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里芬计划的特点是什么(2)

当战争结果发生变化时,整个世界的历史也会被重新书写。无论是战后体系重建,还是法西斯势力的产生,这些都会成为笑谈。德国,会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但是欧洲会一直陷入战乱之中。侵略和反侵略的抗争,会一直持续在欧洲大陆上。美国、日本等欧洲之外的强国,在战争之中的投入会更加的多。这样一来,一战的规模会进一步扩大,虽然武器可能没有之后的二战先进,但是由于战争制度不规范,更多非人性的手段也会被投入战争。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如果施里芬计划成功,世界就不是现在的世界。但是历史是容不得一丝的假设,无论是什么样的计划,一旦被运用到战争上,就会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施里芬计划内容是什么

施里芬计划内容,让很多军事爱好者都惊呼不已,在那个大国博弈的时代,德军能做出这样一个大胆的计划,并且将其付诸实施,的确让人震惊。

施里芬计划的理论与实践

施里芬计划的理论与实践

施里芬计划内容就是将德国的兵力分成两个部分,来对抗俄国和对法国。因为当时的德国正处于强敌环绕之中,由于自身的军事扩张,已经引起了邻国的反感,尤其是法国和俄国。为了防止德国被东西两个大国的夹击。就必须将德国的军队调出,全力来抗衡这两个国家。其中,德国主要防范的对象是法国。因此在施里芬计划中,德军将主要的部队放在西线,一共投入约79个师。而东线的兵力远远小于西线,仅仅只有10个师和一些杂牌部队。兵力部署配比为8:1。在西线的兵力部署上,德军又按照1:7的比例,将11个师编成左翼部队,守卫在凡尔登中央地段。这是一个战略要害,距离法国首都巴黎仅仅135英里,是巴黎的门户,是法国对德防御体系的重心所在。其余的68个师,被部署在长达240公里的边境线上,时刻防止法军从其他方向进攻。

根据施里芬计划内容的安排,一旦爆发战争,东线的德军对俄国起到牵制作用,而西线的强大德军,要在6周时间内,打败西线的法军,然后再主力东移,打败俄国。只有这样争取时间,才能让德国不陷入两面作战的泥潭。

施里芬计划是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无论是一战或二战,德国的军事策略中,都有施里芬计划的思想。但是由于计划和实际的巨大差异性,施里芬计划,最终也在炮火声中,成为历史的一个缩影。

揭秘施里芬计划是如何破产的

对于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指挥官们老说,施里芬算是一位作战英雄英雄,他制定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计划也被称之是为施里芬神话。如此伟大的施里芬计划是如何破产的呢?

施里芬计划

施里芬计划

关于这一问题,像很多的历史学家都把责任归咎于执行者的无能和自作主张上,但实际上更多的原因是计划本身的缺陷和不足。那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战争的征兆越来越明显,其中显现出来的危机使得大战就像是一触即发。

在1914年的时候,巴尔干的火药桶终于要引发世界大战了。在同年7月28日的时候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次日俄国发布了总动员令时,一切“局部化”的希望都破灭了。8月2日法国为了表示和平于是下令边防部队后撤,但是德国却开始进入卢森堡境内。于是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这样的战争形式正如史里芬计划预料的一般帝国被迫同时对法俄开战。

但是在几次的战争中,情形并不乐观。计划中的东线也由于俄国提前到来的攻势而告急,执行者小毛奇抽调了1个军去支援,这样一来,右翼非但没有得到原计划增援加强反倒是而削弱了两个军的力量,后来左翼也面临着被攻破的危险。

综上所看,表面上的原因是由于小毛奇的自作主张削弱了原计划在右翼的力量,并且在战争中指挥上也出现了一些失误,使计划受到了损失。但实际上,无论毛奇计划还是史里芬计划都缺乏大战略的构想。他的计划虽然是军事计划,但却像一个剧本。他不仅按照自己的“剧本”行动,还假定对方的行动也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行动。可是战争中有太多的因素是预料不了的,而敌人也不可能按照他的剧本计划一直演下去。所以施里芬计划的破产的也是无可避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