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
扶苏,嬴姓,赵氏,所以应该叫做赵扶苏,世人都称公子扶苏,是秦始皇嬴政的大儿子。扶苏在秦朝统治时期具有儒家思想的一个统治者,亦具有远大的政治远见,嬴政对其寄予厚望。扶苏认为,秦朝一统天下,百姓还没有安定下来,应该笼络民心,施行仁政,以求天下安定,于是反对秦始皇的种种不得民心的政策,于是被秦始皇发去蒙恬军队督军,协助修筑长城。后秦始皇病逝,扶苏被赵高、李斯等人伪造诏书让其自杀身亡。
项羽,楚国名将之后,天生神力,是“兵形式”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在秦朝末年,揭竿起义,带领军队推翻了当时的秦朝,建立了自己的江山。
那么扶苏和项羽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呢?根据历史资料显示,两人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交集。但是如果当时公子扶苏没有被赵高、李斯等人害死,顺利接下秦始皇的皇位,当上秦朝的最高统治者,在公子扶苏的领导下,以儒家思想治世,秦朝将会出现一片欣欣向荣,天下安定,百姓归心的大好景象,就不会出现各地暴动,项羽、刘邦等人揭竿而起,带领农民起义,推翻秦朝这种状况了。
项羽的失败是因为自己的时不利吗
数百年间,京剧名篇《霸王别姬》因演绎了西楚霸王项羽与爱妻虞姬生死决别的动人故事而广为流传,戏文中有关“项羽时不利”的内容,似乎成为了西楚霸王末路归途的一句喟叹。项羽时不利,究竟该当何解?关于这个疑问,恐怕大多数读者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
项羽剧照
实际上,“项羽时不利”的说法,出自汉代的一首楚辞《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曲英雄末路的悲壮挽歌,其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当时被兵围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
众所周知,秦亡之后,两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天下的统治权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决战,史称“楚汉争霸”。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刘邦领导的汉军取得了胜利,将楚军逼到了垓下绝境。
项羽兵败垓下后,心知大势已去,抱定了决一死战的决心。然而此时,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曾随他出生入死的爱驹乌骓马和爱人虞姬。于是,倾心相爱的两人在虞姬的歌舞声中诀别,最终,虞姬自杀殉情,而项羽也在敌军的包围中迎着冷风走向乌江水畔,拔剑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所谓侠骨柔肠,剑胆琴心,大概也只有在战乱年代的儿女情怀中才更见弥足珍贵!因而,项羽时不利,表达的正是英雄末路的项羽在其生命最后的一刻,对自己毕生所爱的深切依恋和不利境遇的无限感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