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转世成了谁
诸葛亮还在南阳种地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对天下局势了如指掌。为何一个足不出户,且没有信息来源的书生,在这样一个政局动荡,交通闭塞,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却能够对天下大事有如此的认知。他到底是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能量,最终帮助刘备白手起家的呢?
诸葛亮像
根据村里的老人说,他们的祖上一代代口头传下来一个说法,说那诸葛亮是上古时期的蚩尤转世的。蚩尤当时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一直居住在古中国的东南边,为了向植被茂密,气候环境好一点的西边发展,蚩尤部落和当时黄帝率领的炎黄部落在河北逐鹿发生了大战。大战中蚩尤失败被杀,蚩尤死后他的怨气就结成了魂魄,一直在地下的黑暗世界里游荡。后来在东汉末年,地震频发,导致凝聚了几千年黑暗力量的蚩尤魂魄冲出地下,在人世间转世成人。蚩尤转世降临在诸葛家族,被取名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不记得自己的前生就是蚩尤,更不知道转世这一说,但是蚩尤大部分的能力却都留存在诸葛亮身上。所以诸葛亮在很小的时候悟性就非常高,读书一目十行非常快。诸葛亮的前世蚩尤,在冲出地下还没有转世的时候,透过黑暗看到人世间还有炎帝和黄帝的转世后代,为了破坏黄帝转世后代又一次统一天下,因此蚩尤就转世为诸葛亮。之所以诸葛亮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有了三分天下的判断,全靠凝结在体内的蚩尤的怨气。
诸葛亮出师的原因究竟为何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这是诸葛亮先生著写的《出师表》中的开篇第一段话。这句话就讲述了诸葛亮出师的原因。
诸葛亮剧照
可以说,《出师表》完全的概括了诸葛亮先生出师的原因,包括诸葛亮为他做了什么样的努力。首先,开篇先说,先帝创业建国达到一半便驾鹤先去,诸葛亮想要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意愿,但是现在蜀中并没有能人善士,收复中原又迫在眉睫;其次,诸葛亮是为了报恩于先帝,报答先帝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所以诸葛亮要出师北伐,完成先帝光复汉室的遗愿。
在出师表中有写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在世时常常和“我”讨论当下时势,并且,是先帝三顾茅庐请“我”出山,所以“我”一方面会感谢先帝,更重要的是我会追从先帝的遗德,帮助先帝完成光复汉室。这是诸葛亮上表出师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是,刘后主刘禅是一个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的开明能干的君主,所以,诸葛亮就想着上表出师,一方面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报答,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不管主君怎么样,“我”诸葛亮都会认认真真的帮助您,一起光复汉室。
《出师表》一文,主要是诸葛亮出师北伐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所以,在文中,不仅谢了自己出师的原因、目标,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更是劝诫后主要继承先帝的遗志,最主要的还是向后主提出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说:亲贤臣、远小人等等。整篇文章言语委婉恳切,是篇好的文章。
赞美诸葛亮的诗句赏析
谈及诸葛亮,中国人是没有不知道的,尤其值得一说的是还有许多文人骚客写下很多精彩绝伦的诗句篇幅,来赞美诸葛亮。
《三国》诸葛亮剧照
首先诗圣杜甫有一首描写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在前两句描绘了诸葛亮的共鸣,后两句描写了诸葛亮兵败东吴,造成千古遗恨。可以说,这首诗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同时,这首诗也讲述了当时三国的格局,诸葛亮所在的蜀国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只能休养生息,以待天时。就像杜甫的另一首诗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更是把诸葛亮一生完整的展现出来,首先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明了诸葛亮为蜀国立下的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