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著名的宫苑建筑

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了唐朝时期著名的宫苑建筑的相关内容:唐长安城中有三组宫殿群,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其中兴庆宫建成较晚,这里暂不涉及,容后介绍。前期还在长安、洛阳之外建有不少离宫别馆,其中有些比较重要,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那里,所以

唐长安城中有三组宫殿群,即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其中兴庆宫建成较晚,这里暂不涉及,容后介绍。前期还在长安、洛阳之外建有不少离宫别馆,其中有些比较重要,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发生在那里,所以有必要简要地予以介绍。
一、太极宫 西内太极宫是隋文帝时期兴建大兴城时修建的一组庞大的宫殿群,当时称之为大兴宫。唐朝建立后,改大兴城为长安,改大兴宫为太极宫,成为唐王朝的政治中 心。为了更清楚介绍太极宫,有必要将长安城的基本布局作一介绍:唐长安城分为三大部分,即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宫城除了太极宫外,还包括掖庭宫和东宫,前 者位于太极宫的西面,后者位于其东面,分别为嫔妃与太子居住的地方。宫城位于长安城的最北面,背靠长安城外的一条从西向东的高坡——龙首原,宫城的南面便 是皇城。皇城是唐朝政府各机关的所在地,是唐王朝的行政中心所在地。皇城之外便是外郭城,坊市及官员、百姓都住(处)在外郭城。无论外郭城还是皇城、宫 城,都有高大夯土城墙,十分雄伟。
太极宫考古实测东西长2820.2米,南北长1843.6米。南面有五个大门,正中的门叫承天门 (位置在今陕西西安莲湖公园南墙),门外与皇城之间的东西横街宽三百余步,是长安城最宽的街道,实际就是一个广场。承天门是举行“外朝”的地方,每逢国家 大典,如改元、大赦、元旦、冬至大朝会以及阅兵、受俘等,皇帝均登承天门举行大典。太极宫的前殿名叫太极殿,是举行“中朝”的地方,每月的朔望朝都在这里 举行。太极殿北边的两仪殿是举行“内朝”的地方,“常日听朝而视事焉”(《唐六典》卷7《工部尚书》)。包括这两殿在内,太极宫共有十六座大殿,位于中轴 线上除了这两座大殿外,还有甘露殿、延嘉殿。在这四座大殿两侧有武德殿、承庆殿、安仁殿、昭庆殿等大量建筑群,著名的陈列功臣画像的凌烟阁也在太极宫内。 太极宫北门即玄武门,这里驻有保护皇宫的重兵,所谓“玄武门之变”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出了玄武门便是西内苑,有苑墙环绕,并驻有禁 军,可以从北面保卫宫城的安全。承天门大街对面的皇城,在北面没有城墙,而宫城南面却有高大城墙。站在宫城城墙上,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到皇城中的一切。宽阔 的承天门大街实际上就是一片开阔地,且宽度超过了一箭之遥,这种设计对保证宫城南面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唐长安城的这种建筑布局形成了城中城的格局,太极宫就处在长安城的中央位置,既体现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又有利于皇宫的安全保障,这种建筑格局对后世京城的规划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大明宫 大明宫本来是在贞观八年(634)为其父修建的一处避暑的宫殿,当时称之为永安宫,还没有完全建成,李渊便死去了。其位置在长安城北的 龙首原上,即长安城东北角的禁苑之内,其南墙即外郭城的北墙,就像长安城突然长出了一个头一样。龙朔二年(662),唐高宗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次年高 宗便搬到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自此以后,除了外,唐朝的历代皇帝都居住在这里,遂使其政治中心由太极宫转移到了大明宫。
大明 宫位于今陕西西安火车站北部偏东一公里多的龙首原上,实测宫城西墙长2256米,北墙长1135米,南墙长1674米,东墙长2614米,略呈楔形。大明 宫南墙与太极宫一样设有五个城门,中间的正门叫丹凤门,丹凤门大街宽一百二十步。丹凤门与承天门相似,凡改元、大赦、献俘等重大活动,皇帝都要驾御丹凤门 城楼主持。
大明宫的正殿是含元殿,它与丹凤门及宣政殿、紫宸殿等大殿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构成了大明宫主体建筑。含元殿前东西两侧有
