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和南魏哪个年代早 东魏什么时候被北齐取代

目录导航:

  1. 北魏和南魏哪个年代早
  2. 东魏变成了北齐还是北周
  3. 东魏和西魏又演变成什么和什么
  4. 东魏西魏分界线
  5. 北魏后面是什么朝代
  6.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时间和朝代的顺序
  7. 北魏南宋多长时间
  8. 北齐在秦朝后还是在秦朝前
  9. 东晋灭亡时间和北魏统一时间
北魏和南魏哪个年代早

南魏,南北朝时期由北魏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北海王元颢于孝基元年(529年)叛魏所建立的政权。

北魏(386年~557年)是北朝时代位于今日华北地区的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拓跋鲜卑氏建立,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

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南魏在历史上并不存在,北魏(386年—534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后来分裂成东魏和西魏。

东魏变成了北齐还是北周

东魏(534年~550年),属北朝割据政权之一,从北魏分裂出来的政权。东魏历时十七年。东魏的国号本是“魏”,是北魏国号的延续。北魏分裂后,分为西魏和东魏,所谓“东魏”只是与西魏相区别的称呼。东魏领有北魏洛阳以东的土地,又建都于邺城,相对西魏位于东方以东,所以称“东魏”。

后来东魏权臣高欢把持朝政,高欢死后,他的儿子高洋见篡魏之时机已到,于次年废帝而自立,改国号“齐”,东魏变成北齐。

东魏变成了北齐,北齐,公元550年—577年,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史称北齐。

宇文泰(507—556),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西魏王朝的建立者和实际统治者,西魏禅周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追尊为文皇帝。

北周取代西魏,北齐取代东魏。

东魏变成北齐。

公元577年,北周灭北齐,再次统一了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南迁的贵族和北方长期戍边的六镇将卒(多为鲜卑族人,拓拔部及其贵族子弟,也有不少来自其他少数民族)分化严重。

东魏权臣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专魏政,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其弟高洋袭位,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史称北齐。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

东魏和西魏又演变成什么和什么

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西魏后改为北齐北周。

北齐(公元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的北方王朝之一。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独担魏朝大任,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于公元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由文宣帝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国号大齐,建元天保,建都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史称后齐。

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共六帝。公元577年被宿敌北周消灭,享国二十八年。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

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东魏西魏分界线

东西两魏是北魏政权分出来的,其分别由两个大臣宇文泰和高欢分裂。 为统一,两魏共战斗五次,分别为小关之战、沙苑之战、河桥之战、邙山之战和玉璧之战,除小关之战的前几次小战役为东魏胜出外,其余各战皆由西魏胜出,东魏惨败。 但两魏五战并未使东魏灭亡,只是使其衰弱,东魏在公元550年被高洋所建立的北齐取代,而西魏在公元557年又被宇文觉的北周取代。 东魏仅东魏孝静帝一个皇帝,共16年;西魏有三个皇帝,但主要是前面的西魏文帝,西魏统治共21年。

北魏后面是什么朝代

北魏之后分裂为东西魏,继而发展为北周北齐。

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完成了统一大业,故不在此列;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与南方地区在东晋灭亡后相继出现的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个朝代(即南朝)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魏后面是隋朝。隋朝(581年-618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北周覆亡。

北魏之后是隋朝。

隋文帝统一中国后,一面躬行俭朴 ,一面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政权的措施。由于他明白到”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久长者”之道理,所以由他辅政时开始,就提倡生活节俭,宫中的妃妾不作美饰,一般士人多用布帛,饰带只用铜铁骨角,不用金玉。文帝曾想用胡粉和织成的衣领,居然搜遍宫殿,都找不到。这种躬行节俭,使人民的负担相应得到减轻,而且有利于各项措施的推行。北魏(386~557),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拓跋魏,元魏。385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西魏恭帝三年(557)禅位于宇文觉,北周建立,北魏历史宣告结束。从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北魏历经20帝,共148年。北魏时期,佛教兴起,佛教得到空前发展,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促进了北魏的封建化和民族融合。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的时间和朝代的顺序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只有37年大一统,而余下朝代替换很快并有多国并存的时代。这个时期可分为西晋时期(与东晋合称晋朝)、东晋时期、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南朝与北朝对立时期,共150年)。另外位于中国南部,全部建都在建康(孙吴时为建业,即今天的南京)的孙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六个国家又统称为六朝。具体更替顺序如下:

