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诗三十首

谭嗣同诗三十首

要说起谭嗣同的诗那是数不清,谭嗣同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之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像是1898年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被捕之后,在监狱里写下的那首《狱中题壁》,这首诗可以说是谭嗣同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了,尤其是那一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直以来激励着无数的革命烈士,慷慨就义,舍身救国。

谭嗣同雕像

谭嗣同雕像

当然,谭嗣同的诗不仅仅只是有这么一丁点而已,在光绪十九年的除夕之夜,谭嗣同还曾经写过“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还有在谭嗣同早年的时候也写下过不少的诗词歌赋,像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望海潮·自题小影》,也是其留下来的比较经典的著作之一,而且一直流传至今,为众人皆知。

然而,无论谭嗣同的诗词歌赋有多少,没有一首都是可以与他留在世上的最后一首《狱中题壁》相比较的,人们在了解或者是认识谭嗣同的时候,都是从他的《狱中题壁》开始的,《狱中题壁》不仅仅是他写的诗词,更是他志向的表达,是他赤子之心对国家的深切厚望和热爱。

而任何人在读谭嗣同的诗词歌赋的时候都一定会读他最后的一首诗,并不因为谭嗣同所著的诗词寥寥无几,而是他的诗词歌赋太多,但是任何一首都没有他最后一首要感人,试想人之将死的时候,还能保持这样的情怀怎么能不让人为之动容。

谭嗣同最后是怎么死的

谭嗣同出生于1865年,然而却就义于1898年,谭嗣同从小就和普通人不同,他虽然生长在官宦之家,然而却十分厌恶当朝政府的所作所为,他从小博览群书,喜好各种各样的文经学,然而却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深恶痛觉,几次都曾故意不被考中,然而这样一位英雄谭嗣同的死,才会让所有人都觉得遗憾。

谭嗣同雕像

谭嗣同雕像

那么谭嗣同怎么死的呢?中日的甲午战争之后,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国家和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清朝政府为了可以自保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割地赔偿的协议,在这危机的关头,以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首的维新派,想要拯救国家于危难之时,提出了可以发展资本主义的戊戌变法。

然而戊戌变法还没有开始就受到了清朝封建而且顽固的抵制,封建顽固的清朝统治者全力打压谭嗣同等有的维新派观点,尤其是慈禧太后为了可以继续独揽大权,甚至直接幽径了光绪皇帝,并且命人逮捕了谭嗣同为首的众多维新派代表人物,之后在北京菜市处死了谭嗣同,杨锐,杨深秀等戊戌六君子,这就是谭嗣同怎么死的。

谭嗣同的死可以说是国家的一巨大损失了,然而正如其所说的一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革命总是需要人流血牺牲的,谭嗣同愿意用自己的一死唤醒更多的有识之士的救国救民情怀,他愿意用自己的一死来换回国家的自立自强,民族的生生不息。

谭嗣同思想是什么

自从清朝开始,外国在思想上就已经超过了我国,特别是在我国受到外国欺辱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对策创新,谭嗣同则是清朝末年很有影响的人。他一生追求创新改革来改变国家的命运,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谭嗣同思想在当时是非常的先前。同时还有和他一起变法的“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

谭嗣同雕像

谭嗣同雕像

谭嗣同出生在官宦的家里,从小比较的聪明而且好学,他的师父也是当时有很大名气的人,并且他的师父本身就有着一种爱国的思想,影响了谭嗣同,于是他长大之后也开始追寻变革方法。

从小就对传统的文字很反感,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外,看到了很多事情,看到了老百姓被当时清朝的压迫,也给他思想上带来了一种激励,很有斗争性的思维。后来在当时很有名的人物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当时思想比较先进人物的书,从中学到了民主性情和唯物色彩的思想,同时又从朋友手中看西方的一些书籍,开始了他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