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为什么孙吴要靠年号宣扬正统制呢

目录导航:

  1. 公元220年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2. 司马炎改什么国号为晋
  3. 太康年号是哪个朝代
  4. 东吴的年号是代表什么
  5. 孙吴政权更换年号的目的
  6. 三国时期吴国的朝廷叫什么
  7. 西晋元年
  8. 孙权为什么叫吴国
  9. 太康是谁的年号
公元220年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1、曹操去世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日庚子(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号武王。曹操临死前留下《遗令》,提倡薄葬。二月廿一日丁卯(4月11日),曹操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与西门豹祠相近。2、曹丕继位 曹操去世后,世子曹丕嗣魏王、丞相、冀州牧之位。不久,夏侯惇、程昱等人也先后去世。3、曹丕称帝公元二百二十年十月十三日乙卯(11月25日)曹丕篡汉,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帝位,廿九日辛未(12月11日)正式登基,改国号为魏,封刘协为山阳公,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中国历史进入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和鸾杀颜俊,武威王秘又杀和鸾。苏则勒兵征讨麴演,请降。河西平,苏则以功进封都亭侯,邑三百户。曹操方面,曹操,夏侯惇,程昱去世。蜀汉方面,关羽,黄忠老死,法正去世,傅彤、冯习去世。孙吴方面,吕蒙病死,甘宁去世。扩展资料:公元220年前后这几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几年,公元220年,曹操正月病逝,而曹丕在这一年称帝,随后夏侯惇也跟上了曹操的步伐而去,刘备则公元223年病逝,包括公元219年大意失荆州的关羽等人,众多的三国名人和名将,相继在这个时间段陨落。大大小小的名人和名将在这个时段去世的有几十人,生老病死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公元220年左右大规模的现象,就不得不让人好奇了。这一年陨落的三国名将死法各不相同,但是都不外乎这几点,其一,频繁的战争导致的,公元220年左右,发生了很多大型的战役,当年关羽北伐,后吕蒙趁荆州兵力空虚偷袭,导致关羽等人的悲惨结局,后来还有许多名将因战争而死去。其二便是瘟疫的横行,三国时期医疗条件根本不会像现代这么发达,史书上曾记载东汉末年,瘟疫横行,这几年死去的人就有2000万人,其中也包括了诸多名将,曹植在当年还写出了一篇文章,详细描述了瘟疫的存在。其三便是老死的,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到现在已经经过了多年,再加上古代平均的寿命就低,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曹丕称帝

冬季,十月,乙卯(十三日),汉献帝在高祖庙祭祀,报告列祖列宗,派代理御史大夫张音带着符节,捧着皇帝玺绶以及诏书,要让位给魏王曹丕。曹丕三次上书推辞,然后在繁阳筑起高坛,辛未(二十九日),登坛受皇帝玺绶,即皇帝位。燃起大火祭祀天地、山川,更改年号,大赦全国。

司马炎改什么国号为晋

司马炎继承昭的相国、晋王。十二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年号为“泰始”后改为“太康”。史称西晋。

晋朝的开国君主,公元265-290年在位。

公元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

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

公元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峻阳陵。

魏国。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他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国,统一了全国。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公元二百六十六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建都于洛阳,史称西晋。

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 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已恢复回3500万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太康年号是哪个朝代

太康,是西晋开国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265年~290年在位)的第三个年号。晋武帝在位时的的年号叫“太康”,所以史称“太康之治”。时间对应公元280年至公元289年。

咸宁六年(280)三月改年号为太康,至太熙元年(290)正月初改年号为太熙。共十年。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十二月):是晋武帝司马炎(西晋皇帝)的第三个年号,共使用10年。咸宁六年(280年)四月,消灭孙吴政权,统一中原,改元太康。

东吴的年号是代表什么

孙权的年号也是很有讲究的,要知道曹丕的年号是黄初,刘备的年号是章武,而孙权从他们的年号各取了一个字,年号黄武。可见孙权此时也是胸有成竹的。

另外孙权在称帝不久之后,还和蜀汉的来使制定了共同瓜分了魏国的计划。通过这些事可见孙权称帝的自信。孙权的称帝也标志着汉末以来三国鼎立的确立。

公元222年孙权接受魏国封号称吴王于武昌。 黄龙元年(229)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断绝了和魏国的藩属关系, 东吴政权正式成立。同年九月,又将都城自武昌迁回"舟车便利,无限险之虞:田野活饶,有转输之籍;进可以战,退可以守"的建业。这样,孙权开创了南京的建都历史。确切地说,吴国应该是以公元229年孙权称帝时为建国时间。

公元229年5月23日,孙权称帝,就以“吴”为国号。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孙吴政权更换年号的目的

在公元229年,蜀汉建兴七年、曹魏太和三年,孙权凭借“石亭之战”所攒下来的名望正式登上心心念念的帝位。史称黄龙元年。这个黄龙不是孙权的第一个年号,第一个叫黄武。为啥叫黄武呢?

