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兼顾幽默与博学的老师必定深受学生的喜爱,陈寅恪便将如此魅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清华园的讲堂上,陈寅恪如此称呼他的学生,“南海圣人再传弟子,大清皇帝同学少年”,此话怎讲呢,因为当时四位导师中梁启超是冠有南海圣人之称的康有为的弟子,王国维则在晚清末期担任了末代皇帝溥仪的读书先生,故而如今清华园里的学子不正是与康有为有师徒关系,与晚清皇帝有同窗之名了吗?
陈寅恪的课堂在风趣幽默之余,他的广博学识也令学生醉心其中,甚至连清华的教授也来旁听他的课,众人皆称其为“活字典”。
陈寅恪先生三个女儿名字的来由
陈寅恪与他的妻子唐筲共育有三个女儿,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在关于陈寅恪的一些资料与回忆多是他的女儿整理而出,在文革期间,这个学术之家也同中国千万家庭一样,承受着造反派的折磨与逼迫,至骨肉分离、家破人亡。
陈寅恪与妻子女儿全家福
陈寅恪与唐筲在晚年时期都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唐筲所承受严重的精神压力,更使她的心脏病严重到随时可能结束生命的地步。然而二老生活在如此绝望的困境下,他们的子女却不能尽孝陪伴左右,遗留下终身的悔恨。
陈寅恪的两个女儿都在中山大学工作,二女儿在更早之前便已搬出家,住在教职工宿舍。第三个女儿在结婚之后,也离开了父母身旁。之后所经历的文化大革命风暴使得这个家庭从此分崩离析,难以相聚,陈家的女儿因受父亲“反革命”嫌疑的迁累,除了要参加各类活动,看望父母更是痴人说梦,为了不被造反派抓住把柄,被抓出去批斗,一家子人活得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
之后在斗争陈寅恪的期间,其亲属被迫承认陈寅恪是大特务,陈家的女儿也是大特务,更有身边人贴出大字报声称与陈寅恪划清界限,可见这个扭曲的社会面貌将一代国学大师的家庭蹂躏的面目全非,晚年不但未能享天伦之乐,反而众叛亲离,子女难以相聚。
直至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势力肃清后,陈寅恪莫须有的罪名得以昭雪,其子女才将冒着大风险留存下来的父亲相关手写稿件公布于世,陈寅恪生平鄂大多资料多为三女儿陈美延整理所得。
劝君莫谈陈寅恪的详细解读
陈寅恪作为一名历史学家,他所涉及的文学层面并不大众所熟知,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陈寅恪热”顺势而生,一系列关于陈寅恪生平轶事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大众视野之内,如此泛滥的情境不知多文学界是福是祸,更多的学者声明陈寅恪的学术不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保证高层学术的严肃性势在必行,因而“劝君莫谈陈寅恪”之说风生水起,此话的涵义是指学术造诣为达到一定高度,就不要将陈寅恪所代表的文学视为通俗文化,为众人所谈论。
劝君莫谈陈寅恪
当然陈寅恪并非一般文化人,他与金庸等诸多文学创作者,为大众文化所服务,他所研究的范畴偏门又古奥,对此感兴趣的人实为少数,自然能理解期间奥秘更是屈指可数,哪里会成为家喻户晓的热门人物,他与一切故作噱头的作家毫无契合点,更甚至他与钱钟书也是不同的,钱先生虽然与陈先生同样博通古今,融汇中西,性情也属淡泊名利不好张扬,但是好歹钱先生还写过《围城》,这本小说还被拍摄成为电视剧,成为了大众传媒趋之若鹜的对象,也算走下了文学的神探,走向亲民路线了。
骆余名教授曾发表言论说:“陈寅恪最不应该成为公众人物。”而面对如今人人都谈及陈寅恪以期附庸风雅,只能如易中天所言“劝君莫谈陈寅恪”。
陈寅恪的子女的生平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