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三朝灭亡的原因 西周为什么会走向灭亡

目录导航:

  1. 七年级历史三朝灭亡的原因
  2. 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揭秘西周灭亡的真实原因
  3. 西周灭亡和东迁真相
  4. 西周灭亡的经济学原因
  5. 西周的灭亡因果
  6. 国人暴怒于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7. 为什么西周灭亡之后
  8. 西周是怎么被大秦灭亡的
七年级历史三朝灭亡的原因

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后一个国君暴虐残酷。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都是没有满足被统治阶级人民的基本需求导致灭亡。而且末君都是昏庸无能,残暴奢华,不考虑人民的生活从而逼人民发动农民起义。

主要原因:

1、统治阶层昏庸无道,残暴,不思进取,只图享乐。

2、地方豪强崛起,中央政府的威信极低。

3、农民生活贫困,赋税严重。

4、奴隶制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弊端,导致统治阶级无法实行长久的统治。

5、夏商西周是奴隶制国家,诸侯分封制的必然结果。

6、没有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权力实际掌握在各地诸侯手里。

7、奴隶制社会的不合理性,必然被封建社会取代。

烽火戏诸侯是真的吗?揭秘西周灭亡的真实原因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记载于《史记》,虽然司马迁是公认的良史,但这个故事是假的,而且西周也不是毁于女子之手。以下详细阐述:

钱穆先生在写《国史大纲》的时候就曾对此提出质疑。钱先生认为:烽火台是汉朝防备匈奴入侵时的预警系统,西周时期的人没有这套制度。而且,诸侯国距离镐京有远有近,怎么可能同时看到烽火,又同时到达呢?另外,诸侯国援军到达后,发现没有战事,也会迅速撤兵,这本身也没什么好笑的。

此外,钱穆先生还指出:这一战是周幽王主动进攻申国,也没有点燃烽火召集诸侯军队的必要。

日本历史学家平势隆郎在写作《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第二卷《从城市国家到中华》一书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见解。他认为,国君能够这样戏耍诸侯,需要有很强的君权。但这在春秋时代是不存在的。君权到战国时代才得到空前的加强。所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很有可能是战国以后的人编造的。

这些史家之言有没有史料作证呢?当然有!

在前几年出土并由清华整理的竹简《系年》中印证了这一传承两千年的故事是假的。周幽王进攻申国,申国向犬戎求助,联合打败了周朝军队,周幽王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原文:周幽王取妻于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回(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曾(缯)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灭,周乃亡。)

所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假的,西周也不是亡于褒姒之手。

西周灭亡和东迁真相

西周的灭亡和东迁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包含多种因素和影响。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因素和事件:

周幽王的行为:周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位君主,他的腐败和无能导致西周的衰落。他废黜了申后和太子宜臼,这引起了申侯的愤怒。申侯联合了犬戎攻打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诸侯的崛起:在周朝早期,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制度。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制度逐渐崩溃。一些强大的诸侯开始崛起,他们不再忠诚于周王,而是追求自身的利益。这些诸侯对周王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犬戎的入侵:在周幽王被杀后,犬戎完全控制了镐京。他们焚毁了镐京,破坏了西周的统治基础。由于诸侯不再忠诚于周王,周王室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只能向东迁移。

东迁洛邑:在犬戎入侵后,周平王在诸侯的帮助下向东迁移,最终在洛邑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一事件标志着东周的开始,也意味着西周的结束。

总之,西周的灭亡和东迁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因素等。这一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开始。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西周灭亡和东迁的真相可以概括如下:

1. 周幽王废长立幼,导致西周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2. 周平王东迁时,周王室与分封的诸侯势力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导致了东周的出现。

3. 东迁后的周王室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力,导致了诸侯割据和战乱不断,最终形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局面。

4. 东迁后的周王室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总的来说,西周灭亡和东迁的真相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其中涉及到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虽然我们可以从史料中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是对于这个事件的真正原因和细节,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和不确定性。

主要是因为西周后期国力下降,无力抵抗西部外族的入侵,只有向东也就是向中原内部迁,远离一线为的是一种安全。

在诸侯们赶跑了犬戎之后,姬宜臼在申候等人的拥立下登上王位,史称周平王。周平王为躲避西方犬戎的侵袭,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送下,决定将都城迁往洛邑。因为洛邑是在镐京的东方,所以周平王往后的周朝,也就被称作东周了。

这就是西周灭亡以及东周建立的原因。

西周灭亡的经济学原因

西周灭亡,还有一项鲜为人知的经济根因,就是藉田制。藉田制,也被称作井田制,实际上就是公私田制度。在那个时代,货币经济尚不发达,私田是作为农民报酬分配给民众的。但农民必须先把公田侍候好以后,才能到自家私田上干活。

