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排名
- 历史上有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
- 1994年有什么大事件
- 千禧年发生了什么大事
- 1994年发生过什么大事
- 1978年外交成就
- 介绍世界文字的生产过程。
- 2006年发生了哪些大事
- 中国崛起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哪些大事
SARS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英语:SARS)于2002年在中国广东发生,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引起社会恐慌,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世界各国对该病的处理,疾病的命名,病原微生物的发现及命名,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及媒体的关注等等。
截止2003年8月16日,中国内地累计报告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5327例,治愈出院4959例,死亡349例(另有19例死于其它疾病,未列入非典病例死亡人数中)。
2009年甲型H1N1流感
2009年甲型H1N1流感是一次由流感病毒新型变体所引发的全球性流行病疫情。3月底,该流感开始在墨西哥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爆发,并迅速蔓延至中国乃至全球。2009年4月25日,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宣布把这次疫情定位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其原因是对于病例中的临床、流行病学及病毒学报告缺乏认识。5月底,该流感在墨西哥死亡率达2%,但在墨西哥以外死亡率仅0.1%。持续了一年多的疫情造成约1.85万人死亡,出现疫情的国家和地区达到了214个。直到2010年8月10日,世界卫生组织在其紧急咨询委员会15名独立科学家发出建议后,宣布H1N1甲型流感大流行已经结束。
2014年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疫情
脊髓灰质炎有一个我们更为熟悉的名字——“小儿麻痹症”。当儿童感染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时,病毒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并在肠道内繁殖。然后通过粪便散布到环境中,它可以通过社区迅速蔓延,特别是卫生和环境条件差的区域。在2014年头四个月里,即在通常是脊灰病毒传播的淡季,在相隔数千公里之遥的三个主要流行区,发生了野生脊灰病毒国际传播。在中亚,该病毒从巴基斯坦传至阿富汗;在中东,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传至伊拉克;在中非,从喀麦隆传至赤道几内亚。5月5日,世界卫生组长总干事宣布2014年野生脊灰病毒国际传播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015寨卡病毒疫情
2015年4月开始的寨卡(兹卡)病毒(ZikaVirus)疫情,是一种通过蚊虫进行传播的虫媒病毒,宿主不明确,主要在野生灵长类动物和栖息在树上的蚊子。该病毒最早于1947年偶然通过黄热病监测网络在乌干达寨卡丛林的恒河猴中发现,随后于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人群中发现。病毒活动一直比较隐匿,仅在赤道周围的非洲、美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寨卡病毒感染散发病例。2015年5月-2016年1月间,共报道4000例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分娩了小头畸形儿,与往年小头畸形的比例相比,上升了20倍。2016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该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直到11月,世卫组织宣布兹卡疫情结束。
刚果埃博拉疫情
2018-2019年的刚果(金)埃博拉病毒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次,也是继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埃博拉病毒的第二次大爆发。2018年8月5日,刚果(金)再次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12月,刚果(金)政府证实,东部地区埃博拉疫情已经蔓延至主要城市布滕博。截至次年4月4日,刚果埃博拉病例累计达1100例,其中1034例确诊,66例疑似,共计690人死亡。2019年7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历史上有三种教学方法分别是1.讲述法:是教师运用口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叙述、描述、概述三种具体的类型。通过教师的讲述,可以使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从而为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分析综合能力奠定基础
2.叙述法: 历史教学中,教师按照历史事件发展或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系统地讲授的教学方法称为叙述法。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完整清楚地交代整个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3.概述法: 教师使用简练、概括性的语言,对历史知识中非重点内容进行大概介绍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历史教学中虽属次要,但又必须交代清楚的历史事实教学。
1994年有什么大事件1994年世界大事一览:
1月1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
2月5日中午,萨拉热窝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导致波黑内战发生重大变化。
2月28日-3月1日,非洲法郎区中非成员国最高级首脑会议在加篷首都利伯维尔举行,决定成立经济和货币共同体。
3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命令,宣布重新启用“超级301”贸易法。
3月19日,太平洋经合组织在檀香山举行首次财政部长会议,讨论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方面面临的挑战。
3月22-24日,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第10届国际大会在吉隆坡举行,通过了《吉隆坡协议》。
3月,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4月2-3日,第六届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首脑会议在突尼斯举行,决定缉拿李马格里布自由贸易区。
4月5-13日,亚太经社会第50届年会在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新德里宣言>>及其他8项决议。
4月26—29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赢得大选的胜利。
5月23-25日太平洋盆地经济委员会第27届大会字吉隆坡举行,中国首次以正式成员国的身份与会。
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将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
6月13-15日非统组织第30届首脑会议于突尼斯举行,会后通过了6个宣言和20多项有关非洲政治、经济、社会的决议,南非总统曼德拉首次与会。
6月14-17日,《国际核安全公约》在维也纳举行的外交会议上通过。
7月12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汇率再创记录,峰值为97.05日元比1美元。
7月22-23日,第27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曼谷举行,25-26日日本、东盟地区论坛首次在曼谷举行,会议商讨东盟国家间经济合作、政治安全事宜。
1994年国际十大新闻
卢旺达爆发内战 4月6日,卢旺达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恩塔里亚米拉在基加利同机遇难。 ...
