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的后代家谱都有谁(2)

第二句,刘邦用了一个威字来表明自己争霸天下、群臣俯首的威严与豪情气概,也展现了高祖荣归故里的大义凛然与荣耀威风。将二句结合,也写明了刘邦认为其今日能够衣锦还乡全在于自己在群雄竞逐的形势下一举夺得天下称帝,表明了自己幸得机遇的眷顾,也从侧面说明了或许他称帝统一天下是上天注定的安排。

然而第三句,是刘邦直抒胸臆的表达,表明了他对贤臣的渴求,他认为作为天子要一统天下,还必须要有勇士为其守护国土,而他为能否得到这样的贤臣良将感到忧虑。这一句表明了他并没有深陷在自己对于成功的喜悦中,而是叙述了取得胜利之后内心的另一种担忧与顾虑。打江山固然不易,然而守住江山更难,这一句将高祖居安思危的心思描写得淋漓尽致,为了不使自己与将士们拼死打下的江山有朝一日流入他人之手,因而更为担忧此后该去哪里寻找守江山的勇士。

全诗既表达了自己对于江山的踌躇满志,也抒发了对于未来的焦灼和惴惴不安,这是来自胜利者的悲音,伴舞而唱,慷慨泣泪。

后世之人如何评价汉高祖刘邦

刘邦从一位市井小民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开国皇帝,这与他的个人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有人说,刘邦是一位圆滑的小人,有人说刘邦是位远见卓识的英雄。那么,后人是怎么评价刘邦的呢?从刘邦的能力来看,他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刘邦画像

刘邦画像

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先以“关中”为根据地,采取退则据关而守的战略来对付项羽。刘邦和项羽发动战争时,虽然刘邦数次败于项羽之手,但是刘邦总会东山再起。正是因为刘邦意识到“关中”的有利条件,才敢于数次和项羽正面发动战争。刘邦的个人能力还表现在他善于结盟,广交朋友这一方面上。刘邦十分看重集体的力量,他善于结盟,以团结之力去对付共同的敌人。所以,刘邦好项羽在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赢得了胜利。

关于刘邦的评价,毛泽东曾对刘邦有过这样的评价:“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学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从这句话便可得知,刘邦是位心胸开阔、任用贤才之人。刘邦阵营中多员大将原先都是项羽阵营中的将士,比如英布、张耳等。因刘邦出身低贱,所以他很清楚人与人交往的基础是信任和公平。所以,当英布、张耳、萧何、韩信等大将来到他的阵营时,刘邦总能以礼待人,并且尊重他们的意见。刘邦能给这些有志之士提供发挥能力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地展示。

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羽的精彩故事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此时民间反秦势力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两支队伍,即刘邦立汉王继承项梁带领的农民起义军,以及项羽继项梁之后领头的楚兵,分别于河汉河北推翻秦朝统治,于是二者相争,即称之为楚汉战争。

刘邦与项羽影视剧照

刘邦与项羽影视剧照

起初刘邦的势力大不如楚,无论是抗秦或是楚汉相争,项羽几乎百战百胜,而刘邦丝毫不懂得如何带兵打仗,唯有一点,助其反败为胜最后打败项羽的是刘邦目光长远心胸宽广,懂得用人,重用谋士大将,悉心听取其意见,选贤举能,正是靠着他的功臣们为其攻下了一座座城池,一步步扩大了势力。而项羽性情暴戾自负,个性强,手下将士多为贵族才能平平,且在谋略上不及刘邦,鸿门宴上放过刘邦一马,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楚、汉之间原本互相约定各据一方互不侵犯,谁料刘邦听从大臣张良、陈平的意见,便起兵攻之欲趁其羸弱不备时一举拿下,便派兵出击项羽军队,将其团团围住。此时项羽正处于势力最薄弱时期,手下已无兵将,且军备粮畜不足,岌岌可危。到深夜时,项羽听见围着他的部队都唱起了当地的楚歌,便心生惶恐,疑虑汉军是否已经逼近,敌军中为何有如此多楚人。于是项羽心中早已没了斗志,与心爱的虞姬互相喝酒唱歌,唱罢引得众人热泪盈眶,心生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