公田是农民共同耕种,私田则是各家各户独自耕种。整体上,藉田制模式,就是一种农村公社生产模式。公社生产模式,在困难时期能保证每个公社成员公平公正、生存发展,但是在发展时期却面临着效率太低的难题。

西周的灭亡因果

,我们梳理《国语》、《竹书纪年》和《史记》等古籍可以归纳出有关西周灭亡的三个事实:

其一、自然灾异频发。幽王二年(前780年),发生了大旱灾,泾河、渭河和洛河枯竭,《谷风》中描绘说“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岐山崩(大地震)。《十月之交》对此进行了描绘中:“烨烨震电,不令不宁,百川沸腾,山冢皋崩。高山为谷 ,深谷为陵”。

幽王三年(前779年),冬天有大雷电。

幽王四年(前778年),夏天六月下霜,《正月》中描绘道“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幽王六年(前776年),冬天发生了日食。

幽王十年(前775年),秋天九月桃杏结果。

《桑柔》中记载了一场大蝗灾:“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

在古人看来,灾异连连是因为君王无道,获罪于天,无疑是昏君祸国论、女色亡国论的铁证,幽王时的讽刺诗作者们就直接称为“天降丧乱”。但从今天来看,这只能表明幽王时期自然灾害频发,自然会带来经济的凋敝、人口的死亡和逃亡,给风雨飘摇中的周王朝带来更大的压力。但毕竟这些自然灾害不是幽王带来的,而且自然灾害也不足以直接毁灭一个王朝。可以作为反证的是宣王时期的灾害尤其是旱灾也十分严重:“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云汉》),但却迎来了中兴之世。因此,自然灾害实际上只能作为西周灭亡的一个大背景。

而另两个和西周灭亡的事实就是——

其二、幽王易储,申侯联合曾侯和西戎夹击;

其三、当宗周遭到攻击时,诸侯大多袖手旁观。

传统上都把幽王三年(前779年)褒姒入宫视作西周末日的开始。但实际上真正解开西周灭亡之谜的关键时间点却是幽王五年(前777年),因为在这一年有两个重要人物被迫离开镐京。这两个人物的离开证明了幽王并非传说中仅仅贪恋女色的昏庸无为之君,但也正因此加速了西周国祚的结束。

国人暴怒于西周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有以下几点:

1、统治阶层昏庸无道,残暴,不思进取,只图享乐。

2、地方豪强崛起,中央政府的威信极低。

3、农民生活贫困,赋税严重。

4、奴隶制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弊端,导致统治阶级无法实行长久的统治。

5、夏商西周是奴隶制国家,诸侯分封制的必然结果。

6、没有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权力实际掌握在各地诸侯手里。

7、奴隶制社会的不合理性,必然被封建社会取代。

西周灭亡原因和主要经过如下:

1、地震、旱灾等自然灾害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也让危机日重的西周王朝雪上加霜。

2、周厉王横征暴敛,加重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传至周幽王又破坏宗法制度,"废后立妾,废嫡立庶"并“烽火戏诸侯”使诸侯们失去了对他的信任。

3、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

4、少数民族犬戎攻打镐京,西周灭亡

其中包括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一方面,西周内部存在着贵族内斗、权力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导致了政治不稳定和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西周面临着外部的战争威胁,如西戎的入侵和其他部落的侵扰,西周灭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涉及到多种因素。这些都对西周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此外,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国人暴怒的原因:

腐败和内乱:西周晚期,还有一些自然灾害和经济问题也对西周的衰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贵族阶层的腐败和内部纷争加剧,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西周灭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国人暴怒于西周的灭亡的原因有三点;

1、周朝时期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矛盾,从周康王晚期就开始和少数异姓诸侯以及一些少数民族纷争不断,最终爆发了战争;

2、各诸侯国与周朝王权的关系渐渐疏远,诸侯国的数量在减少,而剩下的诸侯们则势力越来越强盛,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的为西周灭亡提供了客观条件;

3、平王迁都,是周室政权最大的失策,让周室王朝直接管辖的土地面积急剧的缩小。

为什么西周灭亡之后

周朝之后,王朝的寿命普遍都比较短,时间长一点的在三百年左右,比如明朝、清朝等;时间短一点的,甚至只有几十年,比如秦朝、隋朝等等。再也没有,像周朝那般,坐拥八百年江上的王朝了。

