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

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

春秋时期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一直被当做君主知人善任,不计前嫌与臣子誓死报恩,权利辅佐的典型,一直为后人所称赞。齐桓公与管仲之间和谐的君臣关系也是极为难得的,不过这种关系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管仲拜相

管仲拜相

齐桓公的心里也未必毫无芥蒂的,只是管仲是真的有才,齐桓公为了图谋霸业必须要用上管仲,管仲能为他抵挡来自旧贵族的很大阻力,因为管仲出身平民,没有什么背景,也跟朝廷中各势力之间都没有交际,所以任用管仲所遇到的阻力要小一些,管仲改革的时候也不会顾及那些反对者的意见,所以齐桓公用着放心,这也是齐桓公能够善任的一种很重要的原因。

从后来齐桓公与管仲的相处情形来看,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的,管仲一开始并不被重用,后来管仲借着齐国动荡的机会向齐桓公进谏,才有了展露头角的机会。管仲趁机向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帮助齐桓公称霸,这真迎合了齐桓公想成就千秋霸业的梦想。所以说下属有时候不光要能琢磨事,还要能琢磨人,摸透领导的心思,领导也不用为一点小过节而斤斤计较,因为太纠结于小事上,往往就会蒙蔽了双眼,就会埋没了真正的人才,领导与下属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哪一头出了问题都不行。这便是我们从历史学到的经验。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吗

据《三国志》里的记载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乐毅,周围的人还很信服。这是正史的记载,并不是《三国演义》这样民间小说的杜撰,那么事实上这样吗?诸葛亮即使再有才华,在讲究谦虚谨慎的古代,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自己,不是有吹嘘的嫌疑吗?这可是古代读书人的禁忌啊。

诸葛亮漫画像

诸葛亮漫画像

我想这其中有几个原因,一是当时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陇亩,心里其实是很郁闷的,并不是那样表面看起来的潇洒的。因为诸葛亮作为读书人的代表,学而优则仕,他当然想找到一个明君,好施展他的才华,只是他身处三国乱世之中,暂时没有出现让他眼前一亮的人物,所以只好隐居乡下。再有诸葛亮有着读书人的清高,他这么说也是为了宣传自己,他不愿意自己屈尊去寻找明君,而是希望明君给他面子,亲自来请他,这样他便有台阶下,才显示出他的高风亮节,你看不是我愿意出山的,是人家几次请我我不得已才出山的,文人的这点心思,最后便宜了刘备。

还有我怀疑诸葛亮不可能时时刻刻这么吹嘘自己的,如果是这样,那周围的朋友早就厌烦他了。他可能在某个场合下这么说了一次,加上周围朋友的宣传,就变成他常常这么比喻了,他也不解释就默认了,从此孔明先生智慧化身的名号打出去了,才有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成就了一番佳话。

管仲乐毅资料介绍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而登上历史舞台。历史上管仲无疑是一个具有改革精神的人物,他在齐国担任相国的时候,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使得齐国迅速富强起来。管仲最让后人称赞的是他与齐桓公开创了后代读书人的理想境界——明君贤相的格局。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与自己有一箭之仇的管仲,而管仲有誓死效忠齐桓公,这种和睦的君臣关系成就了齐国的强盛,也为后世所称赞。

乐毅画像

乐毅画像

与管仲出身寒微不同,战国名将乐毅生于贵族之家,从小接受良好的贵族子弟教育,一生都遵循武士传统——辅佐明主,成就功业。乐毅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眼界开阔,很有政治远见。他在战国激烈兼并的乱世中,先后在赵、魏、燕等国担任将军,战功卓著,在列国间很有威信。乐毅一生中最大的幸运便是遇到了燕昭王,他看出燕国迫切想求贤、图强,认识到自己展示才华的机遇终于到了。在燕昭王的支持下,他一面北修长城,抵御北方匈奴的进攻,一面改革燕国弊政,使燕国迅速走上强盛之路。此时乐毅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到来了,他统帅燕、韩、秦、赵、魏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大获全胜,达到了乐毅一生中的顶峰。在五国之战中,乐毅的军事才华得到充分的施展,他根据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灵活制定战术,终于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