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苓为何被南开婉拒门口(2)

张伯苓认为,强国必先强身。近代的中华民族患有五种病,分别是“愚、弱、贫、散、私”,而其中的“弱、散、私”都是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根治的。当时创办南开系列学校时,张伯苓的资金本就很紧张,但是在体育设施的建设上没有吝啬,甚至是不遗余力的大量投入,可见其真的是十分注重体育运动。

第二个教育思想:注重智育教育。张伯苓在家馆中执教时,就已经大胆革新,不再一味的教育学生四书五经,而是大力的宣传西方文化,开设“算术”、“自然科学”等理工科类的课程。在后来创办了南开中学之后,也是开设了许多理工科类的课程。

第三个教育思想:注重德育教育。张伯苓认为教育不能仅局限与传授书本上的东西,应该要特别着手于每一个人的人格教育与道德教育。而张伯苓所认为的德育之首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如果一个学生想要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必须要有爱国之心和爱国之力。

这就是张伯苓教育思想。

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简介

张伯苓,名寿春,字伯苓,1876年出生于天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下面来看一下张伯苓简介。张伯苓出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天津的一个秀才家庭。早年进入北洋水师学堂,在学堂里学习驾驶。1897年,毕业学成后就去了海军工作,没过多久,离职回家乡在家馆里执教。

张伯苓照片

张伯苓照片

甲午战争战败后,张伯苓随舰队前往山东办理交接手续。他亲眼目睹了在威海卫发生的“国帜三易”,从日本的太阳旗到中国的黄龙旗,再到最后的英国米字旗。就是因为这丧权辱国的一幕,使得张伯苓顿悟,呆在海军里是没办法报国,于是这才从海军离职。

1903年,张伯苓在暑假的这段期间曾经出海东渡,到达日本时,亲眼目睹了日本明治维新后的盛况。于是呆在日本四个月,悉心考察。他发现日本人对教育十分的重视,而且他们的办学规模和教育方式也是与众不同。这一点令张伯苓深受启发。于是回国后,他成立了“私立中学堂”,后来发展成为了现在的南开中学。

这个学堂自开办以来,取得了十分好的成效,于是张伯苓更加意识到创办高等教育学校的重要性。在1918年,张伯苓与好友严修、范静生一起远赴美国考察。他们一起踏遍了美国各地,考察了许许多多的私立大学,研究他们学校的组织和教育方针的实施。年末,张伯苓考察完回国,不久后便筹集经费,创办了南开大学。1951年,在天津病逝。以上就是张伯苓简介。

少帅里张伯苓的演讲介绍

张伯苓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她出生于1876年4月5日,天津人。张伯苓出生于一个秀才家庭,是在东方最早的奥运会提倡者。在电视剧《少帅》中,《少帅》张伯苓的演讲对张学良产生了重要影响。

张伯苓

张伯苓照片

1892年,张伯苓16岁的时候,进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在航海驾驶班里,张伯苓是最好的学生,每次考试他都名列前茅,因此,严复的思想对张伯苓影响很大。1894年,完成了堂课的张伯苓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翌年2月,北洋水师覆没后,张柏林满怀激愤返师归,9月作为北洋水师学堂第五届学生毕业。由于北洋水师覆没,没有了船,张伯苓只能县局在家,一年后的冬天张伯苓与宜兴的一安氏女子成婚,但安氏患有痨疾,仅仅结婚了五天便去世了。

1987年起,张伯苓服务于海军。自甲午战争战败后,清廷派大员去山东办理接收和转让手续,张伯苓也在前往之列。在船到威海的第一天,将日本的太阳旗降下,换上了我们中国的黄龙旗,但在第二天,黄龙旗便变成了英国的米字旗。目睹这场““国帜三易”的接受和转让仪式的张伯苓气愤填膺,认为海军报国无望,从威海回来后便退了役,回天津执教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