乌拉圭回合协议正式签署 ...
曼德拉当选南非首任黑人总统 ...
中东和平突破性进展 ...
准确预报和观测彗木相撞 ...
美国出兵海地阿里斯蒂德复职 ...
朝美签署核问题框架协议 ...
大国在波黑冲突中矛盾加深
1974年2月7日(农历1974年1月16日),中美洲岛国格林那达脱离英国,独立建国。
1974年2月7日(农历1974年1月16日),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逝世。
1974年3月15日(农历1974年2月22日),尼克松被指控参与水门事件。
1974年8月9日(农历1974年6月22日),福特就任美国第38任总统。
福特宣誓就职,妻子贝蒂---新的第一夫人在旁观看
千禧年发生了什么大事千禧年时发生的大事件有:
1.同年10月10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召开部长级会议。
2.京沪高速全线通车,全长1262千米。
3.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
1、申奥北京2008举办成功 。
2、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成立。
中国移动是一家基于GSM,TD-SCDMA和TD-LTE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
3、9月15日~10月1日——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
中国获28块金牌、16块银牌、15块铜牌,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双双名列第三。
1994年发生过什么大事1994年世界大事一览:
1月1日,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
2月5日中午,萨拉热窝市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导致波黑内战发生重大变化。
2月28日-3月1日,非洲法郎区中非成员国最高级首脑会议在加篷首都利伯维尔举行,决定成立经济和货币共同体。
3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命令,宣布重新启用“超级301”贸易法。
3月19日,太平洋经合组织在檀香山举行首次财政部长会议,讨论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和金融方面面临的挑战。
3月22-24日,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第10届国际大会在吉隆坡举行,通过了《吉隆坡协议》。
3月,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4月2-3日,第六届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首脑会议在突尼斯举行,决定缉拿李马格里布自由贸易区。
4月5-13日,亚太经社会第50届年会在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新德里宣言>>及其他8项决议。
4月26—29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赢得大选的胜利。
5月23-25日太平洋盆地经济委员会第27届大会字吉隆坡举行,中国首次以正式成员国的身份与会。
5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将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脱钩。
6月13-15日非统组织第30届首脑会议于突尼斯举行,会后通过了6个宣言和20多项有关非洲政治、经济、社会的决议,南非总统曼德拉首次与会。
6月14-17日,《国际核安全公约》在维也纳举行的外交会议上通过。
7月12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汇率再创记录,峰值为97.05日元比1美元。
7月22-23日,第27届东盟外长会议在曼谷举行,25-26日日本、东盟地区论坛首次在曼谷举行,会议商讨东盟国家间经济合作、政治安全事宜。
1994年中国发生的大事有: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我国研制出世界最宽频带地震计、“建国门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正式施行、中国与安道尔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为《专利合作条约》(PCT)成员国、中国第一家著名电影公司华谊兄弟成立等等。
1978年外交成就1978年,中国国内工作中心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外交工作的任务也主要转变为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前30年外交成就的基础上,中国外交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第一,进一步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改善了国际安全环境。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论断,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同美国拉开距离,缓和与苏联的关系,最终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在中、美、苏大三角关系中处于有利地位。
面对冷战结束的冲击,中国坚定执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冷静观察,稳住阵脚,在国际上不扛大旗、不当头,最终打破了西方制裁,捍卫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促进了国内稳定。
第二,为经济高速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改革开放后,中国在同发达国家的关系中将政治上的友好互信同经济上的合作交流结合起来,以政促经,政经结合;在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谋求共同发展,使经济关系成为同发展中国家关系的重要纽带和基础。
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地位。在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及权利和义务平衡的原则加入其中。经过长达15年努力,中国终于于2001年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为改革开放注入活力。
第三,参与多边外交,贡献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外开放开启了中国全面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截止2008年,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项国际公约,参与了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和负责任的大国。
在多边外交中,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以及东亚峰会等地区性多边机制中积极发挥作用,推进周边利益共同体建设。通过成功举办奥运会和世博会、推动成立上合组织、主持关于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等,逐步扭转了被动参加多边外交的模式,成为多边外交机制的主动参与者、倡导者乃至主导者,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促进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四,形成了全方位的良好对外关系格局。在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关系过程中,中国秉持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发展国家关系的原则,求同存异,坚持对话,不搞对抗,妥善处理分歧和争端,扩大利益汇合点。在处理对美关系过程中,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不断克服困难,保持了双边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
