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古代人口变化 中文欧洲历史演变

目录导航:

  1. 西欧古代人口变化
  2. 20世纪欧洲地图演变
  3. 一战前后欧洲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
  4. 中国的汉字演变过程
  5. 欧洲语言起源和演变
  6.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演变
  7. 古代西欧有哪些国家
西欧古代人口变化

第一阶段,古代晚期,即公元400-600年,这个时期的欧洲人口主要呈下降趋势;

第二阶段,中世纪早期,即公元600-1000年,欧洲人口稳定在低水平,间歇性生长;

第三阶段,中世纪,即公元1000-1250,主要特点是人口繁荣并不断扩张;

第四阶段,即公元1250-1348:人口呈稳定或间歇性地高水平上升趋势,但英格兰在1315-1317年间有所下降;

第五阶段,即公元1348 - 1420年:欧洲人口急剧下降;

第六阶段,即公元1420 - 1450年,西欧稳定或间歇性地降至较低水平;

最后阶段,即1450年以后,人口开始复苏并在16世纪初迎来大爆发。

20世纪欧洲地图演变

二十世纪的欧洲地图变化巨大,地图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次是二十世纪初到中叶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战败国占领的版土进行重新分配和瓜分。第二次是前苏联解体,导致许多联盟共和国纷纷独立,比如波罗的海三国以南联盟解体。

二十世纪初期至中期,两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瓜分战败国,欧洲地图变动了。

二十世纪末期,苏联解体,分出很多国家,有些国家已不属欧洲。两德统一。科索沃战争,使南联盟解体,又分出许多小国。欧洲地图又变动了。

一战前后欧洲版图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战前后欧洲版图发生了以下变化:

1、奥匈帝国不复存在,分裂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

2、德意志帝国不复存在,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东部大量土地归波兰所有;

3、沙皇俄国不复存在,俄国面积缩小,波兰和芬兰复国;

4、奥斯曼土耳其不复存在,西部大量土地划归希腊。

中国的汉字演变过程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宋体印刷字体。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当时所刻的字体有肥瘦两种,肥的仿颜体、柳体,瘦的仿欧体、虞体。其中颜体和柳体的笔顿高耸,已经略具横细竖粗的一些特征。到了明代隆庆、万历年间,又从宋体演变为笔画横细竖粗、字形方正的明体。原来那时民间流行一种横划很细而竖划特别粗壮、字形扁扁的洪武体,像职官的衔牌、灯笼、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采用这种字体。以后,一些刻书工人在模仿洪武体刻书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非颜非欧的肤廓体。特别是由于这种字体的笔形横平竖直,雕刻起来的确感到容易,它与篆、隶、真、草四体有所不同,别创一格,读起来清新悦目,因此被日益广泛地使用,成为16世纪以来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体,仍称宋体,也叫铅字体。

在中国文字中,各个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各种字体,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富有装饰性,草书风驰电掣、结构紧凑,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且风格多样,个性各异。

写了这么多年的汉字,或许你还不知道它的发展历程吧!

今天我就来,科普一下汉字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开始,古人就与记录有着不解之缘。但受当时条件和认知所限,人们还不能完整的把意思表达出来,只能用结绳记事的方式,或者用画画的方式,把想要表达的事情画出来。

所以中国早期的文字都是以象形文字为主。汉字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甲骨文,是商朝人们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迄今为止最早的可辨识的文字。

金文,也叫做钟鼎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它比甲骨文的,象形程度更高,保留了早期图画文字的痕迹。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把小篆作为通用的文字,推行全国。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它是篆体字的简化,同时也改变了篆体的书写方式。隶书成熟,并通用于汉魏时期,字体结构平衡对称,整体安定。

草书,也叫做章草。这种字体最能把书法写性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最能体现出书法家的思想感情。

楷书,也叫做正书。这种字体字形方正,笔画平直,规矩严整。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它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字迹工整清晰,又飞扬活泼。

从汉字的不断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书法总体上,越来越注重简化性,识别度和艺术鉴赏性。

