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罗从彦那里得到了真传之后,李侗一直在山田之间隐居,已经拒绝参与任何的世俗事务,据说他用了四十多年潜心钻研理学,后来又将儒家思想中极其重要的核心仁和性理的学说传授给了朱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朱熹将李侗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同时也将唯心主义变得更加完整,尽管这个学说有些抽象,或者说有些背离唯物主义,但是在当时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作用和影响。
朱熹赋水仙花抒发和情感
《赋水仙花》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作品,是一首以诗言志的古诗,作者借高洁的水仙花抒发了对世俗观点的劝诫之意。
水仙花
《赋水仙花》原文为: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皇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弱植晚兰荪,高标催冰霜。湘君谢遗褋,汉水羞捐珰。嗟彼世俗人,浴火焚衷肠。徙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这首诗开头四句是感叹隆冬季节,百花凋零,除过梅花耐寒傲立在风雪之中,孤芳独立,节操高雅,供人们欣赏以外,还有水仙花开在茅屋蓬窗之下,让冬天有了春天的气息。诗人在此处运用梅花与水仙冬天傲雪绽放,从中衬托出水仙花的品格也很高洁。接下来四句生动的描写了水仙花的形象,先写繁茂的叶片,就像仙子用翠玉制成的披风,花朵宛如白玉,黄色的皇冠,更让这位仙子亭亭玉立,淡然天成。紧接着的四句写水仙本来柔弱,谦逊,比兰花后开放,但是也有它独特的清香。水仙虽不像梅花、松树那样挺拔,但是也不惧严寒,赞美其刚贞。作者用“汉水”“湘君”做对比,更烘托出水仙节操高尚,顾盼多姿。最后几句,就是写世俗的人了,只知道美丽妖娆的颜色,而忽视高尚的节操,告诫人们只有这种高风亮节、坚贞不渝的女性,千载之后也不会被人们遗忘,就像水仙花一样。
朱熹的孝字有何特点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曾以此治天下,从而达到社会稳定,人民安乐,经济繁荣的景象。南宋朱熹曾书写过一个很出名的字——孝。
朱熹孝字图片
传言说当年朱熹讲学时路过西递,有人提起胡家三儿和儿媳因金钱孝之又因金钱弃之的故事,朱熹颇为感慨就挥手书下一个大大的孝字。人们将此字悬挂在宗祠的大堂里,以此来警示后人。
后来有人分析朱熹的孝字,从中得出了不一样的见解。从中国文字流派上看,朱熹的孝字运笔极其厚重,气势恢宏,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象形的特点。朱夫子写出的孝字苍劲有力,仔细的看会发现其字中又有画的境界。他将字和画巧妙结合,融为一体。而从画的角度看去,仿似是一梳着高鬓的人头在拱手作揖下跪,再看去又仿似一个狰狞的猴头在挥拳狂踢。一字二义,生动形象的表现出了孝字的含义。
子女尊重老人,即是孝。对老人不敬不恩就是忤逆不孝的人。孝字中以猴子来比喻不孝子,言外之意此人畜牲不如。
而朱熹本身就是一个孝子,他常外出远行游学因母亲喜欢吃他亲手做的汤饼就亲手做了大量汤饼供奉母亲以解老母思念之情。此事也被世人广为流传。朱熹借这个孝字来告诫大家,只要孝顺父母才能无愧天地,才能有资格仰面朝天。
孝,没有特定的形式,时时刻刻在心里想着父母,行为上孝顺父母就好。
朱熹墓有何特点
朱熹墓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唐石里大林谷,占地200平方米,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是朱熹和夫人刘氏的合葬墓,外形呈穹隆圆形墓堆,所处位置在一高处,视野开阔,墓的周围有很多树木,层峦叠翠、郁郁葱葱,成为保护朱熹墓的天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