1、晋朝分为西晋与东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晋武帝),国号曰晋,建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统一全国,秦汉以来的分裂,至此再度统一。但晋武帝死后不久,宗室之间爆发“八王之乱”,曹魏以来入徙塞内的游牧民族也乘机起兵称帝,全国又陷入分裂混战的局面。

2、公元317年,晋朝宗室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王朝,占有今长江、珠江及淮河流域,建都于建康,史称东晋。公元420年,刘裕代晋,改国号为宋,东晋亡。东晋共历十一帝、104年。两晋共历十五帝,156年。

3、南朝分为宋、齐、梁、陈四代。

1)宋乃刘裕于公元420年夺取东晋政权后所建立,国号曰宋,建都建康,因皇室姓刘,故史称刘宋。公元479年为萧道成所篡,共历八帝、60年。

2)齐,公元479年萧道成所建,国号曰齐,建都建康,为了与北朝的北齐加以区别,史称“南齐”,也因皇室姓萧而称“萧齐”。公元502年为萧衍所篡,共历七帝、24年。

3)梁,公元502年萧衍所建,国号曰梁,建都建康,皇室姓萧,故称萧梁。公元557年为陈霸先所夺,共历八帝、56年。

4)陈,公元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589年为隋所灭,共历五帝、33年。

4、北朝主要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及隋朝。

1)北魏,拓跋圭在公元398年建都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9年改号称帝,逐步并吞十六国中的夏、北燕、北凉诸国。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南大致以淮河、秦岭为界,与南方的刘宋对峙。公元534年北魏分裂成东魏与西魏,隔黄河而治,东魏后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从拓跋圭建魏,到公元557年西魏亡,共历十七帝、171年,是所有魏晋南北朝王国中立国最长久者。

2)东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受权臣大将高欢胁迫,逃往关中。高欢另立元善见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史称东魏。公元550年为高洋(高欢的儿子)所代,东魏共历17年。

3)西魏,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将领宇文泰迎之。公元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另立元宝炬为魏文帝,定都长安,史称西魏。公元557年为宇文觉(宇文泰三子)所代,西魏共历三帝、24年。

4)北齐,公元550年东魏大将高欢的儿子高洋夺取东魏政权称帝,国号齐,建都于邺,为与南朝的萧齐区别,史称北齐,因皇室姓高,故亦称高齐。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共历八帝、28年。

5)北周,公元557年,西魏大将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夺取西魏政权称帝,建国号周,都于长安,史称北周,因皇室姓宇文,故也称宇文周。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公元581年为隋杨坚所代,共历五帝、25年。

6)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杨坚受禅称帝,国号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9年灭南方的陈朝,结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国再度统一。

北魏南宋多长时间

公元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际在牛川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之后拓跋珪改名为魏国,自称魏王,魏国正式建立。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彻底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这两个相距仅九百年时间的王朝,中间还隔着众多的朝代,有人却说他们是一脉相承

之所以说北魏建立到南宋灭亡是一脉相承,主要和皇位继承的方式有关。皇位的继承方式一种是父死子继或者兄终弟及,这种是最主要的。第二种就是禅让制,绝大多数禅让都是被迫的。但古人怕别人说自己是篡权者,所以喜欢用禅让。让皇帝把皇位让给自己这个外姓人。这样,皇位也算是从之前皇帝那合法的继承过来。正是因为有禅让制,所以才有人说北魏到南宋是一脉相承。我们看一下,他们具体是怎么一脉相承的。

