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在点评红楼梦后四十水喝的时候主要采用用前面八十回合来攻后四十回合的方法,他文学家即使受到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写作手法和风格会有所改变,但是出现前后矛盾的话急有些说不过去。所以在确认后四十回合是高鹗续写知乎,俞平伯又开始研究高鹗写的内容,他认为高鹗写的和前八十回合虽然有切合的地方,但是出入也是挺多的,比如宝玉之前是非常看不上科举和禄蠹的,但是高鹗续写的里面,宝玉最后却去做了禄蠹,这是很让人费解的。
俞平伯纪念馆在哪里
俞平伯纪念馆的新馆建成于2015年的6月10日,这个纪念馆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的余英坊的第36幢,馆内的展厅面积有300多平方米,还是很宽敞的。
俞平伯画像
俞伯平纪念馆新馆馆内以俞伯平的“家学”、“红学”和“文学”为三条主线,还向世人陈列了俞伯平生前的一些手稿、文集和个人照片,加上馆内的一些现代声光影像等媒体介绍俞伯平在诗词、红学、古典文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很多参观者到馆内参观后都会对俞伯平有一个非常细致的了解。
俞伯平纪念馆其实早在1993年的时候就已经创办过了,所以现在的俞伯平纪念馆被叫做是新馆,原址的纪念馆是位于德清县乾元镇的谈家弄的33号,在那里的纪念馆附近的大家山的山顶还有俞伯平的铜像,铜像的底座里面是俞伯平先生的骨灰,整座铜像非常肃穆,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学者的高尚风范。
俞伯平作为一个学者,他的文学身份是多重的。他是著名的红学研究者,和胡适并称为新红学派的创始人。同时他还是一个昆曲爱好者、传承者,一生为昆曲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俞伯平是白话诗创作的先驱,曾和朱自清创立过月刊。
生于战乱时期的俞伯平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国情怀的文人,在抗战时期,俞伯平写过很多文章和诗歌来激励青年人,他自己也参加了不少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运动的发展。
诗人俞平伯简介
俞平伯简介上提到俞平伯生于公元1900年,原名是俞铭衡,字平伯,祖籍是在湖州德清东郊的南埭村,是著名的作家、红学家,也是新文化运动初期的诗人,因为他是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之一。
俞平伯照片
俞平伯十五岁的时候在苏州的平江中学读书,后来考进国立的北京大学文学系预科。两年后,俞平伯和杭州的一个叫许宝驯的姑娘结婚,许宝驯的家里是昆曲的爱好者,许宝驯的父亲是业余昆曲爱好者,母亲不仅能唱昆曲还会填词谱曲。
1918年俞平伯初次在文坛崭露头角,他的白话诗《春水》获得不少人的喜爱,第二年还和朱自清一起创办了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名叫《诗》。1919年,俞平伯从北京大学毕业。1921年起,俞平伯开始研究《红楼梦》,逐渐走上研究古典文学的道路,后来还在清华大学讲学,主讲的就是清词、戏曲、小说和中国诗歌,成就卓越。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俞平伯开始投入到抗日救国的运动中,写下很多振奋中国青年的诗歌和文章。1935年俞平伯被推举为谷音社的社长,肩负起拯救昆曲的责任。1952后,俞平伯的一些红学文章和书籍被出版。1958年,俞平伯在北京试演了《牡丹亭》,目的是为了纪念汤显祖,当时周恩来总理还到现场观看了。万年的俞平伯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依然关心昆曲的发展,1981年他和俞振飞为《振飞曲谱》作序,1986年,俞平伯受邀到香港参加红学学术研讨,1990年10月15日,俞平伯去世,享年91岁。
揭秘周作人俞平伯之间的关系
?周作人俞平伯之间有很深的渊源,首先俞平伯是周作人早期的学生,俞平伯与周作人之间的师生情谊很是深远,周作人对俞平伯来说既是老师又是益友,二人关系非常好,经常书信来往,交流感情,交流学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