为什么周朝之后再无“长命”王朝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制度决定命运。周朝是合伙制,秦朝以后的王朝私营独资的模式。周朝推行的分封制,是按照一定的规定,把周天子所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一方,而且拥有绝对的军政、经济大权,这样大家都比较有干劲。而秦朝之后的王朝,推行的是郡县制,皇帝是老板,其他都是打工的。干得再好,也是“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

第二,老百姓的脑子更活泛了。周朝之前,几乎没有大规模的民众反抗运动,老百姓认为都是天生。起初,陈胜、吴广在大泽行发动起义的时候,率先提出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对当时百姓的冲击不亚于发现外星人。但秦朝之后,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三,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周朝的时候,相对较简单,天子分封土地,诸侯朝贡天子,保护天子,剩下的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发展。周朝之后的王朝,由于中央集权制的加强,地方的自主权便得相对较少,大臣们经常活在“朝不保夕”的恐慌中。在这种情况下,就滋生了朋党之患。

当然,造成周朝之后,各王朝寿命相对较短的原因有很多。

西周是怎么被大秦灭亡的

周显王逝世,儿子慎靓(jìng,静)王定登位。慎靓王登位六年,逝世,儿子赧(nǎn,上声南)王延登位。王赧在位时,东西周各自为政。赧王把国都迁到了西周。

西周武公的共太子死了,还有五个儿子都是庶出的,没有嫡子可以立为太子。司马翦(jiǎn,剪)对楚王说:“不如用土地资助公子咎,替他请求立为太子。”左成说:“不行。如果我们用土地资助了公子咎,而周却不听我们的,这样您的主意就行不通了,与周的交情也疏远了。不如去问问周君想要立谁为太子,悄悄地告诉给翦,然后翦再让楚国资助给他土地。”结果,西周真的立公子咎为太子。

王赧八年(前307)

秦攻打宜阳,楚派兵去援救。而楚国以为周是帮助秦国,所以想攻打周。苏代为周游说楚王说:“您怎么知道周是帮助秦国?说周帮助秦国比帮助楚国更出力的人,是想让周投到秦国方面去,所以人们都把周、秦放在一起说‘周秦’啊。周明白了自己解脱不了,就必定投向秦国一方,这真是帮助秦国取周的妙计呀。如果为大王考虑,周为秦出力,您要好好待他;不为秦出力,仍然好好待他,这样,才能让它与秦疏远。周与秦绝了交,就一定投向楚国郢都的。”

秦向东周和西周借道,想通过两周之间的地区去攻打韩国,周担心借了会得罪韩,不借又会得罪秦。史厌对周君说:“为什么不派人去见韩公叔呢?就对韩公叔说:‘秦国敢穿过周地去攻打韩国,是由于信任东周。您为什么不给周一些土地,并派出人质前往楚国呢?’这样,秦国一定会怀疑楚国,不相信周君,也就不会攻打韩国了。您再派人去对秦国说:‘韩国非要给我们周一些土地,想以此来让秦国怀疑周君,周不敢不接受。’秦国也就没有说词,不让周接受韩国的土地了,这样就既得到了韩的土地,又是听命于秦国了。”

秦国召见西周君,西周君不愿意去,就派人对韩王说:“秦国召见西周君,他是想攻打大王的南阳,大王为什么不派兵驻守南阳?周君将以此为借口不到秦国去。周君不到秦国去,秦国就一定不敢渡河来攻打南阳了。”

东周和西周打仗,韩国派兵去救援西周。有人为东周游说韩王说:“西周原先是天子的国都,有许多钟鼎宝器和贵重的宝物。您如果控制住军队不出动,就可以让东周感激您,又可以使您尽得西周的宝物。”

周王赧被称做成君。楚包围了韩国的雍氏,韩国向东周要兵器和粮草,东周君害怕了,叫来苏代把这事告诉了他。苏代说:“您何必为这件事担忧呢!我能使韩国不向东周要兵器和粮草,又能让您得到高都。”周君说:“你如果能办到,我可以把国政交给你。”苏代会见了韩相国公仲侈说:“楚国包围了雍氏,原来计划三个月攻下,如今五个月了,还攻不下来,这说明楚兵已经疲惫了。现在您向周要兵器粮草,就是向楚宣告您自己已经疲惫了。”韩相国说:“对。可是使者已经派出去了。”苏代于是说:“为什么不把高都送给周呢?”韩相国非常生气,说:“我不向周要兵器粮草也就够可以了,为什么还要把高都送给周呢?”苏代说:“把高都送给周,周会转过来投向韩国,秦国听了一定很恼火,怨恨周,与周断绝使者的往来,这样就等于是拿一个破烂的高都换来一个完整的周。为什么不给呢?”韩相国说:“好。”果然把高都送给周了。

