恒(约1720年-1770年),字春和,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清朝名将、外戚,满洲镶黄旗人。乾隆时期历任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等职,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平叛伊犁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