不论是练字还是书法设计,都要从注重书法的结构,笔画和章法。可以选择名师大家的字帖练起。

下面就简单介绍几个主要的书法家:

东晋时期的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后代尊称为书圣,主要的著作《兰亭序》《丧乱帖》。

唐代主要的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他们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和柳体。学习楷书的同学,不要错过这几位书法家。

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是以行书闻名于世。

元代书法家,首推赵孟頫,赵体。

明代以文征明,董其昌的声誉最高。

我们在学习书法和书法设计当中,可以选择以上书法家的名家字体开始临摹练习。

欧洲语言起源和演变

欧洲的语言体系起源于印欧语系,经过漫长的演变,逐渐形成三种主流语言,分别是日耳曼语系,拉丁语系以及斯拉夫语系。

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演变

本课是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讲述了西方政治制度的产生和演变的过程。

西方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西方政治制度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历经3000年的沧桑变迁,演化为现今西方国家的各种形态。

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明晰的脉络: 古代奴隶制国家政治制度——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不仅仅是源于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制度,中古西欧封建制度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关注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西方各国政治制度作为一个前后相继的整体来加以认识和把握,使本课所介绍的西方政治制度史脉络清晰。

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一)古希腊的政治制度

1.历史背景

(1)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城邦国家发展起来。

(2)城邦公民直接参与管理,其制度包含一定的民主因素。

(3)希腊各城邦长期独立,各城邦的制度千差万别。

2.雅典——古典民主城邦的代表

(1)性质——奴隶制民主

(2)主要机构

①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

②议事会——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

③官员——选举产生,一年一任,随时接受监督。

④陪审法庭——主要司法机关。

3.斯巴达——寡头政治的代表

(1)公民大会:名义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2)国王:王位世袭,垄断军事统帅权。

(3)长老会议员:仅30人,终身任职。

(4)监察官: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一年一任,不得连任。

(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时期

(1)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

(2)元老院:由卸任的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们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

(3)公民大会:是罗马最高权力机关,但其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

(4)性质: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2.君主政治时期

(1)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崩溃,吴大维建立元首制。

(2)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权力,实行独裁统治。

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1.历史背景

(1)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逐渐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

(2)法兰克王国的查理大帝曾一度强大,他死后国家分裂,形成后世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

2.中古西欧政治制度的代表

(1)法国——等级君主制

①标志:由教士、贵族、城市市民组成的三级会议召开。

②影响:国王与贵族、教会、市民通过三级会议相互合作,有利于进一步强化王权。

(2)英国——议会君主制

①13世纪中期《大宪章》肯定国王的合法地位,同时要保障封建主的特权,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

②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

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

近代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确立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二)代表

1.英国——君主立宪制

(1)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形成议会主权。

(2)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2.美国——联邦制共和国

(1)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

(2)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司法权属于法院。

3.法国——共和制

(1)确立过程经历了长期的动荡。

(2)1792年首次建立共和国。

(3)1870年建立第三共和国,1875年通过新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三、评价

1.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2.局限

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

3.发展

经过19——20世纪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

古代西欧有哪些国家

1、奥地利帝国

奥地利帝国是一个地跨中欧、南欧、东欧和东南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国土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1804年),人口约2120万人(1804年)。领土包括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广大地区。

帝国的首都为奥地利皇室领地内的维也纳,奥地利皇帝世袭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806年,拿破仑勒令弗朗茨二世放弃罗马皇帝尊号,神圣罗马帝国瓦解。

奥地利是德意志邦联的永久主席国和神圣同盟的三巨头之一,也是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统治下的奥地利和波西米亚王国等其他领地的统称。

1867年2月,匈牙利获得自治,6月奥地利帝国正式改组为奥匈帝国,奥匈帝国是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政合国,1867年后匈牙利从法理上已经脱离奥地利帝国独立,但两国的外交立场保持一致。1918年一战战败后解体。

2、瑞典帝国

瑞典帝国是1611年至1721年期间存在的一个帝国。这一时期瑞典曾晋身欧洲列强之一,在近代史上又称为帝国时代(瑞典语:stormaktstiden)。直到18世纪大北方战争后地位被俄罗斯帝国取代。