北魏建立后,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最终统一了北方,实力非常强大。不过这个帝国在公元534年分裂了。北魏的权臣高欢在532年立元修为帝,即孝武帝。但元修无法容忍高欢掌握实权,在534年投奔长安的宇文泰。高欢见皇帝跑了,于是又立元善见做了皇帝,即孝静帝,并迁都于邺。跑到宇文泰那里的孝武帝并没有当成皇帝,元宝炬反而在以宇文泰为首的诸臣支持下登基为帝,国号“魏”。这两个国号都是魏,而且都是北魏的皇室当皇帝。史书上分别成为东魏和西魏。

东魏和西魏都是在权臣支持下建立的,所以皇帝都是傀儡,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情。不过这里有个很重大的问题,他们都代表着正统,无法区分。也就说明,不管哪个政权后来传下去,都能说是北魏的延续。550年,高欢的儿子高洋接受东魏皇帝元善见的禅让,建立了北齐政权。东魏正式灭亡,皇位传到了北齐手里。 557年,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则接受西魏皇帝拓跋廓“禅让”,建立了北周政权。西魏正式灭亡,皇位传到了北周手里。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北周和北齐都是北魏的皇室禅让而来,都代表着正统。577年,北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正统只剩下北周了。不过北周并没有来得及统一天下。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皇位从北周传到了隋朝。

隋朝统一天下了,在隋炀帝统治时期出现危机,到处都是起义。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同年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618年三月,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皇位从隋朝传到了唐朝手里。

唐朝建立后,没多久统一天下。中间除了出现短暂的武则天建立的武周之外,其他时间都正常传下去。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这不仅是唐朝的灭亡,也是五代十国的开始。之后中国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战乱。

公元923年,李存勖灭后梁,定都洛阳,史称后唐。后唐虽然不是后梁禅让的,但后唐自称是唐朝皇室的后代,所以算是唐朝的延续。公元936年,石敬瑭勾结契丹,认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以幽云十六州为代价,在契丹扶持下于太原登基称帝,国号为晋,史称后晋。不久攻入洛阳,灭后唐。石敬瑭之前是后唐的大臣,所以也是对后唐的继承。

公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后汉。刘知远是后晋时期的大臣,这也是对后晋的继承。951年,郭威废刘赟。随后,郭威正式登上皇帝宝座,改元广顺,国号周,史称后周,郭威即后周太祖皇帝。郭威是后汉时期的大臣,也是对后汉的继承。

960年,都点检赵匡胤在出兵北伐的途中,策划黄袍加身,逼柴宗训退位,建立了宋朝,史称北宋。这是正经的禅让,皇位从北周手里传到了北宋。之后北宋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

1126年,金国攻陷开封,北宋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俘,北宋正式灭亡。不过北宋灭亡的第二年,康王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书上成为南宋。赵构是北宋皇室,所以皇位是对北宋的继承。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但存在了一个半多世纪。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彻底战败,陆秀夫背着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覆灭。之后元朝统一全国。至此,皇位传到这里彻底结束。

从北魏建国道南宋灭亡,虽然近九百年的时间,但皇位也算是正常传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脉相承。

北齐在秦朝后还是在秦朝前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不科学,不过还是依照常识先回答你问题的答案,北齐一定在秦朝后面。只不过,你问的问题中,秦朝你问的究竟是战国七雄中胜出的赢秦还是和北齐相距不远的苻坚事后的秦朝,但不论你问的是哪一个秦朝,都一定在北齐后面。北齐是南北朝北魏分出去的高家朝廷,赢秦已经是距离北齐快六七百年前了,就算是苻坚的秦也在北齐前近百年,所以北齐在后。

秦朝是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的,定都咸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北齐是指南北朝(公元420年一公元589年)时期的北朝:鲜卑族拓抜珪建立北魏政权,后分为东魏和西魏,它们后来被北齐丶北周所代替。所以北齐是秦朝后,迟了将近700多年。

东晋灭亡时间和北魏统一时间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东晋灭亡。

北魏:鲜卑族拓跋珪建立,起初为代国,后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公元534年,分为东魏,西魏。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公元557年西魏被北周取代,至此北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