王赧三十四年(前281)

苏厉对周君说:“秦攻克了韩国、魏国,打败了魏将师武,往北攻取了赵的蔺、离石二县,这些都是白起干的。这个人善于用兵,又有天命佑助。而今他又带兵出伊阙塞去攻打梁国,如果梁国被攻破,那么周就危险了。您为什么不派人去劝说白起呢?您可以说:‘楚国有个养由基,是个善于射箭的人。离柳叶百步之外射箭,可以百发百中。左右帝观的人有好几千,都说他箭射得好。可是有一个汉子站在他的帝边,说:“好,可以教给他射箭了。”养由基很生气,扔掉弓,握住剑说“你有什么本事教我射箭呢”?那个人说“并不是说我能教你怎么伸直左臂撑住弓身,怎样弯曲右臂拉开弓弦。一个人在百步之外射柳叶,百发百中,如果不在射得最好的时候停下来,过一会儿力气小了,身体累了,弓摆不正,箭射出去不直,只要有一发射不中,那么一百发就全部作废了”。如今,您攻克了韩国、魏国,打败了师武,往北攻取了赵国的蔺、离石二县,您的功绩是很大了。现在您又带兵出伊阙塞,过东西两周,背对韩国,攻打梁国,这一次如果打不胜,就会前攻尽弃。您不如假称有病,不要出伊阙塞去攻打梁国了’。”

四十二年(前273)

秦国攻破了魏国的华阳。周的大臣马犯对周君说:“请允许我去让梁国给周筑城。”他去对梁王说:“周王病了,如果他真的死了,我也一定活不成。请让我把九鼎献给大王,您拿到了九鼎之后希望能想办法救我。”梁王说:“好。”于是给他一批士兵,声称是去保卫周。马犯又去对秦王说:“梁并非是想保卫周,而是要攻打周。您可以派兵到国境去看看。”秦果然出兵。马犯又去对梁王说:“周王病好了,九鼎的事没有办成,请您让我在以后找适当的机会再献九鼎吧。但是现在您已经派兵到周去了,诸侯都起了疑心,怀疑您要伐周,以后您办事将不会有人相信了。不如让那些士兵为周筑城,借此把诸侯怀疑您要伐周的事端盖住。”梁王说:“好。”于是就让那些士兵给周筑城。

四十五年(前270)

周君的秦国宾客对周冣说:“您不如称赞秦王的孝道,趁便把应地献给秦国作为太后的供养之地,秦王一定很高兴,这样您和秦国就有了交情。交情好了,周君一定认为这是您的功绩;交情不好,劝周君归附秦国的人一定会获罪。”秦去攻打周,周冣对秦王说:“如果为大王您考虑,那就不应该去攻打周。攻打周,实在利益不多,却使您的名声让天下人都害怕。天下人都因为秦攻打周的名声而害怕,一定会往东边去与齐国联合。您的军队在周打得疲惫了,又使天下都去与齐联合,这样,秦国就称不了王统一不了天下了。天下正希望使秦国疲惫呢,所以鼓励您去攻打周。如果秦国和诸侯都疲惫了,那样您的教命就不会通行于诸侯了。”

五十八年(前257)

韩、赵、魏三国与秦国相对抗。周派相国前往秦国,因为怕遭到秦国的轻视,就半路返回来了。有人对相国说:“秦国是轻视您还是重视您,这个还不能确料。秦是想要了解那三国的实情。您不如赶快去拜见秦王,就说‘请让我来给您打探东方三国的变化’,秦王一定会重视您。秦王重视您,就表明秦重视周,周因此也取得了秦国的信任。至于齐国对周的重视,那么早就有周冣和齐国联络好了:这样,周就可以永远不会失去与强国的交情。”秦信任周了,就发兵去攻打韩、赵、魏三国。

五十九年(前256)

秦攻取了韩国的阳城负黍,西周很害怕,背叛了秦国,与东方各诸侯相联合,率领天下的精锐部队出伊阙塞去攻打秦国,使得秦国与阳城之间无法相通。秦昭王很生气,派将军摎(jiū,纠)攻打西周。西周君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了秦王。秦接受了西周君献的人口、土地,让他又回到西周去了。

周君、王赧逝世后,周地的民众就向东方逃亡。秦收取了九鼎和其他珍宝器物,又把西周公迁到狐。

周灭(公元前249年)

此后七年,秦庄襄王灭掉了东周。东西周就全都归属于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