妥善应对苏联解体后的复杂局面,实现中苏关系平稳过渡到中俄关系,通过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等文件,确立了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并在政治、经贸、科技、能源等领域与欧盟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对日关系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原则,警惕和克服危害两国关系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保持了中日关系的大局稳定。
在平等协商和互谅互让的原则下,中国与14个邻邦中的12个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使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中的90%得到划定;执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创造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最好时期。
根据“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不断拓宽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领域,探讨合作方式,通过“中非合作论坛”、“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中拉合作论坛”等多边合作机制,提高合作效益,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第五,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改革开放后,中国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中国在对外关系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挫败了台湾当局“加入联合国”等分裂国家的图谋,积极推动两岸之间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遏制“台独”,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1984年和1987年,中国政府分别与英国和葡萄牙签署《联合声明》,并顺利于1997年和1999年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解决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以来,中国外交积极维护港澳特区在国际上的利益,维护港澳同胞在海外的权益,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预香港、澳门事务,为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稳定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第六,积极推进外交决策的科学化与机制创新,造就了一支忠诚和高素质的外交队伍。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中国不断探索外交机制的创新,逐步完善了危机管理机制、领事保护预警机制、处理突发领事保护案件的应急机制、跨部门的联系协调机制,信息咨询机制以及信息和新闻发布机制等,提高了决策水平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中国外交事务部门拓宽了人才招录渠道,完善外交人员选拔培训机制,通过人员交流、选拔优秀干部研修和攻读学位等方式,改善了外交人员的来源、学历和知识结构,提高了外交队伍的素质,形成了水平高超、政治可靠、业务精干、忠于祖国、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外交队伍。
介绍世界文字的生产过程。文字的产生经历过一个长时期的发展过程。文字产生以前的许多万年中,语言始终是原始人的主要交际工具。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活内容的增多,不留痕迹的语言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于是需要把语言记录下来,将信息传达给生活在不同空间与时期的人们,这样慢慢产生了记录语言和含义的符号和文字。
为了把信息传到远方,并且达到记忆的目的,原始人常用刻痕和结绳的办法。在中非发现带有一组组刻痕的骨块,每组具有3—21 个不等的刻痕, 时代为公元前 6500 年。世界各地都曾找到刻划有点、线的骨块,时代为 2—3 万年前。虽然我们还不了解这些刻痕的意义,但它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可能已尝试贮存某些信息,帮助记忆。民族学的资料中有许多刻木、刻竹、刻箭记事的例子。结绳也是一种特殊的传达信息和帮助记忆的符号。古代中国、日本、波斯、埃及、墨西哥、秘鲁都曾盛行结绳记事。其中古代秘鲁印加印第安人的结绳记事最为发达。他们使用一种打结的绳,叫做“魁普”,意思就是“结子”。绳子和结子的数目、大小、颜色,以及结 与结之间的距离都有一定的含义。
无论是结绳还是刻痕记事,一般只能表达数量,而无法反映事物的特点 和性质,后来原始人发明了图画文字,用图画来表现思想,记载事实。图画文字约产生于新石器时代,它常常以一整套图画刻画在树皮、石、骨或皮革上,来表现某种完整的事件或思想。北美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西伯利亚 北部一些部族、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都擅长图画文字。图画文字 一般只能反映所要叙述的内容,而不反映语言的形式,也难以表现抽象和复 杂的概念,它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是文字产生的第一阶段。图画文字进一 步发展,产生了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是用一定物体的形象符号来表示一定意 义的文字,有一定的读音,它已是真正的文字。
世界文字的生产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人们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和知识。
第二阶段则是发展出书写系统,通过文字来记录和传承知识。不同的文化和地区在书写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如中国的象形文字、拉丁字母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们已经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和计算机来进行文字的生产和传播,这也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字的形式和方式。
2006年发生了哪些大事2006年2月10日(农历2006年1月13日),冬季奥运会开幕。
当地时间10日晚8点,第20届冬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在意大利都灵上演,这标志着从此刻开始,为期17天的都灵冬奥会将正式拉开战幕,将于2月10日至26日在意大利西北部城市都灵以及附近7个市镇场馆举行。
国家京剧院新排现代京剧《红灯记》首演,市领导蔡伦斌、王文华与各界群众在市人民会堂共同观看。演出获取空前成功,受到热烈欢迎
