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再次来到孔明祠,感叹着古代的士大夫们对诸葛亮的崇敬和同情。一份忠心的告示,让许多英雄都流下了眼泪。孔明风度翩翩,威风凛凛,已经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智者和忠诚的象征。据说,此人身材魁梧,五官棱角分明,像是一名风度翩翩的男子,如此贤良淑德,品貌端庄,怎么会有个普普通通的老婆?
东吴周瑜曾经说过:“有眼也是丑陋,没眼也是丑陋,不看眼睛,就是女人,隆中的女人长得丑,百里都找不到一个。”这种赤裸裸的挑衅,让孔明怎么应对?
威威川
东汉灵帝四年,诸葛亮诞生于阳都县的一户官员家中。那时候,世道远不如文、景帝之时,官员贪赃枉法,蜀中饥荒殍千里。于是,天下英雄齐聚一堂,寻找庇护,图谋造反,这是战国以来,一个动荡的时期。
诸葛亮的幼时也是幸运的,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世家,在他的家庭庇护下,他受到了很好的儒学熏陶。五年后,他的父亲也死了,诸葛亮在学习的同时,也跟着舅舅诸葛玄一起来到了禹章。玉章,即《滕王阁序》中所称的“洪都旧州,豫章”,即今日江西省。但是,在汉代,江西地处边陲,没有东部的琅琊郡那么多名流。数年之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十六岁,开始在隆中闭关。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很快就结识了不少学者,包括徐庶、崔州平。
此时刘备正在蜀中出师,曹操的野望已经显露无疑,东吴二公子也是大名鼎鼎,书生武丁也都寻求庇佑,依附于自家的老爷。诸葛亮却是一动不动,独自一人住在草庐之中,悠然写着诗词,喝着美酒,一边弹奏着古筝,一边悠然自得,诸葛亮度过了十年的逍遥日子。二十六年的时候,刘备虽是刘皇叔,却无一位有勇有谋之臣,屡屡战败。
此时徐庶在刘皇叔手下也有了一些人脉,他趁机向刘备举荐了诸葛亮,也就是所谓的“卧龙、凤凰”。后来三顾茅庐,隆中一对,诸葛孔明举世瞩目。
后六出齐山,乘东风,赤壁一把火,荆州和益州都给了蜀。诸葛孔明在西方,周瑜在东方,曹操在北方,三国之间形成了一种均势。然而事与愿违,刘皇叔英年早逝,他将自己的遗物交给了阿斗,诸葛亮倾注了毕生的精力来偿还他的救命稻草,如今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在草庐里谈笑风生的年轻人,这些年的谋划与战斗已经让他筋疲力尽,在弥留之际,他写了一份关于未来治国、用人、谁可以详细说明的一封信,末了还说了一句:“今日当避其锋芒,临表涕零,不知该说些什么。”
一位忠诚的军师,死了。诸葛亮一生,在这纷争之中,他本是一个与世无争的人,但因为舅舅对他的救命之恩,他对天下忠心耿耿,忠心耿耿,言辞恳切,言辞恳切,而诸葛,更是威严凛凛,不愧是一代名臣。
月英是黄家人的女儿
诸葛亮的真实姓名已经无从考证,现在流行的是《三国演义》。传说诸葛亮与黄承彦的千金结了婚。那时候的黄承彦,就是刘表的人了,成为了蜀汉的一员。
她出生在一个读书人家庭,自幼聪明,诗词歌赋都很好,是三国时代的一代才女,她的容貌并不符合现在的社会,但她的头发和皮肤都是黄承彦的宝贝。因此,黄承彦在挑选丈夫的时候,非常的谨慎,最后还是看中了隆中的诸葛亮。那个时候,诸葛亮的名声不显,经常大放厥词,但是黄承彦却了解,他不是一般的人物,未来一定会大放异彩。
有一天,黄承彦去见诸葛亮,和他聊了一会,说道:“我想你应该还没有结婚,所以,我那黄月英的容貌不算太好,不过她的才华却很符合你,你说呢?”诸葛亮现在没有亲人,像黄承彦这种有学问的金枝玉叶,当然不会差,所以很高兴地答应了下来。不久后,黄月英与诸葛亮结为夫妻。
身为一代文官的夫人,引起了不少的争论,尤其是黄月英的长相。在卫子夫的熏陶下,女人们都喜欢留着一头乌黑的秀发,而黄月英却不是那种皮肤黝黑的女人,虽然现实中黄月英长得很漂亮,但在那个时代,她就是一个丑女人。民间更是流传着一则谚语:不做孔明选妻,不做阿奉丑。
不过诸葛亮毕竟是诸葛亮,他对自己的择偶并不在意,他很喜欢黄月英,也很佩服她的才华和知识。两人恩爱有加,不但夫唱妇随,就连兴趣也一样。像当年诸葛亮所做的“木牛”,就是他与黄月英共同完成的。很显然,黄月英并不像一般人那样,除了相夫教子之外,她还是一个有人格、有知识、有目标的女人。他们两个在一起,其乐融融,却总是被人用黄月英那张难看的脸来侮辱诸葛亮。
巧妙地对上句
在一片讥讽之中,周瑜说了一句“长得丑,没眼睛也长得丑,不看眼睛,就是女人,隆中的女人长得丑,百里难得一见。”那时候,东吴、蜀汉两国联手对付曹魏,周瑜与诸葛亮两人,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默契,实际上却是针锋相对,所以在一次宴会上,周瑜为了讽刺诸葛亮,打击他的士气。
如此粗俗的话,岂能打动孔明?孔明轻描淡写的接了一句:“木头也是一座,木头也是一棵树,你掉桥旁的木头,女人就会变得柔弱,江东美人数二乔,却不能保护一只铜雀。”周瑜讥讽我要嫁给一个丑女人,可东吴有个大乔、小乔这么漂亮的女人,我看你也管不了。可以说,这是在嘲讽周瑜,也是在讥讽东吴。
如此粗俗的嘲讽,暴露出蜀汉和东吴并没有真正的握手,所谓“既有瑜何生亮”,诸葛亮和周瑜虽然都是才华横溢的人物,但最终都落得个凄凉的下场,但他们的故事,却被后世所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