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刘邦建国后杀了那些有功之臣(2)

刘邦的家谱早已在纷飞战火中遗失,只能在刘氏家谱中寻找蛛丝马迹。研究刘氏家谱要从刘姓起源说起。刨根拨盘,刘邦的家族是没落了不知几代的商朝唐国,西周杜国,东周晋国的范氏后裔。晋国历经了六卿大战,范氏出逃到了秦国。晋国分崩离析后,范氏迁居到魏国当了普通百姓,并改姓刘。再后来,秦伐魏,刘邦先人就迁到了沛丰。

两汉时期,刘邦后人的迁徙方向主要从沛丰为中心,延伸到长安和洛阳。再向全国各地扩散。这是因为,西汉时期大搞分封制,王公贵族们被赐予封地派往全国,于是形成遍布全国的刘姓。两汉结束后,刘姓后人在历史上的迁移脚步是自北向南。于是有专家猜测,大概是由于魏晋战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和南宋的靖康之变,才不得不南逃。

刘邦后代家谱中记载的应当是刘邦直系后人。所以必须排除项佗、娄敬和五胡十六国汉皇室被赐予的刘姓,即冒牌刘姓。据说刘邦后人已经迁徙到了日本,以为名叫高桥通泰的日本人经过周密的研究,翻阅日本古籍,找到了刘邦直系后人迁往日本的证据。如果这是真的,要研究刘邦后代家谱,必须去日本一趟了。

汉高祖刘邦的诗词水平

刘邦作为一代君主,其所作《大风歌》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一首诗歌将他的心境、豪情、忧虑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风歌》

《大风歌》

该诗是少见的用三句构成的诗歌,是刘邦称帝后平定英布叛乱返程中路过沛县所作,故地重游表现了汉高祖已经完全不同的心境。

全诗三句,每一句都是气势恢宏,高度凝练,表达了其不同时期的境况、心态。第一句不直接写战场杀敌的恢宏壮气,而是通过描写狂风、卷云来暗喻这场厮杀的触目惊心与激烈。

第二句,刘邦用了一个威字来表明自己争霸天下、群臣俯首的威严与豪情气概,也展现了高祖荣归故里的大义凛然与荣耀威风。将二句结合,也写明了刘邦认为其今日能够衣锦还乡全在于自己在群雄竞逐的形势下一举夺得天下称帝,表明了自己幸得机遇的眷顾,也从侧面说明了或许他称帝统一天下是上天注定的安排。

然而第三句,是刘邦直抒胸臆的表达,表明了他对贤臣的渴求,他认为作为天子要一统天下,还必须要有勇士为其守护国土,而他为能否得到这样的贤臣良将感到忧虑。这一句表明了他并没有深陷在自己对于成功的喜悦中,而是叙述了取得胜利之后内心的另一种担忧与顾虑。打江山固然不易,然而守住江山更难,这一句将高祖居安思危的心思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了不使自己与将士们拼死打下的江山有朝一日流入他人之手,因而更为担忧此后该去哪里寻找守江山的勇士。

全诗既表达了自己对于江山的踌躇满志,也抒发了对于未来的焦灼和惴惴不安,这是来自胜利者的悲音,伴舞而唱,慷慨泣泪。

著名历史人物刘邦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刘邦,生于秦朝,后参与起兵抗秦,攻占关中得秦王投降,秦朝覆灭后在楚汉战争中胜出,最终称霸天下,是汉王朝的开国君王,一生经历了秦、汉两个朝代。

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

刘邦早年间是个不务正业的二流子,后来在沛县当上了泗水公,恰逢陈胜武广起义,刘邦在押犯人途中将人放跑,索性自己带着几个跟从他的人开始逃亡。

后来刘邦拿下了沛县,又攻下附近的丰县,具备初步的力量集团,手下愿意跟从于他的贤人也不少。刘邦投靠了项梁后,深受赏识与重任,此时的楚国力量逐渐壮大,项梁却去世了,熊心继位,派刘邦和项羽两路抗秦。

项羽虽然实力强大,为人骁勇,但刘邦在众谋臣良将的协助下,早先一步打入关中获得秦王投降,但由于此时的实力尚未能与项羽抗衡,于是双手将咸阳奉上。在随后的楚汉相争中,刘邦把握时机,趁项羽平定齐国分身乏术一举拿下关中,幸得手下贤人众多,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以弱敌强逐渐反败为胜,最终打败项羽称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