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如何体现(2)

刘备并未放弃,接着问道:敢问先生何时回来。

书童拿起扫帚打扫气庭院,头也没抬,说:不知道。

几天后,刘关张再次动身。走到半路时,天降鹅毛大雪,寸步难行。张飞说道:大哥,山路这般难行,改日再来不迟。

刘备回道:既来之,则安之。早一日请到先生,我才能早一日心安。到了诸葛亮家事,看到一个人正坐在屋子里读书,风度翩翩,相貌堂堂。刘备喜出望外,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亮要等好几日才能回来。此行又一次落空。

虽然数次受挫,但刘备并没心死。又过了数日,刘备三人又踏上形成。这次诸葛亮在家,只是十分不巧,诸葛正在睡觉。为了表示尊敬,刘备就默默的在屋前等候。

过了一个多时辰,诸葛亮终于从门内出来。刘备深深做了一个揖,诸葛亮也上前还礼,二人君臣关系自此确立,也在历史上留下一段千古传诵的佳话。

诸葛亮语言是怎么说的

诸葛亮有一个非常著名的预言,就是人们口中所谓的武乡侯谶语。据说这是诸葛亮在军队有时间的时候写出来的,为了警示后代的子孙对某些事情进行趋利避害。其中的“一课”就是一个朝代,每个朝代的兴衰成败,都是有定数的。而且从十四课开始,又周而复始。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剧照

诸葛亮称之为“天道”,这个东西循环交替,人们一旦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就明白了做事的方法。

人们把它称作“十大预言之一”,比如书里面说三国时期的一个中下卦,说的是蜀国将灭,被魏国所收服。姜维有心杀贼,有心复国,无奈时不如我所愿,最终兵败而死。

同样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不过是后人杜撰,因为知晓了历史,所以才会把事件描绘的那么准确。若是诸葛亮真的无所不知,那他当初为何不算算自己做皇帝和刘禅做皇帝哪个更能给蜀国带来好运?若是真的那么沽名钓誉,那又为何写一篇《马前课》?如果能够猜测出宦官专权,那当初为何不在病逝前告诫后主刘禅?如果知道姜维大局已定,又为何要将姜维定为自己的接班人?而且怎么可能把朝代推到几个世纪之外?连近现代和未来都可以测的出?

卦象本就是高深难测,各家说法都有理的东西。牵强附会,人人解读。因此,对于诸葛亮的预言,人们看看也便罢了,要是全部相信那便傻气了。

关于诸葛亮的锦囊歇后语

诸葛亮是一位家喻户晓的风流人物,他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散文家。在三国时期,诸葛亮更是用兵神出鬼没,他的聪明才智,更是贯穿了整个三国演义,据有关人员统计,诸葛亮一生之中共参加战斗27场。

《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三国演义》诸葛亮剧照

其中,他出谋划策就有千百余次,可以说,诸葛亮的有很多妙计,而且,都是能够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的锦囊妙计。

所以,就有关于诸葛亮锦囊妙计的歇后语: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神机妙算应该可以称的上是诸葛亮的代名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并且才华横溢。他的锦囊是充满智慧的,自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后,他便让自己的锦囊大放光芒。诸葛亮可以三天之内巧借十万弓箭,也可以七擒七纵智收孟获,同时,空城计又淋漓尽致的展现出诸葛亮的智慧与胆识。

这仅仅是锦囊的一部分,正如歇后语中提到的,诸葛亮的锦囊就是用不完的计谋。诸葛亮的一生,可谓是智慧的一生,他能够为了报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能够将自己的智慧与谋略全部置于锦囊中,然后让其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