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为何被南开婉拒门口(3)

1903年,张伯苓在暑假的时候航海东渡,见识到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盛况,深受启发,在日本细心考察了4个月。回国后决定成立中学,将严、王两馆合并,成立了“私立中学堂”,从此他成为了学堂的学监。

1916年,张伯苓在东北考察,应东北基督教青年会的邀请,发表了《中国不亡有我在》的著名演讲,就是这篇《少帅》张伯苓的演讲,触动了恰好听到演讲的张学良,让他决心振作起来。

留德不留财的张伯苓故事

说起张伯苓,他还有一个流转已经的美德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留德不留财的张伯苓”。张伯苓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投入了教育事业,准备用教育来拯救这个国家。于是他先后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造福人民。1949年,重庆解放后,张伯苓与学校的相关领导商议,打算把留在重庆的南开中学捐给新成立的人民政府。

张伯苓照片

张伯苓照片

张伯苓回家后,告诉了妻子王淑贞他要把学校捐掉的事情。妻子听到后,十分心痛,她对张伯苓说:“南开学校是你的命啊,你为这个学校辛苦了一辈子,怎么舍得这么轻易的送给别人啊。”张伯苓当时很坚定地说:“这有什么舍不得的,南开学校虽然是私立的学校,但是私立不代表私有,把学校捐给共产党政府,我才能放心。”

后来妻子楞了一会儿,问到:“那孩子们呢?”言外之意就是张伯苓把学校捐给政府,那留什么给孩子们啊。没想到张伯苓立马表态:“孩子们,自然是留德不留财咯。”这就是留德不留财的张伯苓的故事的出处。而张伯苓也确实说到做到,在他去世时,人们清算他的遗产发现,张伯苓没有一亩地,没有一分存款,仅有的积蓄就是口袋里的六块七毛钱。

张伯苓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并没有个人享乐意识,一直到死都想要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以至于成就“留德不留财”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