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档案和慰安妇档案申遗成功几率是多少?(2)

  慰安妇档案申遗的目的是什么?

  郭必强:“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军国主义违反人道、违反人类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的国家犯罪。“慰安妇”档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不仅对所涉及的中国、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及其他受害国有意义,而且对关心、研究这一问题的世界各国学者都有意义。特别是它能帮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这一问题的真实性、灾难性,并对事件加以谴责,以防止这类行为在今后重演。

  “慰安妇”档案申遗有多大的把握?

  郭必强:这个我们还回答不了。但是相对南京大屠杀档案,“慰安妇”档案要比南京大屠杀档案资料少一些,稍微薄弱一些。因为按照东方人的传统习惯,大家都不会提这样的事情。而且“慰安妇”的档案都比较零碎。比如说档案中房屋被日军征用,潜台词就是成为“慰安妇”了,不会清楚地写出来成为“慰安妇”,愿意站出来说这件事情的人很少,韩国也一样。

  “南京大屠杀最初的档案是由日军自行生成的。而这其中最令人震撼的则是一组16张日军军官连续砍杀中国人的照片。”昨天,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研究员郭必强向记者讲述了收藏档案过程中发生的传奇故事。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时,十五六岁的罗瑾正在长江路估衣廊附近的华东照相馆做学徒。1938年1月的一天,有个日本军人到这家照相馆,送来两卷胶卷冲洗。罗瑾发现,这些照片竟然都是日军屠杀同胞的现场。为了保存罪证,他悄悄多洗了几十张,并用硬纸自制了一个小本子,选取了最触目惊心的16张日军暴行的照片装订成册。记者在第二历史档案馆看到,这个相册的封面上有一颗“滴着鲜血的心”。旁边是一把日本刀,又在右上角写下一个“耻”字。

  1941年,已经离开了照相馆的罗瑾把相册挪到了毗卢寺附近的警察培训所的厕所,找了一个不起眼的墙缝藏好,并用泥糊了起来。不放心的他隔三差五就去厕所查看。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发现那处泥封被人挖开了,那本血证相册不见了。他以为自己被发现了,为了防止意外,他逃离了南京,隐居在福建大田市。

  50多年后他才知道,这本相册被南京市民吴旋取走,把它藏在了大佛的底座下,后辗转多处收藏并一直保存到抗战胜利。1945年,吴旋把这组藏了多年的照片拿出来,交给了临时参议会。在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时,作为“京字第一号”证据提交法庭,为审判战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后,南京电视台多次播放有关这段历史的文献片,最终找到了在上海开照相馆的罗瑾,促成了吴旋和罗瑾这两位老人在南京会面。如今,这两位老人都已相继去世了。
kk历史网小结: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在侵略中国时犯下的滔天罪行,泯灭人性的历史岂能忽视。尽管,日方一直在避讳自己曾经犯下得罪,但是历史是不可能被抹灭的。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意味着这段历史将成为永远的记忆,将能更好的保护,给后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