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会议什么时候召开

      开罗会议是二战时期的重要一次会议,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意义更为重要。美英中、美英苏两次三国首脑会晤,有1943年11月22日—26日之开罗会议的召开。那么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一 中日关系

  开罗会议的内容,实在是以处置日本的问题为中心的。所以我们要讲开罗会议,倒不能不先谈谈中日关系。

  近五十年来,中日两国间的关系,始终是不愉快的。

  一八九五年的中日马关条约,日本强迫中国接受:

  (1) 承认朝鲜为独立国。

  (2) 割让辽东半岛及台湾澎湖列岛。

  (3) 赔款二万万两。

  (4) 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至该四埠之水道,日本有自由航行权。

  后来虽由俄德法三国干涉,还我辽东半岛,但中日两国间的仇恨种子,已深深的种下了。

  经过一九一五年日本提出二十一苛条及一九一九年在巴黎和会中,山东问题的争执,这些仇恨种子,更迅速地滋长起来。

  到了一九三一年「九一八」沈阳事变爆发,日本在短期内,强占东北四省,残杀我无数与政治无关的民众。为时不久,一九三二年初,又发生所谓「一二八」淞沪之战,毁我吴淞江湾闸北的一切无关建筑,仇恨便益接近了爆发点。

  中国一让再让,而日本则一逼再逼,一九三三年之春,日本驻关东军又大举进犯我热河省而卒加占领。热河之战方酣,而日本飞机又接连威胁北平、天津、及滦东各地,最后卒迫我缔结所谓“塘沽协定” ,强迫中国军队退出滦东,名为不驻兵区,实则日军出入自由,其武力已伸足入我长城线了。

  到一九三五年秋,日军又占领我察北,K组织伪冀东政府。

  一九三七年春,日本一部份人士,高唱「支那再认识论」,或以为中日大战,可能尚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实则其少壮军人的虚骄之气,已无法遏阻,日本政府已无控制军人之力故是年七月七日发生「卢沟桥事变」。

  当时日军以为只费三个月工夫,可使中国政府瓦解。中国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忍无可忍,全国民众都下最大决心,发动全面抗战,于是有「八一三」淞沪之战。陆空军联合抵抗,凡两月余,日兵无法登陆。

  我国为长期抗战计,至十二月十三日,即决定撤出南京,迁都重庆。后日军在南京屠杀无辜人民三十万,为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兽行。

  一九三八年五月,在津浦线上的台儿庄,发生一个坚强的抵抗战;同年十月又发生武汉广州的大会战。这两次大战,日军都都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他们开始知道估计中国的力量太低了。然而事已至此,势成骑虎,欲罢不能,夫复何言。

  自一九三九年到一九四一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止,在中国大陆的中日战场,K无重大变化,但中国丧失了汉口与广州后,抗战基础已移入四川。我军在湘北的几次大捷,益使日本气妥。于是日本乃从广东的北海登陆攻入南宁,但不久就被迫撤退了。在华北方面,日军一度渡过黄河,占领郑州,然不久也被迫退到黄河北岸。

  一九三九年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欧洲大战便揭开序幕。但英美两国对日本,还是依旧敷衍,可以说,直到太平洋战争发生之日(1941年12月8日)止,中国是始终单独抗战的。

  二 太平洋战争

  没有太平洋战争,是不会有开罗会议的。太平洋战争当然是开罗会议的前奏。

  一九三九年第二次欧洲大战发生以后,日本的目光,就注视南洋一带的橡皮和石油。一九四O年六月二十九曰,日本的外交部长有田在广播里说:“东洋各国以及南洋各地在地理上历史上以及种族上及经济上都有密切的关系。这个地区,应以共存共荣为目的,乃是极自然极合理的结论。”同年八月一日日本首相近卫文O提出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口号,这个圈不但包括「日本、满洲及中国,而且还包括越南与东印度」。不久,有田又加上泰国、缅甸、马来及新卡里多尼亚群岛。这时候,他们的企图已想并渍个太平洋,那是很明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