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夺位后开启永乐盛世 还得归功于这位大管家(2)

  就在升官为左侍郎数月后,永乐元年(公元1404年)四月,夏原吉得到了他任上的第一个重要差事:赴江南治水。彼时江南,是大明朝物产最为丰富之地,但是税收的主要财源。可自洪武三十一年以来,连年暴雨成灾,导致粮食减产,国家赋税大损,此事朱棣颇为重视,早在入主南京初期,就先后派遣工部侍郎吴中,兵部侍郎方宾于建文四年八月,十二月两次下江南治理,可这两位跟从朱棣北来的“老班底”不通南方水情,以至徒耗民力,劳而无功。因而夏原吉此行,朱棣甚为重视,行前专门派督御史俞士吉送水利书籍给夏原吉。

  两个月后,又派户部右侍郎李文郁前往协助,夏元吉到后,先反复考察水情,然后力排众议,更改传统治水方法,提议从吴淞河至太湖之间开凿运河,并在沿途设置水闸,控制流量,以求“涝则分洪,旱则灌溉”之效,动用民工10万人,夏原吉以身作则,布衣麻服吃住在工地,亲自督工,旁人劝他注意休息,他却答道:民工都在辛苦,我怎能独享安逸。众人闻之感奋,工程大进,次年,他又督造了连通白秋河至太湖的工程,将江南两大河流贯通起来,至永乐二年九月全线竣工,从此“苏淞农田大利”。值得一提的是,西方采用相同的治水方法,则还要等到二百年后的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时。其江南治水功绩,连朱棣的第一谋士姚广孝也为此称赞夏原吉道:古之遗爱也。

  初建奇功的夏原吉自此得到朱棣荣宠,归南京后愈加器重,不久后升为户部尚书,正式担当“大账房”。他更借此劝谏朱棣废除“文字狱”,并为朱元璋时代因文招祸的文人们“平反昭雪”。一番开导,终令朱棣下达了“大明朝不因文杀人”的训诫,一批之前蒙冤几十年的文人,诸多被封杀的诗文著作,均从此重见天日,而明朝此后文化繁荣,百家争鸣,更从此开始。

  而夏原吉在永乐时代的最重要作用,却是和永乐时代一系列“大功业”紧密相连的:造宝船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南征安南动兵三十万,五次北征蒙古,平均每次动兵五十万,经济花费更是天文数字,对比前朝后世,号称“丰庶”的隋朝炀帝时代,后人赞为“富宋”的北宋徽宗时代,累积“十大武功”的清乾隆时代,上述的“大动作”仅进行了一两样,便招致国库空虚,苛捐杂税丛生,百姓负担激增,以至变乱四起。但永乐时代,虽说难免劳苦百姓,却终能将这些“大动作”一一完成。个中的奥妙,正在于夏原吉的“理财之能”,清朝历史学家赵翼曾赞叹说:历朝论理财能者,唯桑弘羊夏原吉二人也。将之与西汉经济学家桑弘羊相比,评价可谓甚高。

  而夏原吉之所以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正在于他高人一筹的经济眼光,朱棣的历次“大动作“中,不断有人提议用增加赋税的办法解决筹款问题,每次夏元吉都坚决反对,他的诀窍,可以概括成一句话:“裁冗食,平赋役,严盐法,钱钞之禁,清仓场,广屯种,以给边苏民,且便商贾”。

  这些方法中,“裁冗食”最难办,其内容涉及到“机构精简”,减少皇室开支用度,甚至限制朱棣本人花费等问题,夏原吉知难而上,永乐四年,借筹措下西洋经费为由,请旨裁剪中央到地方闲散衙门200个,分流近千人。朱棣每年给诸皇子的赏赐,也经其谏劝,每年俭省近三分之一,朝廷禁军,经其核算淘汰大量老弱残兵,建成兵少战力精的“三大营”,这件件事情都是“得罪人”的,曾有人向其贿赂以图“方便”,夏原吉将众人的贿赂之物尽数挂在家中屋檐下,以表清廉之意。接着流言四起,不断有人在朱棣面前进谗言,好在朱棣对其信任有加,多次告诫群臣:“构陷夏原吉者,处重罪”。

  其他的几条也开展起来,“平赋役”,增加对富户阶层的税收,减免贫民阶层税收,并允许乡民出钱代劳役,“清仓场”,即清理各地仓库,严查贪污,每遇贪墨要案,他亲自核算,屡屡揭穿贪官伎俩。“广屯种”,招募内地无地乡民去边塞耕种落户,却不是朱元璋时代的“强制迁移”,而是国家出台“优惠”,用免税政策和经济补助吸引农民前去落户,结果九边各地二十二年来“户口增倍”,最早从内地“闯关东”的人,也恰是这一时期。而各个政策里,最关键也最难办的却是两样---“严盐法”,“钱钞之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