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什么
苏轼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苏轼石像
苏轼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是取苏轼的姓氏“苏”和辛弃疾的姓氏“辛”和在一起的。这就有了“苏辛”,这个合称十分的好记。而且一下子就可以想到“苏辛”的两个人是谁。虽然“苏”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姓氏,不过说起在文学上名气大的,那自然就会马上想到苏轼这个人了。“辛”这个姓氏本身就不常见,如果对于文坛有些了解的人,看到“辛”就会马上联想到辛弃疾。
苏轼和辛弃疾和称为“苏辛”,这是因为他们两个都是豪放派的词人,是豪放派词人中的领头人物。原先的词要婉约的,后来才有了豪放的词,苏轼和辛弃疾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这两个人被合称“苏辛”,这是对双方的一种肯定,那么是谁提出了这个称号呢?是一个叫做高佑釲的人在他撰写的《陈其年湖海楼词序》中引用了顾咸三的一句话:“宋各家词最盛,体非一格,苏、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妩媚风流,判然分途,各极其妙。”这就使得“苏辛”这个称号被叫开了。
其实苏轼和辛弃疾不能单单说是对于豪放派的词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说是对整个词的发展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个北宋的“苏”,一个南宋的“辛”,虽然没有相遇却因为自身的文学造诣而“走”到了一起,这也是一种特殊的缘分吧。
苏轼的父亲是怎样的人
苏轼的父亲也是鼎鼎有名的大文学家,他叫苏洵,字明允,祖籍为四川眉山,他的一生历经了五十七个春夏秋冬,在他57岁之时因病离世。他的文学造诣水平虽不如苏轼,但在政治上的见解却是丝毫不逊色于他的儿子苏轼的,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之父 苏洵
苏洵的成名源于科举制,这并不稀奇,但是却是与其子苏轼、苏辙一同出名的,这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苏洵的成名,用现代话说,可以归于四个字,大器晚成。古人有云,先成家后立业,苏洵的个人经历真是印证这句话。苏洵年轻时家境不好,娶妻后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苏洵只能整日在外赚钱,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直至苏洵二十七岁,才觉得自己还想学习,在与夫人程氏商量之后,程氏对苏洵的学习十分赞同,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着苏洵,从他的手中接过了家庭生计的重任。从这时起,苏洵才开始发愤读书,经常挑灯夜读。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倾其所有时间之后,苏洵在与儿子们一同参加科举考试中,被朝廷看中,任命为朝廷官员,从此展开了他的仕途生涯。苏洵比起苏轼成名时,年轻要大,为人处世的经验也更为全面,苏洵的志向也不是在于寄情于山水和诗词了,而是希望将自己的抱负在朝堂上施展开来,针对国家的形式,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为此,他写出了一本惊世之作《嘉祐集》。
苏轼的洞仙歌讲了什么
说起苏轼的词,大家一定能非常熟悉了。用现在的话来调侃一下,就是我们从小都是背着苏轼的诗词长大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苏轼的《洞仙歌》。
苏轼雕像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洞仙歌的创作背景。众所周知,我国古代许多文人雅士都很爱结交各类的朋友,以文会友,苏轼也不例外。在苏轼七岁时,见到了一个眉山的老和尚,因为时间实在过去了太久,现在已经不记得老和尚叫什么了,只记得他姓朱。这位老和尚已经九十岁了,但是双目却异常清澈有神,记忆神智也十分清醒,能清楚的记得以前的往事。甚至还记得以前蜀国大王与其夫人的故事。过了三十年后,老和尚已经去世了,苏轼将这段故事写成了诗词,也就是现在的《洞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