一、巴以政坛变化,双方冲突加剧
1月,以色列前进党领导人奥尔默特接替病重的总理沙龙,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执政地位。以巴政府互不承认并相互敌视,美国等西方国家调解力度降低,导致巴以冲突此起彼伏。以色列于6月和11月对加沙发动“夏雨”和“秋云”军事行动,造成上千巴勒斯坦人伤亡。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国家中止对巴经援,使巴经济雪上加霜。巴各方组建联合政府的努力未取得成果,巴政局出现剧烈动荡。
二、埃及客轮红海失事千人遇难
2月2日,埃及“萨拉姆(和平)98”号客轮在从沙特阿拉伯杜巴港开往埃及塞法杰港途中发生故障后在红海沉没,船上1000多人遇难,380多人受伤。调查显示,客轮在事发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埃及总检察长指控客轮沉没事件中的6名责任人犯有玩忽职守罪,对他们正式提起诉讼,并对逃逸海外的事故船所属公司的老板发出国际通缉令。另外,埃及行政法院还将59名涉嫌玩忽职守人员移交纪律法院审判。
三、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
2月以来,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伊境内反美力量活跃,暴力袭击频仍,教派冲突愈演愈烈,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在冲突中丧生,约42万人逃离家园。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60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暴力活动,驻伊美军已有近3000人死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伊拉克已经陷入内战。伊拉克乱局对美国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民主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重新夺回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对伊政策持强硬态度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辞职。
四、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
7月12日,以色列以营救被绑架士兵为由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行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顽强抵抗。持续34天的血腥冲突造成约2000人丧生,近百万人沦为难民,黎巴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多亿美元。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8月14日,黎以双方实现全面停火。黎以冲突加剧了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对抗,中东局势更趋复杂动荡。
五、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
7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受伊朗核问题等影响,一度创下每桶78.4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随着全球原油库存增加,市场对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缓解,油价开始大幅回落,曾跌破每桶60美元。10月2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削减原油产量,以阻止油价持续大幅下跌。目前纽约市场油价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油价回落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六、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不再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由传统的9颗减为8颗。按照大会表决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星和矮行星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天体。
七、安倍执政后迅速访华
9月26日,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接替小泉纯一郎。10月,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安倍成功访华,中日两国领导人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达成广泛共识。中日关系已打开持续五年的政治僵局,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八、核不扩散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10月9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核试验,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这一年中,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联合国安理会介入和美、俄、中、英、法、德六国所作的努力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的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实施制裁,但伊朗表示拒绝执行这一决议。
九、联合国产生新一任秘书长
10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激烈的联合国秘书长竞选尘埃落定。接替现任秘书长安南的潘基文将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十、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
11月4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举行,中国和48个非洲国家的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出席。中非国家领导人本着友谊、和平、合作、发展的宗旨,共商推动中非关系发展、促进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计,一致同意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峰会审议通过的《北京峰会宣言》和《北京行动计划》对今后中非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中国崛起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哪些大事1、2001年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002年,中国GDP跃居世界第六位;
3、2006年,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召开;
4、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行,中国包揽51块金牌,成为金牌数第一的国家;神州7号载人飞船实验成功,中国宣布研发航空母舰;
5、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世博会;
6、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