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为何让位袁世凯 探秘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内幕(2)

  第三,旧官僚和立宪派趁机进攻革命党人,拥护袁世凯

  张謇称:“甲日满退,乙日推公,东南诸方,一致通过。”清末预备立宪和“皇族内阁”使一大批汉族官僚离心,希望“去满复汉”,恢复汉族统治。随着辛亥革命形势的发展,这些人也大多附和着革命,表示拥护共和,但骨子里极不赞成民主共和制,这时袁世凯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领袖,希望袁能够“主持大局”,并对革命党人发起了攻击。

孙中山为何让位袁世凯 探秘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内幕

  第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财政极其困难

  正所谓“车马未动,粮草先行”。《孙子兵法•作战篇》记载:“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需,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斤,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由此可见,财力对于战争有着重大的影响,战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财富的消耗战。南京临时政府刚刚成立,帝国主义国家截留中国海关税收,使临时政府财政极其困难,无法长久支持战争所需,更无法支撑政权建设。笔者认为这一点是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让位他人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

  第五,革命党人对当时时局的考虑

  南北对峙,动乱旷日持久,社会动荡不安,极易勾起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坐收渔翁之利,当时建立一个统一、稳定的政府,结束纷争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迫切需要。发展经济,使国家走向富强,免遭列强瓜分己成为各界共识。再加上当时袁世凯掌握一支强大的北洋军,军事力量强大,革命党人并未建立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强大军队。革命人权衡利弊之后,被迫作出让步。

孙中山为何让位袁世凯 探秘孙中山让位袁世凯的内幕

  第六,同盟会组织涣散,失去革命政党应有的作用

  中国同盟会自成立之日起,组织上就不是十分的严密,内部矛盾重重,小团体之间纷争频繁,有些人对孙中山极为不满,甚至另立党派。再加上,清帝退位以后,有些人认为革命己大功告成,不必再战斗。甚至有人责问孙中山:“是不是舍不得总统之位?” 甚至同盟会内部也有很多人支持袁世凯。黄兴则希望袁世凯能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拿破仑。

  他在信中写道:“明公之才能,高出兴等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拥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亦当无有不拱手听命者。”汪精卫更是盛赞袁:“雄才英略,素负全国重望,能顾全大局。” 孙中山在担任临时大总统后,面对荆棘丛生、动荡不宁的局势,殚精竭虑,穷于应付,颇感心有余而力不足,遂认为“清帝退位,民国统一,彼此建设之事,自应让熟有政治经验之人” 。

  第七,孙中山个人因素

  孙中山是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政治抱负,并无很大的政治野心,权力意识比较淡薄。他当时认为中国民族、民权革命已基本完成,只剩下了民生问题,所以他积极宣传“实业救国”,俨然成了商界巨人:。另一方面,孙中山个人专断作风也是引起离心的重要方面。许多同盟会元老对孙中山不满,甚至发生激烈冲突。在武昌起义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共进会”,便是由于对孙、黄只在华南发动起义不满,而移至长江流域发展力量,进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