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被烧前的翻译插曲 清廷曾满城找人译夷文(2)

t01d7f6c67865c46aa7.jpg

  为了保险,清廷四处搜索通夷文之人,后来查知密云县县丞黄惠廉能识夷文,于是要其火速进京,等将夷文翻译之后,再做打算。

  英军报复洗劫名园

  黄惠廉是否知晓印度文不得而知,因为巴夏礼的信件在写就第二天就交到联军方面,现在看应该是情势所迫,清廷方面明知有风险也顾不上了。巴夏礼的印度文明确说明,信件是清廷迫使所写,并说毋以被拘人员为念,一意进兵。这对其后局势的发展肯定有影响。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巴夏礼用中文写的信,但在旁边有英文字数行。当时朝中无人认识英文,所以不敢将信发出。后听说天津有一广东人黄惠廉识英文,奕?连忙将他寻来,经他辨认,几行英文不过是巴夏礼的签名及年月日。区区几行“夷字”,因满朝无人能识,延宕多日,以致影响战和大局。

  事实上,清廷只怕对于夷字还有英文与印度文之别察觉不多,谈判大员风闻黄惠廉知晓夷文,至于是哪一国之夷文,并没见其特别询问。这可以说是病急乱投医。

  10月8日,危局下的清廷不得不释放巴夏礼等八人,其后被扣押的英法人员陆续被放回。但据英法方面记载,39名被扣人员这时候活着的只有19名,其余诸人都受折磨或生病死去。于是,英法决定“惩罚”清政府和咸丰皇帝。接下来的事件广为人知,10月18日,3000余英军在圆明园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