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许由,独善其身者也;太公,兼利天下者也。”在孔子的心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个思想在姜太公的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司马迁:“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就算是司马迁对姜太公本人也是大加赞赏。
姜太公,又是姜子牙,字子牙,号飞熊,在历史上他有很多名号和称呼,史称太公望;史书皆称吕尚、吕望;俗称姜太公、姜子牙。姜子牙在历史上是个十分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人物,相传他是齐国的功臣,又称姜尚的先世为贵族,故为吕氏,曰吕尚。姜太公身上有太多谜团。据史书记载,姜太公生於商更丁帝八年八月初三(西元前 1211 年),卒於周康王六年(西元前 1072 年),一共活了139 岁。 关于他的记载,在史书上也不甚清楚,且十分复杂,《吕氏春秋 首时》说:“太公望,河内汲人也;”在另一个说法里,也就是在《孟子》的《离娄上》和《尽心上》两章都提到姜子牙“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也提到了这个问题,“太公望,东夷之士也”;《史记》也说他是“东海上人”。
看来姜子牙是的确有此人。姜子牙的姓氏在很多年之前乃炎帝后人,属于羌人。羌与夏人同族,这两个民族与商是势不两立的,因其先祖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为吕侯,赐姜姓。据说,姜子牙的先祖本来是个贵族的,但是由于家道中落,到了他这一代,已经沦落为庶民了,生活困窘,为了生计,他不得不在商朝的首都卖牛肉,也做过卖酒的营生,但是这些都不是他的目的,他想要的不是这种淹没在平凡日子里的生活,而是为了名垂千古,为了兼济天下而不懈努力着。
他虽然很贫寒,但是却没有放弃学习,即使身处逆境仍有一颗上进的心,他追求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要得到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姜太公等待着这一天,在机会没有来临之前,他不断地提升自己,勤奋钻研,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为的就是有一天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为治国,为匡扶天下,尽到自己的一份力。
姜子牙未辅佐周文王前,生活十分潦倒,人生失意的他,要强撑着。三十二岁时,因为商朝战争不断,他为了躲避战祸,跑到山上修道,经过四十年的苦修,回到了家乡,因为年纪大又没有一技之长,只好暂时投靠在朋友的家中。整日吼着要报国的姜子牙,却没有任何的作为,经常受到妻子的冷嘲热讽。
姜子牙一等就等了七十二年,姜子牙的机会终于来了,此时的姜子牙已经是个垂垂暮已的老者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俗语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下:“姜尚因命守时,立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便向他请教治国的问题,姜子牙由此而被拜为大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