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巴林右旗部落的历史
- 中东国家的历史渊源
- 巴林左旗名称由来
- 巴林人文历史
- 巴林缩写
巴林,系明代蒙古族部落名,意为阵地、“要塞”、“哨所”、“军寨”。蒙古语称西为右。
明末清初,蒙古巴林部于此驻牧。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分封诸藩牧地时定旗地域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治所,定名为巴林右翼旗,设札萨克衙门,会盟昭乌达。新中国建立后更名为巴林右旗,此名沿用至今。
1996年?,巴林右旗面积10256平方千米,人口16.9万人,其中蒙古族7.8万人,占46.2%。辖3镇14苏木2乡:大板镇、巴彦琥硕镇、宝日勿苏镇、沙巴尔台苏木、巴彦尔灯苏木、巴彦塔拉苏木、幸福之路苏木、岗根苏木、查干沐伦苏木、索博日嘎苏木、巴彦汉苏木、都希苏木、查干诺日苏木、益和诺尔苏木、胡日哈苏木、西拉沐伦苏木、洪格尔苏木、朝阳乡、羊场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旗总人口174275人,其中:大板镇50370人,巴彦琥硕镇7752人,宝日勿苏镇12586人,朝阳乡10257人,羊场乡11018人,索博日嘎苏木12341人,查干沐沦苏木3327人,沙巴尔台苏木4498人,岗根苏木4709人,幸福之路苏木6028人,巴彦塔拉苏木10708人,巴彦尔灯苏木7734人,巴彦汉苏木3224人,都希苏木7355人,查干诺尔苏木4381人,洪格尔苏木4424人,益和诺尔苏木4407人,胡日哈苏木5553人,西拉沐沦苏术3603人。
2000年,巴林右旗辖3个镇、2个乡、14个苏木,156个嘎查(村),560个村民小组。2001年?,撤销巴彦汉苏木,设立白彦汉镇。2001年,撤并苏木,即撤销都希苏木、洪格尔苏木、巴彦尔灯苏木。撤乡并镇后,全旗辖4个镇、2个乡、10个苏木。2002年,全旗总人口17.7万人。
2006年,巴林右旗将现有的16个苏木乡镇(10个苏木,2个乡、4个镇)调整为8个苏木镇(3个苏木,5个镇):撤销巴彦汉镇,并入大板镇,总面积1929平方千米,总人口72100人,辖21个嘎查、15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镇政府驻地设在原大板镇政府所在地大板;撤销索博日嘎苏木、朝阳乡,合并设立索博日嘎镇,总面积1568平方千米,总人口23400人,辖6嘎查、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地设在原索博日嘎苏木政府所在地索博日嘎;撤销巴彦琥硕镇、查干沐沦苏木、沙巴尔台苏木,合并设立查干沐沦镇,总面积1406. 6平方千米,总人口15500人,辖9个嘎查、14个行政村
中东国家的历史渊源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地区之一,其历史发展史可追溯到公元前9000年左右。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这片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邦,并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东地区先后被不同的文明所统治,如埃及、巴比伦、波斯、希腊、罗马等。这些文明为中东地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
在中东地区的历史中,伊斯兰教的出现和传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整个中东地区。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相继崛起,成为中东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使得中东地区的文化和知识得以传播和交流,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则给中东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建筑和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奥斯曼帝国战败,中东地区也成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近年来,中东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如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利比亚战争等。这些冲突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破坏,也使得中东地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总的来说,中东地区的历史发展史是一个充满变革和动荡的历程。尽管中东地区在历史上曾经面临过许多挑战和困难,但它的文化和知识传统依然丰富和多样化,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欣赏。
中东国家位于亚洲和非洲的交界处,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约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巴林、卡塔尔、叙利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也门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1. 古代文明:中东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 3500 年,就有苏美尔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地区,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此后,这一地区相继出现了阿卡德、巴比伦、亚述和新巴比伦等强大国家。
2. 波斯帝国:公元前 550 年,波斯帝国成立,成为中东地区第一个统一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居鲁士大帝、大流士一世等君王的统治下,疆域不断扩张,成为了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3. 阿拉伯帝国:公元 7 世纪,伊斯兰教创立,阿拉伯帝国随之建立。阿拉伯帝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将伊斯兰教传播到西亚、北非和欧洲等地。阿拉伯帝国的繁荣促进了中东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
4. 奥斯曼帝国:11 世纪,土耳其人建立奥斯曼帝国。15 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成为中东地区的霸主。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持续了约 500 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解体。
5. 现代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被英、法等国瓜分,形成了现代中东国家的基本格局。1948 年,以色列在联合国的支持下成立,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此后,中东地区先后爆发了多次战争和冲突,如苏伊士战争、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
中东地区的历史渊源深厚,涉及多个文明和帝国的兴衰。现代中东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也与地区内部的民族、宗教和政治矛盾密切相关。
中东历史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人类祖先从东非大裂谷走出之后,首先选择定居在中东地区的新月沃土上,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文明。 中东地区地处亚洲、欧洲、非洲交界之处,又毗邻地中海、红海、波斯湾等重要海域,因此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东历史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古代、中世纪和近代。其中,古代时期是指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650年之间的时间段;中世纪时期是指公元650年至公元1500年之间的时间段;近代时期是指公元1500年至现代之间的时间段。
巴林左旗名称由来是蒙语叫法。
巴林左旗或者巴林右旗的名字由来已久了。巴林,系蒙古族部落名,意为阵地,“要塞”,“哨所”、“军寨”。蒙古语称东为左。汉代为匈奴左地,唐代隶属松漠都督府。契丹建立政权后,选定当时“负山背海,天险足以为固”的现林东镇南郊建都,称上京临潢府,从公元918年到1125年辽亡的200多年历史上,这里是辽代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金灭辽后,先为临潢总管府,后并入北京路。元代先属应昌路,后归全宁路,隶属于中书省,是特薛禅后裔鲁王世袭领地。明初属全宁卫,后为兀良哈境,属朵颜卫。明代嘉靖年间苏巴海(元太祖十八世孙)始创巴林部。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分封诸之蕃牧地时定旗地域为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二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治所,定名为巴林左翼旗。清顺治五年(1648年),巴林部分为左右两旗,始置巴林左旗归属昭乌达盟。
巴林地界是根据巴林王爷的封地得来的,巴林王爷是多尔衮的后代,多尔衮履历战功,可以说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皇帝就给他的后人分封了东至奈曼,西至克什克腾的广袤土地,史称巴林。
后来巴林王爷的两个儿子分家,东边一个,西边一个。东边的领地才叫巴林左旗。西边的那个就叫巴林右旗
巴林人文历史答:巴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
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定居巴林并建有城市。于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址的巴林堡(Bahrain Fort)就曾是迪尔蒙文明(Dilmun)的中心。
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后18世纪之间,不断有人在此建造房屋并居住生活,逐渐形成了如今人们看到的连续多层有人类居住痕迹的遗址。
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定居于此,成为当时重要的贸易中心。
巴林缩写巴林的国家简称为巴林。作为波斯湾地区的一个岛国,巴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巴林的经济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同时也发展了银行业、旅游业等多元化产业。巴林政治稳定,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巴林也是一个开放的国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移民,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和社会风貌。巴林还是一个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国家,与中东各国和国际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