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外交第一人李鸿章的谈判

晚清外交第一人李鸿章的谈判

李鸿章作为中国晚清时期外交第一人,多次代表清政府和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李鸿章与日本的谈判,当时甲午中日战争刚刚结束,中国作为战败国的身份前往日本谈判商议《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

李鸿章的剧照

李鸿章的剧照

在赴日本谈判时,李鸿章作为战败国代表的身份,这个身份让他在谈判初期处于劣势,但李鸿章因为是军人出身,所以他有着一股子不服输不妥协的气节。谈判还未开始李鸿章就遭到了日本民众的袭击导致他面部受伤,李鸿章很好的把握了日本民众挑起事端的这件事,向日方提出条件要求减少赔银数目,日本方面由于担心中国民众发难,所以同意了李鸿章的这个要求。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李鸿章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在日本政府的威逼利诱下坚持不妥协,最终在他的努力下将中国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后来李鸿章回忆起这次谈判感慨道“和日本的谈判等于是城下之盟,你已经败给人家了还有什么好谈的,我去谈判的时候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将国家的损失减到最小,我希望能通过我的努力让国家的银子能少一两是一两,土地能留一方是一方”。李鸿章虽然没有改变《马关条约》的实质,但是他的这次谈判在晚清历史上是极其重要的。

李鸿章只是一名臣子,纵然他再有抱负再擅长于谈判,也改变不了清政府的命运。

李鸿章有着怎样的一生

李鸿章是清朝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的功劳不小,而他的过错也不容忽视,李鸿章的一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李鸿章照

李鸿章照

李鸿章出生于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他的父亲是当时政府中的官员,在北京任职,因此家庭条件还是不错的。他进入私塾学习的时间比较早,6岁就进入私塾学习,而且聪明好学,很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

由于李鸿章在家里比较出众,所以他的父亲就让他到北京学习,在去北京的路上他做了10首诗,以彰显自己的志向。到北京后他的父亲利用自己的关系为他介绍了很多名人,和这些人的往来增加了他的见识。

后来他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人,之后拜在曾国藩门下。这时候的李鸿章才气很高,所以本人十分高傲,面对这样的李鸿章,曾国藩有意打磨,使得李鸿章的性格和见识进一步改变,为他后来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基础。

当时太平天国起义如火如荼,于是曾国藩让李鸿章参赞军务,后来李鸿章回到自己的老家组建淮军,成为地方比较大的武装力量。自此以后李鸿章官位逐步上升,一直做到了和曾国藩平级的高官。

曾国藩去世以后李鸿章成为清政府最为倚重的大臣,各界名流开始向他靠拢,清政府的各种事情也都有李鸿章的参与。他投身洋务运动为中国重工业打下了基础,晚年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使他的名誉受损,晚年得病去世。

晚清名臣李鸿章的生平简介

李鸿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内阁大学士(中堂)闻名,世称李中堂。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殷实的家庭,自幼通读经史,在成年后通过参加科举走上仕途。相较于其他学子,李鸿章获得的人际关系远比官职更为重要,例如他的恩师曾国藩。

李鸿章照片

李鸿章照片

咸丰年间,李鸿章通过镇压太平军进入了军中,随后因清政府江南兵力的薄弱而受命组建淮军,以曾国藩的湘军为骨干,淮军通过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势力,军事力量不断扩大,在湘军解散后,淮军仍旧是江南最精锐的部队。这支地处江南的武装力量成为李鸿章拥有清政府话语权的根本。

同治年间,李鸿章与左宗棠等人试图在封建帝制下进行资本主义改革,发起了近代中国资本力量的启蒙,建立清政府国有企业,改变晚清朝廷关于近代科学、军事和经济的态度。洋务运动期间,以李鸿章为主的清政府外交部门一度在列强国家面前获得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