先看看蜀汉、曹魏的年号吧。刘备当年用过章武的年号,啥意思呢?古文中“章”同“彰”,也就是彰显的意思。刘备这一年号更多的是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也为了蜀汉的国威,而且当时孙吴刚刚偷袭荆州,杀死关羽。刘备无论从政治还是军事上,都需要鼓舞人心,所以定年号为章武也是无可厚非的。同期的曹魏政权因为政权来自上一个朝代的禅让,所以年号也是有所讲究。我国很早就有五行说,秦朝尚黑属水德,汉朝尚红色属火德。那么,从汉朝手中得到政权的曹魏呢。由于是禅让继承而来,所以根据火生土的算法,魏国属土德尚黄。所以曹魏用黄这个字,初刚刚好有万物初始的意思。两者结合年号黄初。

那么孙权的“黄武”年号,给人的感觉是两者拼凑而来的,虽然现在无法知道当时孙权的真实目的,但是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得到一丝丝启发。

孙权的第一个年号为什么不起的有点新意,而是各选一字呢?从这两场战役上来看,孙权把其他两个政权都得罪了。那么,按孙权的性格来看,应该会采用中庸之道,两边不得罪。这个性格不能说是孙权特有的,而是东吴整个统治集团特有的,懂得审时度势,善于利用外在环境。

三国时期吴国的朝廷叫什么

东吴的官职:吴国(222—280)是中国三国时期由孙权建立的政权,亦称孙吴、东吴。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黄初三年(222年)十月,临江拒守,宣布独立,改年号为黄武,成为独立的吴王国,和曹魏、蜀汉三足鼎立。黄武八年(229年)四月丙申(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改年号为黄龙。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元年

泰始(265年十二月-274年)是西晋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一个年号,共计10年。这也是西晋的第一个年号。

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国祚51年,与后来的东晋合称晋朝。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

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建立新政权,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晋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据现代学者推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形成“太康盛世”的局面。

西晋永康元年,这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一共发生了三件大事:

淮南王司马允讨伐赵王司马伦

西晋最根本的问题之一就是:分封制,很明显晋武帝司马炎对历史半吊子的解读给西晋埋下了很深的隐患。他读懂了东汉因诸侯割据而大乱,于是他觉得还是自家人靠谱,但却忘了西汉时这些自家人差点让西汉走向灭亡。

李特在蜀中率领流民造反

一方面由于晋惠帝的低能,使得天下民不聊生,流民遍布中原。这时候, 益州刺史赵廞看到西晋衰落,于是有了称雄天下的野心。他积极在蜀中培养自己的亲信,积蓄自己的实力并等待争雄天下的机会。

贾南风专权

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便迎来了贾后专权的序列,一方面贾后为了对付杨氏而让楚王司马玮进入京师。同时,杀害了外戚杨骏一家,又将太后杨芷囚禁并活活饿死。而后贾后征召并杀死了汝南王司马亮和辅政大臣卫瓘,并捕杀了楚王司马玮,至此大权全部落在贾后手里。

相当于公元266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后来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

公元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改年号泰始,是为西晋元年。在位期间,封同姓诸王,以郡为国,置军士,希望互相维系,拱卫中央。

孙权为什么叫吴国

孙权原是吴侯,所以在登基后国号是吴。

吴国(英语:Wu Country,229年05月23日—280年05月01日),史称大吴、孙吴、东吴或吴朝,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黄初三年(222年)十月,临江拒守,宣布独立,改年号为黄武,成为独立的吴王国,和曹魏、蜀汉三足鼎立。黄武八年(229年)四月丙申(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改年号为黄龙。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中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吴全盛疆域包括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三国里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历经52年(如果自公元222年成为吴王算起是59年)。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被西晋灭亡,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因为孙权在登基之前为“吴侯”,因此后来的政权国号便称“吴”

曹丕称帝后,公元221年封孙权为吴王,八年后孙权称帝,建国号吴。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记载,孙权衡量了当时的局势,刘备是汉家正统、易得民心‘’,魏国实力最强、兵强马壮,而自己介于之间,非常尴尬。

所以权宜之计,就是接受曹丕给的封号,对于曹丕而言,封孙权为吴王,是因为孙权所在的江东之地,在秦汉时被称作吴地。

孙权的吴国在长江以南在战国时期的吴国也是在这一区域,到了秦汉时期这里被称为吴地。所以孙权建立政权后这里就叫吴国了。

太康是谁的年号

太康

晋武帝司马炎年号

晋武帝在位时的的年号叫“太康”,所以史称“太康之治”。也就是280年至289年,共计十年。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太康

所属君主 晋武帝司马炎

开始时间 280年

结束时间

289年

别名

太康之治

前年号

咸宁(275年~280年)

后年号

太熙(290年)

晋武帝年号

简介

太康(280年四月-289年):是晋武帝司马炎(西晋皇帝)的第三个年号,共使用10年。咸宁六年(280年)四月,消灭孙吴政权,统一中国,改元太康。

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重新统一中国后所用的年号。太康年间是公元280-289年。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

公元265年,司马炎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革新政治,振兴经济, 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公元279年,司马炎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次年灭吴,统一全国,但灭吴后,司马炎逐渐怠惰政事,奢侈腐化。公元290年病逝,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史称晋武帝,葬峻阳陵。

太康,是西晋开国皇帝 晋武帝司马炎(265年~290年在位)的第三个年号。晋武帝在位时的的年号叫“太康”,所以史称“太康之治”。时间对应公元280年至公元289年。

咸宁六年(280)三月改年号为太康,至太熙元年(290)正月初改年号为太熙。共十年。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266年~290年在位),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嗣父(堂伯),母为文明皇后王元姬。

“太康盛世”:“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公元280年,晋灭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结束。晋武帝司马炎终于统一了全国,结束了长达近百年的分裂局面,这年四月改元太康。在以后的10年间,西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统一、天下康宁的太平景象,史称“太康盛世”。“太康之治”是晋武帝统一中国后出现的短暂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