瑞典在十七世纪期间曾崛起为一个欧洲强国。原先瑞典只是北欧一个贫困、人口稀疏的国家,缺乏任何国际影响力或重要性。她的国力得以迅速在欧洲提升至领导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归功于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及首相亚塞尔·奥辛斯达拿的努力。

由于成功介入三十年战争,以及在俄罗斯及波兰立陶宛联邦夺取不少领土,瑞典俨然成为欧洲新教国家的领导者。

3、神圣罗马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是962年至1806年地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君主制帝国,版图以日耳曼尼亚为核心,包括一些周边地区,在巅峰时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原属中法兰克王国)和勃艮第还有弗里西亚(今低地国家)。

962年德意志(前身是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后腓特烈一世改国名为神圣罗马帝国。

在帝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其由数百个更小的附属单位组成,其中有侯国、公国、郡县、自由城市。早期是皇帝拥有实际权力的封建帝国,14世纪时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邦联。选帝侯是诸侯中有权选举德意志神圣罗马皇帝的诸侯。

选帝制度从13世纪中实行,一直到1806年帝国灭亡为止。

初期有七个选帝侯,分别是三个教会选帝侯: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和四个世俗选帝侯:萨克森选侯,勃兰登堡藩侯,普法尔茨选侯(或称莱茵行宫伯爵),以及波希米亚国王(后期由奥地利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皇帝兼任) 。

1806年拿破仑勒令弗朗茨二世于8月6日放弃神圣罗马皇帝尊号,仅保留奥地利帝国皇帝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

4、大英帝国

大英帝国由其领土、自治领、殖民地、托管地及其他由英国管理统治的地区组成,被国际社会及历史学界视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其统治面积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

一般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并在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对王权进行明确制约,确立了资产阶级执政的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英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使其经济、军力、科技、文化迅猛发展,标志着英国的崛起。

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手里夺取整个加拿大,标志着英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1815年击败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后,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主导国际事务达一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不列颠治世”。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大英帝国与新兴的德意志帝国的矛盾无法调和,1914年英国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一战结束后的1922年,根据巴黎和会夺取德国殖民地而达到领土面积最大时期,覆盖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为了世界历史上跨度最广的国家。

由于帝国的领土、属土遍及包括南极洲在内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国的太阳永远不会落下”的说法,所以被形容为继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二个“日不落帝国”。

到20世纪中期,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随着全球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与英国日渐式微的国力,大英帝国逐渐瓦解。

5、西班牙帝国

西班牙帝国或西班牙殖民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16世纪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环球探险和殖民扩张的先驱,并在各大海洋开拓贸易路线,使得贸易繁荣,路线从西班牙横跨大西洋到美洲,从墨西哥横跨太平洋,经菲律宾到东亚。西班牙征服者摧毁了阿兹特克、印加帝国和玛雅文明,并对美洲大片领土宣称主权。

一时之间,凭著其经验充足的海军,西班牙帝国称霸海洋;凭著其可怕、训练有素的步兵方阵(Tercio),它主宰欧洲战场。法国著名历史学家皮埃尔·维拉尔称之为“演绎出人类历史最非凡的史诗”,西班牙在16世纪至17世纪间经历其黄金年代。

西班牙与敌对国家持续斗争,引起领土、贸易和宗教冲突,都使得西班牙国力在17世纪中叶开始下滑。在地中海与奥斯曼帝国战事频繁;在西欧,法兰西殖民帝国逐渐崛起并威胁西班牙的霸权;

在海外西班牙首先与葡萄牙帝国竞争,后来的对手还包括大英帝国和荷兰殖民帝国,而且英、法、荷三国支持海上抢劫,西班牙过度动用军力、政府贪污渐趋严重以及军费导致经济停滞,最终导致帝国的衰落。

1713年的乌得勒支和约使西班牙失去在亚平宁半岛和低地国家的剩余领土,结束其欧陆帝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