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在历史上怎么死的(2)

康熙元年,吴三桂追讨明朝余孽,在缅甸境内,逼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并将之杀害。吴三桂肃清明朝余孽有功,遂晋封为平西亲王,与当时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同列三藩。

康熙十二年,朝廷下令撤藩,一场藩王与朝廷的拉锯战正式拉开了帷幕。吴三桂与朝廷的对抗持续了五年之久,兵力与物资都已殆尽,起兵之初,吴三桂正值六十花甲,尚能驰骋疆场,御马射箭,但之后的五年,日复一日的殚精竭虑,这位老人的身体很快就吃不消了。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其落寞之时,任性称帝,建国大周,同年秋季,在衡阳病逝。

吴三桂的大刀有多重

吴三桂,字长伯,明朝时期辽东人,祖籍位于江南高邮,其父吴襄任职锦州总兵。明朝崇祯年间吴三桂手握重兵,任职辽东总兵,镇守山海关。吴三桂其人在武术上极有天赋,崇祯皇帝初登基时,开科取士,吴三桂为当届武状元,后来秉承父业,任职都督指挥。

吴三桂的大刀

吴三桂的大刀

吴三桂一生驰骋沙场,于清军斗,与大顺军斗,最后又与清廷斗,从山海关一路厮杀到了云南昆明,直到生命终结这场战争仍未结束,不管吴三桂在政治决策上如何落败,但其在马背上功绩的确对得起平西王的称号,而随其征战多年的佩刀同样战功赫赫。

吴三桂在云南割据为王时期,重建凤鸣山金殿,为标榜其战绩,特意铸造一把“七星宝剑”悬挂于殿堂上,此剑于康熙十年铸造而成,剑身双面各镶有七颗铜星,其原型是真武帝君所执镇山宝剑,另立石碑刻字纪念,“慧剑高悬,常伏魔而治怪”。与此同时,吴三桂将随身携带的木柄大刀留在大殿内,以示威震四方,此刀跟随吴三桂征战多年,杀人无数,打得过满清鞑子,斗得了大顺叛军,自刀柄到刀身总长两米,重达12斤,刀刃锋利,刀背上镶有双龙,极其威风。

吴三桂在其晚年将佩刀供奉于殿堂之中,足可见其已沉浸于安逸之中,早已丢了武将时刻警醒的戒备心与血腥气,在三藩之乱中与清廷的抗战屡屡受挫也不难理解了。

历史人物吴三桂有几个儿子

历史上对吴三桂的子嗣并无详细记载,有明确资料的只有吴应熊与吴应麒,其余幼子皆未成年,便丧命于政治斗争中,不是为李自成所杀害便是后来三藩之乱平定中丧命。

吴启华墓址

吴启华墓址

长子吴应熊我们大都熟知,但关于次子吴应麒的资料记载有所出入,原因是吴应麒在吴三桂去世后,隐姓埋名,史料上未有明确的记载。

吴三桂次子吴应麒在隐世前,跟随其父出入战场,转战贵州、广西、湖南一带,立下不少战功,也属明末时期知名人物。但在其侄子吴世璠继承爵位镇守云南之后,《东华录》等史籍上就再也搜寻不到关于吴应麒的相关踪迹,而且清廷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将吴氏家族一脉诛杀,吴应麒如此重要人物竟成为了漏网之鱼,不难推测其隐姓埋名,隐于江湖了。

世人不禁推测,吴应麒是否化名为吴启华,吴启华此人避世来到龙鳌里隐居的时间恰巧与吴应麒失踪的时间吻合,而且吴启华的儿子取名为吴仕杰、吴仕龙,这与吴三桂的孙辈名字“世”字辈同应,中国古代对于香火继承极为看重,即使隐姓埋名也会取音同形似的字来代替,这样看来猜测吴启华就是吴应麒的推测也算在情理之中了。

吴氏一族在三藩之乱后落败,为免遭灭门惨祸,遂独留吴应麒一脉继承香火,吴应麒遂改名吴启华,隐世于龙鳌里,在其墓碑上至今可以考察到相关证据,其碑联上刻有“隐姓于斯上承一代统绪,藏身与此下衍百年箕袭”,这也算是验证吴启华即位吴三桂后代的有力物证了。

吴三桂是被封为什么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