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说他无耻,但细究一下他的生平、考察一下当时的时代,你就会发现,他是一个小人物,尽管他是天才,但在大时代下,他也只能顺从。其实——
唐伯虎,我们对他似乎极为熟悉。但其实,我们对其极为陌生。
唐伯虎,我们对于他的一生似乎很明了。但其实,他的一生神秘而又模糊。
唐伯虎,在我们的印象中他很快乐、诙谐。但其实,他很郁闷、悲哀和伤感。
他用自己的哀鸣,换来了人们对他的万世怀念,因为这种怀念中包含着对我们自身的激励。但其实,他生前早就预料到了一切,对于今日的他,他会坏笑着说道: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
正如今天分析、批判他的我一样,我将其看作旧时代废墟前,时不时回头向前奔跑着的瘦小老头儿,出乎意料地被我搡到了前台。当然,我也准备着迎接板砖的来袭。吁——
老规矩、老传统在正德皇帝的表率作用下,在繁荣的白银帝国形成过程中,逐渐地被彻底打破了。在破的过程中,新规矩、新秩序却没有建立起来,最终一切繁华灰飞烟灭。
唐伯虎就是吹响这一过程号角的先锋。
我们对他的了解尚不够。他从来没有被官方神圣化过,神圣化他的一直而且可能永远是民间。因为在他的身上涌动着一种躁动,这种躁动的破坏性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国家的危害性很大。因为这种躁动的基因是对人性解放的追求,稍有不慎就会对秩序产生威胁。那么,民间何以对他青睐有加呢?
原因就是,他像我们普通人,我们的毛病他都有,但他却是个天才,因为我们都幻化为他。晚明社会,几乎人人享乐、人人奢侈、人人自我、人人游戏人间,但是,当烽烟起、天地崩瘟疫起之时,一切灰飞烟灭了。
如果把明朝分为两个阶段,国运上升期和下降期的话,成化弘治时期是转折点。武宗则是下降期的开始。唐伯虎正好生于成化时期,成长于弘治时期,成熟于武宗时期。唐伯虎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万历时期,这种畸形的娱乐业和经济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而万历时期所体现的问题,其实在成化、弘治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之所以选择唐伯虎作为本书的第一主人公,其根本就在于在某些方面唐伯虎是后世某些方面的引领者。唐伯虎的生与死的五十多年,是古代秩序逐渐瓦解的过程,而唐伯虎就是亲自动手拆除这一秩序的人。他与明朝的娱乐业、经济有着割不开的复杂关系,一方面他是拆解旧秩序的人,一方面他又受旧秩序的影响。
弘治皇帝作为君王,面对古代化向近代化的转型,较有作为,他对古代化的制度进行了系统总结,从而,将一些转型期间的问题的破坏力降到了最低。进而,才有了所谓的“弘治中兴”。也就有了唐伯虎人生之不幸的一面。
但可惜,弘治之后的正德、嘉靖长达六十年的不作为,直接导致新旧转型间旧秩序优良一方面被彻底抛弃,进入万历后的新秩序则处于一种畸形状态。
晚明(万历年间开始)社会典型的畸形经济与畸形娱乐业互相促进,直接造成古代中国的传统观坍塌,泼脏水的同时也把澡盆里的孩子给扔了。直接使得晚明在荒政、民生、吏治、军事等多方面全部向钱看,面对瘟疫、农民起义、边关危机下步步失败,直接造成经济世界第一、军事力量从物质方面看也很强大的明朝最终亡国。
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万历年间,是目前明史学界逐渐形成统一意见的“社会古代化”向“社会近代化”两个重要时期,中国近代化与欧洲近代化是同步甚至更早基础更雄厚。然而,因为明朝的社会转型期间,其最高统治者的不作为,直接造成了明代社会转型的失败。
通过唐伯虎的一生介绍了明朝社会转型期失败的原因。由此得出,对于历史大潮中的人,即使如唐伯虎那样的天才也不可能不被潮流所裹挟。但无论怎样,人的一些底线是不能被抛弃的。例如对国家民族的忠诚、对百姓民生的关注、对吏治的整顿、对奢侈行为的警惕、对非正常娱乐业的抵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