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70周年,尽管过去的苦难日子不再,但抗战作为一个历史性的阶段总算是过了去。正值抗战胜利纪念日,我们一起来回顾历史,回顾那抗战中重要的历史节点。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波茨坦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波茨坦公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波茨坦会议为什么被认为是二战时期最长的会议?一起来了解。
波茨坦公告定日本领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举行波茨坦会议。会议期间,发布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签订了有关处理战后德国原则的《波茨坦协定》。这是确定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文件。
此前的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发表宣言,明确“剥夺日本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太平洋上夺得或占领的一切岛屿”,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第六条规定:“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
1945年8月3日,中国各大报纸的头条,都是波茨坦会议结束的消息。从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作为“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中时间最长的会议,波茨坦会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1945年7月26日,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8月2日,波茨坦会议结束之后,公布了著名的《波茨坦会议公报》。
为什么说波茨坦会议是二战时期最长的会议
1945年8月1日,入夜的波茨坦市只有十几摄氏度,哈韦尔河上卷起的晚风让人凉意十足,而在河畔的西席林霍夫宫内,灯火通明,一场热烈的会议通宵达旦,直至2日的中午。
从1945年7月17日到8月2日,来自美、英、苏三国的首脑杜鲁门、艾德礼(7月28日以前是丘吉尔)和斯大林在柏林西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三次会晤,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
波茨坦会议是战时三国政府首脑三大会议中时间最长的一次,会期长达16天,与会三方经过激烈争论,终在柏林时间2日中午12点半达成一致。
“三巨头昨极为忙碌,共开会两次,第二次持续至今晨黎明前数小时……据出席最后两小时会议之人士谓,‘空气极为融洽’……会议闭幕时,三巨头握手道别,三国代表在门外互与友人握手。”1945年8月3日出版的《大公报》的头条《柏林会议宣告结束 美英苏将发表公报》这样描述当晚会议的情形。
确立了处置德国日本的原则
波茨坦会议最终通过了两个主要文件,一是《波茨坦会议公报》;二是《波茨坦会议议定书》,两份文件统称为《波茨坦协定》。
公报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设立苏、美、英、中、法五国外长会议。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五国缔结和约问题、领土托管和控制黑海海峡等问题。
第二,毁灭作为军事国家的德国。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解除德国全部武装;铲除可用作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由盟国处置或销毁一切武器、军火及战争工具,发展和平经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