含元殿遗址 大明宫实测图翔鸾、栖凤二阁,其夯土台基考古实测高三米余,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左右两侧有形成斜坡台阶的龙尾道由平地直通大殿。含元 殿是举行“外朝”的场所,也是当时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非常壮丽,站在含元殿前,终南山清晰可见,长安街市尽在眼前。现在地面建筑物虽然荡然无存,但站 在其宫殿遗址上仍可体会到当日登高望远,视野开阔的情景。
含元殿后的宣政殿是皇帝举行“中朝”的场所,其后面的紫宸殿是举行“内朝”的场所,紫宸殿西北面的延英殿是皇帝召见宰相议政的场所,并形成于“延英召对”制度,在唐朝中后期的政治生活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著名的麟德殿建筑群始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664—666),前、中、后三殿相连,以中殿为主殿,并有回廊相绕,与东亭、西亭和郁仪、结邻楼对称,开创 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新风格。考古实测殿基遗址东西宽70余米,南北长130米,规模非常之大。这里是皇帝召见外国使者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
大明宫中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建筑外,处在中轴线上的大殿还有蓬莱殿、含凉殿、玄武殿,东西两侧有珠镜殿、清思殿、太和殿、绫绮殿、浴堂殿、宣徽殿和紫兰殿、含冰殿、承香殿、大福殿、会庆殿、金銮殿等建筑。由于大明宫位于太极宫的东面,故又称东内。 大明宫内还有太液池,它位于中轴线上,在含凉殿以北、玄武殿以南的中间位置上,是长安城中规模颇大的一处皇家苑池。近年来考古队在太液池南岸遗址进行了 面积为2800多平方米的发掘,揭示出南岸中段的池岸遗迹,岸坡陡缓不均,岸线弯曲有致。池内岸边有栏杆式水上廊道和水上亭榭类建筑遗迹,初步向世人揭示 出了太液池周边廊榭相连,水域辽阔的宏大气势。有关大明宫的真实面貌目前还不能说完全了解,相信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更多的谜底将不断地得到揭示,完 全了解大明宫的全部情况为时不会太久了。
三、离宫别馆
唐朝的皇帝与其他王朝的帝王一样,也在各地修建了不少的离宫别馆,主要集中在长安、洛阳周围。这些离宫规模大小不一,有的是在前朝离宫的基础上改建的,有的是在李氏家族旧宅的基础上扩建的,当然也新建了一部分。详情如下:
龙跃宫,位于今陕西高陵县城西李观村。这里是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的旧宅,也是李渊的出生地,故李渊于武德六年(623)改名为龙跃宫。武德七年、八年,李渊两次驾临龙跃宫。唐德宗改为修真观,供奉有高祖真容,后梁时罢废。 庆善宫,位于今陕西武功县南十八里处渭水岸边,由于渭河水流的冲刷,故址早已冲毁,成为河床了。据《长安志》记载,唐高祖李渊在武功共有三处住宅,只有 庆善宫既是高祖旧宅,又是太宗出生之处,所以在武德元年(618)称为武功宫,六年改名为庆善宫,其他两处后均改为佛寺,即乘本寺与宝意寺。武德七年,高 祖驾临庆善宫,一共住了六天。太宗即位后,于贞观六年(632)率领文武百官驾临庆善宫,大宴群臣与故老。太宗即席赋诗,命起居郎吕才配乐,取名为《功成 庆善乐》,又命六十四名童子起舞,以歌颂太宗的功德。此后,太宗还数次驾临过庆善宫,并进行了扩建。后来李世民为了纪念其母亲,遂改庆善宫为慈德寺,具体 时间不详。
通义宫,位于唐长安城朱雀西街之西的通义坊。这里原本是李渊在长安的旧宅,武德六年(623)改名为通义宫。贞观元年(627),太宗下诏将其改为尼寺。 九成宫,位于今陕西麟游县新城区。根据记载,唐九成宫原为隋仁寿宫,建于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由宰相杨素监建。由于仁寿宫地处山区,道路崎岖且 工程巨大,成千上万的民工因此劳累而死。因此隋文帝非常生气,但由于十分喜爱这座离宫,结果隋文帝不仅没有处罚杨素,反而赏赐了大量钱财。隋文帝 很快也被仁寿宫的华美建筑、秀丽景色所征服,并改年号“开皇”为“仁寿”。仁寿二年(602),独孤皇后先死于仁寿宫。仁寿四年,隋文帝也死在了仁寿宫。 唐贞观初,太宗因南征北战而积劳成疾,群臣建议修筑离宫以避炎暑,太宗决定以隋仁寿宫为基础加以修缮,并改名为九成宫。自贞观六年(632)到十八年 (644),太宗曾五次来九成宫以度过夏天的炎热。这座皇家园林的天然风光与人工建筑浑然一体的巧妙设计,在唐代就吸引了不少文人骚客。、、杜 甫、李商隐等都曾游览过九成宫,并留下了不少诗作。唐代画家李思训曾绘有《九成宫纹扇图》,其子李昭道也绘有《九成宫图》。至于《九成宫醴泉铭碑》,更是 蜚声海内外,它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代表作,被誉为楷书之宗。因此九成宫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对后世都有很大的影响。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改为万年宫。 乾封二年(667),又恢复旧名。
