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是什么
朱熹,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他创办书院,持续四十年的授课,都体现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提出二十四字读书方法,即循序渐进、虚心涵泳、熟读精思、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着紧用力,成为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读书方法。他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告诉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朱熹像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句还有很多,比如“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来自《读书之要》;“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来自《观书感》;“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思”来自《性理精义》等,除了这些还有“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点对于现代人很需要。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心情变得格外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传统读书中的三到,此刻就显得极其重要:心要思考,才能悟出书中的精髓;眼要看到,才能不断拓展知识面;嘴要读出来,才能加深印象。除了这三句,还有“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告诫人们读书一定要反反复复,仔细品味,才能从书中获益,反之读了也是白度。还有“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等。
朱熹将读书概括的很到位,在他看来,读书是门大学问,不仅眼要看,嘴要读,还要用心思考。用这些方法告诉人们,既要爱读书又要会读书,才能领略书中的大智慧。
朱熹墓有何特点
朱熹墓位于福建省建阳市唐石里大林谷,占地200平方米,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墓是朱熹和夫人刘氏的合葬墓,外形呈穹隆圆形墓堆,所处位置在一高处,视野开阔,墓的周围有很多树木,层峦叠翠、郁郁葱葱,成为保护朱熹墓的天然屏障。
朱熹墓
关于朱熹选墓址有这样一个传说,朱熹早年做过一个梦,梦到一人告诉他:“后塘是先生葬身的最佳之地。”朱熹相信这个梦是有灵性的,预示自己一定要葬在这里。于是朱熹和弟子一起寻找这梦中所现之地,果然在建阳后塘村的大林谷找到这个和梦中一模一样的地方,朱熹大喜。1176年,朱熹的妻子刘氏去世,朱熹将妻子葬在此前找到的大林谷,等到1200年,朱熹病逝,和妻子合葬于此。
朱熹墓坐西北朝东南,背倚九龙岩,顶层为墓室,中间是圆形墓堆,周围用鹅卵石砌成圆形,后面立有石碑,此碑是康熙五十六年立,碑的标题是“宋先贤朱子、夫人刘氏墓”,墓前有供桌、石望柱、石香炉等,据考察均在明代所设,方便探访者和凭吊者祭奠朱熹。整个墓群规模不大,造型以圆形为主,很有层次,特别朴实。
自古以来,前来吊唁朱熹的人络绎不绝,朱熹墓也经过多次修葺,各个朝代都有在朱熹墓周围建亭堂,以表彰朱熹对理学的贡献。上个世纪80年代,朱熹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熹书法作品介绍
朱熹,生于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号晦翁,世称朱文公,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后世科举士子的官方教材。
朱熹书法欣赏
朱熹,和他和诗句一样,他的书法传世也有很多,朱熹书法为后人推崇备至,他早先尝试曹孟德书风,后来又改写钟繇的楷书,颜真卿的行草,对历代书法家的风格都有涉历,最后经过自己的融会贯通,才形成了以汉魏为风骨的复古而不泥古的新风格,在南宋时期自成一派,一生临池不辍,尽管书法真迹传世不少,但相比他一生所写的书法作品,失传的居多,颇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