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人性论讲了什么
董仲舒关于天和人的关系是这样阐述的:他认为宇宙的变化和运行是有一个目标的,在宇宙中的每一个事物的生长也有一个目的就是为宇宙运行的目标所服务。他认为宇宙这个总的目标就是孕育出人类和建立封建社会。他还认为,人是天的附属,是整个宇宙的一个缩影,因此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宇宙的精华所在,是凌驾于其他事物的最高存在。
董仲舒雕像
在心理方面,董仲舒认为人是有自己的个性和情感的,就好像天也是有阴有阳一样。一方面,情感和个性是一个人从出生就具备的东西,但是情和性的关系又是相互对立的,这就与天有阴阳的对立是相同的道理。另外,董仲舒也肯定人天生就有良善的一面,这点还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按照董仲舒的思想来说就是:在阴阳这两个对立独立面之中,阳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而阴则是不占优势地位的。联系到人的话,就是个性是主要的,感情则是次要的,因此人的特质显现出来就是善的部分。
但是在另一方面,董仲舒虽然承认人有善良的特质,但是他并肯定人生下来就是善良的。上面已经说到过,人是有性有情,既有贪念也有仁爱,,因此不能简单地把人有良善的部分当成是人生来就是善良的。这里面的关系要注意进行辨别和区分。
总得来说,董仲舒的人性论既继承了先秦儒学关于人性的思想,但是同时又有所创新和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种关于人性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来源
“天人合一”这种思想最早是由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所提出的,而西汉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师和思想家董仲舒则在庄子的基础上,继承并发扬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天人合一表现的是中国人最基本思考方式和方法,这种思维方式认为天与人不是一种主体和对象的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和整体、扭曲和原貌的关系之中。
董仲舒雕像
具体来说,就是物质世界是处于绝对运动之中的,而思维则是存在在人头脑中的反映,因此思维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人与物以及物和人之间是相互和谐统一的。
先来看一下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汉武帝继位之后,西汉进入了一个政治和经济全面繁荣的时期。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统治者需要一种全新的思想学说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也成为了汉武帝执政的指导思想。
在天和人的关系上,董仲舒认为人是由天所创造的,天以自身为参照,创造出了人这一物种。因此人无论是在外形还是跟情感方面都体现了天的意志和规律。同时天在运行之中,产生了阴阳五行,并通过五行来和人沟通。因此,天是一切的主宰者,遵从天的旨意行事是一条基本原则。在这个基础上,董仲舒提出了君主是天的代表和化身这一观点,认为人跟天是不能直接沟通的,需要一个“圣人”来执行天的命令,而这个“圣人”就是君主。君主的权力是由天所授予的,君主是天和人之间的一个交流的桥梁,因此天下的人应该尊重并听从君主的号令,不然就是对天的不敬和冒犯。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之所能够被当时的汉武帝所接受,是因为他的思想有利于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介绍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思想家,他也是一位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大师和经学家。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当时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和社会稳定,也对之后近千年的封建王朝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但是我们很多人只看到了他学识渊博的一面,而不知道他背后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艰辛。有一个跟他有关联的成语“目不窥园”就可以了解董仲舒读书有多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