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到底是不是太子?看看胡亥是什么态度?

扶苏到底是不是太子?看看胡亥是什么态度?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嬴政,千古一帝,两千多年以来,对于他的各种传闻也是从未中断。尤其是关于始皇帝立储一事。更是扑朔迷离。毕竟,皇帝生前从未分封诸子,他的子女们一无封地、二无官爵、三无赏赐,可以说,他是历史上最为养廉的君王了。

  就这样一个居功至伟的帝王,倾尽一生创造万世之业,可结果却因为传位于胡亥,而使得江山迅速易手。很多人对于他的传位问题颇为着迷,甚至为大秦感叹,如果早点确立扶苏为太子,大秦也不会有二世之时的衰败啊!

image.png

  始皇帝

  然而,始皇帝真的没有要立扶苏为太子进而继承皇位吗?从历史上记载的始皇帝临终遗书来看,确实没有一个字表明要传位于扶苏。《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曰:“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史记·李斯列传》载曰:“与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确实,没有一个字是表示传位的,只是说让赵高将诏书发给扶苏,并告诉他,把兵权交给蒙恬,然后回咸阳参加自己的葬礼。遗书意思言简意赅。

  但是,事实上,真的就仅仅如此吗?当然不是。始皇帝何许人也,他虽然苛政严法,但他不糊涂不昏庸。这等传位大事,他岂能不考虑,对于下一代,又怎能没详细盘算过。

  始皇帝事实上早就有传位给扶苏的成熟想法。

  始皇帝生前,曾坑杀四百多名术士,扶苏因而进谏触怒了他。于是就将其遣出咸阳,去长城要塞监督蒙恬修筑长城、御匈奴之事。这件事,表面上看,像是始皇帝要将扶苏排除身边冷落他、打击他,但事实上,却是始皇帝耍的一个鬼心思。

  说真的,如果真要对扶苏降罪,就该派他去岭南地区,并将他的奴仆统统迁过去,扔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何必将他派遣到首都北疆、军事重镇,又是和忠君之臣共事呢?所以,这里边就有猫腻。因为进谏引发发怒,然后外遣扶苏,这其实就是给身外之人放的烟幕弹。

image.png

  李斯

  乍一看当然会觉得正常,因为他确实怒了。但是稍微理性分析的话,发怒和外派本来就是两回事。根本扯不上。那他为什么这么做?既然早就认定了扶苏,干嘛不在生前未病之时立储呢? 因为当时大环境不允许。

  早一点立太子,公室就会内斗,朝臣也会争相站队,民间一旦知道是扶苏,那些反秦的六国旧贵及其狗腿子们,就会天天想办法暗杀扶苏。而且他在紧锣密鼓的安排着建设万世之业,提前立太子,不仅会受到干扰,更会因为干扰而导致万世基业难以完成,万一提前死去,自己的功绩不就遗憾了吗?后世又怎能享受自己的成就?

image.png

  扶苏公子

  所以呢,他不到逼不得已时,不会明面说明立太子之事。只会暗地里帮扶扶苏。而这一外派的任务就是对扶苏的支持。让他在艰苦环境中摔打历练,知晓军机,与忠臣谋事,交好关系。

  而事实上,始皇帝外遣扶苏进行历练,确实就是为了传位给他。

  从遗书的内容来看, 也正好契合上述分析。将兵权交给蒙恬,这样国家的武装力量就可以被忠臣掌握,他死后也可以放心;而且,蒙恬与扶苏共处良久,他一掌握兵权,肯定支持扶苏,如此一来,就可以为扶苏登基即位直至独掌朝政保驾护航。

  再者,让扶苏归来参与他自己的葬礼,完事之后呢?当然是被蒙恬和诸位大臣扶上皇帝大位。这点心思,始皇帝盘算的是何其细致。不仅如此,始皇帝到死也不说立太子,也是故意为之。只说让扶苏回来,就是不想被别人知晓而传出去引起轩然大波。

image.png

  蒙恬

  但是,这种事,毕竟不是一般事,到死了不糊涂也得糊涂了。虽然没有言明,却没有把保密工作做好。赵高看得透透的。《李斯列传》中赵高对李斯言:“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他是怎么知道始皇帝的目的呢?其言:“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

  关键就在于后一句话,赐给长子的书,其实是加盖皇帝玺印的诏书,一句让扶苏回来参加葬礼看似没什么,但是玺印的加盖,就足以表明始皇帝的正式态度,换句话说,这就是传位诏书,加了玺印就等于官宣,其次,又将符玺赐给扶苏,这就更明显了,诏书、传国玉玺,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不言自明。

image.png

  赵高

  正因此,他才敢对李斯提出自己的判断:皇帝死了,让扶苏回来参加葬礼,是为了立为太子。也正因此,他才会在始皇帝死后,立马第一时间向胡亥表明实情:“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

  不愧是在始皇帝身边陪伴了多年的宦臣,脑子真够灵活。想必,当始皇帝要求他赐书给扶苏时,他就立马开打小算盘了。

  最关键的还是胡亥,他心里早就清楚,一句话就点透了。

  赵高知道始皇帝要传位给扶苏公子后,他赶忙将这个消息报给胡亥,并诱导他篡位。当时,胡亥就说了一句话:“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他的意思是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必然了解他的臣子,贤明的父亲必然了解他的儿子,父亲都已经油尽灯枯了,到了也没有分封各个儿子,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虽然胡亥没有赵高鬼精,但是人诚实明事,到底传为给谁,他比谁都清楚,毕竟他是皇子,传位的问题,赵高李斯直流肯定没有胡亥敏感。洞察力也比赵高李斯之流敏锐。什么叫明君知臣,明父知子?且不论当时有木有这句话,他能说出这句话,就表明,他早就门儿清了,对于他老爸立不立储,心里很清楚。

image.png

  胡亥

  明君知臣,明父知子。贤明的君主,了解自己的臣子,贤明的父亲了解自己的儿子。所以,不管哪个大臣,君主提拔谁,君主早就心中有数,从不宣到宣布,一直都是贤君所知的那个臣子,其他人到底也是凑热闹。而且宣布提拔某人与否,也关系不到旁臣什么事,不提拔你就是不提拔你。告诉你如何,不告诉你又如何。

  同理,贤明的父亲支持谁,父亲心里也是有数的,说出来还是不说出来已经不重要,封赏不封赏,立不立太子,也关乎不到其他其他皇子什么事。既然认定了某个儿子,我不封赏你,不明面宣布你是太子,那你也是太子。所以,始皇帝立扶苏为太子,诏书上没写并不代表扶苏就不是太子,看内容是没用的。明父知子,心照不宣,想证明扶苏是太子,除了始皇帝亲口说,就是看始皇帝一些行为了。

image.png

  扶苏

  这也是始皇帝的智慧之处。聪明人就能看出来,平庸的人就只在乎那立为太子四个字。胡亥就在乎,他成了二世,江山就是他的了吗,才几年啊,大秦就灭亡了。所以,皇位是为谁准备的,这个真相是不可能变的,真命天子岂会被那几个字所掩盖?!胡亥把自己骗的够惨了吧。

  所以,从头到尾分析来看,自始皇帝派遣扶苏北上监军蒙恬之时,就注定了扶苏即为太子。故而,始皇帝分封诸子还有什么意义?索性不封了,既能给予身外之人模糊的局势,又能给扶苏清理对手,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