玉华宫,位于今陕西铜川市北面金锁乡玉华村北山间,南距铜川市约四十公里。兴修于唐高祖武德七年 (624),当时取名仁智宫。由于仁智宫是一处集避暑、休闲与狩猎为一体的胜地,太宗遂于贞观二十一年(647)下令兴修玉华宫,以凤凰谷原仁智宫建筑为 主体,以玲珑的石桥、廊道将西北的兰芝谷与东北的珊瑚谷连接为一个大宫苑。其宫殿名字有据可查的共六处,即玉华殿(正殿),其北为排云殿,再北是庆云殿, 还有庆福殿、晖和殿(太子所居之宫)、肃成殿(后改肃成院)。在凤凰谷东北的珊瑚谷还建有别殿。整个玉华山东西十多里的三个山谷中共修了九座巍峨的宫殿, 五个高大华丽的宫门,中间有桥和廊道接连,总称玉华宫。由于这里避暑胜于九成宫,加之距长安也近,所以晚年的太宗经常将这里作为避暑的最佳选择。 唐高宗崇信佛教,即位后于永徽二年(651)改玉华宫为寺。显庆四年(659),著名高僧请求寻一处幽静之地翻译佛经,高宗遂请其到玉华寺居住并主 持翻译工作。随着玄奘僧徒的到来,玉华寺才真正成为佛教圣地。从近几年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看,玄奘僧徒译经的地方是故玉华宫的正殿玉华殿。这里苍松环绕, 静穆异常。玄奘僧徒在玉华寺从显庆五年(660)正月一日开始翻译梵本共二十万颂的《大般若经》,至龙朔三年(663)冬月二十三日完成,历时三年整。不 久,玄奘病死于玉华殿,其后众僧徒也相继离去,从此玉华宫便冷清下来了。
翠微宫,位于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黄峪寺村,其村盘山而上,处 在秦岭深处。翠微宫初称太和宫,唐高祖武德八年(625)所建。贞观二十一年(647),太宗重修太和宫,并改名翠微宫。唐宪宗元和间废宫为寺,宋太宗太 平兴国三年(978)改称永庆寺,明清重修。如今除了残垣断壁、塔石零落外,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了。翠微宫所在地海拔1300米,比西安市高出900米, 加之植被、地势、季节的影响,这里的年平均气温比西安低6℃左右,这就是高祖与太宗把避暑离宫建于这里的根本原因。翠微宫的宫殿建筑情况已不可考,只知有 翠微殿、含风殿等宫殿名。太宗在世的最后三年中,有两年的盛夏是在翠微宫度过的,并且最终病死于这里。上面提到唐宪宗元和中把翠微宫改为佛寺,也有学者认 为改寺的时间应在唐玄宗天宝末年或唐肃宗统治时期。
华清宫,位于今陕西西安市东三十公里处的临潼区骊山脚下。华清宫得名于唐玄宗时 期,但是其作为天子离宫却由来已久,早在西周末期就将这里作为游览胜地。以温泉汤为中心而兴建离宫别馆,始于统治时期。如果说的兴建初步奠定了 皇家离宫的基础,时的大规模扩建则使其成为长安东面最为重要的离宫之一。此后,历代都在这里进行过兴建,从而使骊山温泉的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贞观十八年(644),太宗诏阎立德营建骊山宫殿,赐名汤泉宫。唐高宗咸亨三年(672),改名温泉宫。唐玄宗天宝六载(747),正式定名为华清宫,取 “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之意。宫内的汤池也称为华清池,其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
唐代的华清宫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地形,使其成为一座结构严谨、雄伟壮丽的庞大宫殿建筑群。主要殿舍以温泉为中心,都布设在山前洪积扇面上,构成华清宫的核心。然后向山上和山下展开,利用地 华清池贵妃汤遗址形特点,布设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楼阁亭榭。山上遍布青松翠柏,山下有芝兰谷、荔枝园、芙蓉园、梨园、椒园、东花园等,处处生机盎然。建筑 物倚山面水,鳞次栉比,周围绕以罗城。主要建筑有左右弘文馆、左右朝堂、左右讲武殿、后殿、前殿、瑶光楼、飞霜殿、长生殿、玉女殿、七圣殿、功德院、羽 帐、瑶坛等。飞霜殿是玄宗住宿的地方,其南就是御汤九龙殿。九龙汤亦曰莲花汤,莲花汤的西北就是赐浴汤,亦名海棠汤。汤池用石砌成,形似一朵盛开的 海棠花。杨贵妃长期沐浴于此,后世就干脆称之为贵妃池了。玄宗几乎每年十月出幸华清宫,岁末始还长安。从开元二年(714)到天宝十四载(755)的四十 一年间,他先后出幸华清宫三十余次,甚至还有一年去两次的情况。因此,可以说唐玄宗统治时期是华清宫最为鼎盛的时期。
安史之乱以后, 由于政局不稳,虽然有皇帝偶然也去,但次数却是非常有限的,从而使华清宫逐渐冷清了下来。在华清宫失去往日繁华景象的同时,殿宇也得不到及时的修葺,不仅 如此,还免不了人为的破坏。如唐代宗时,大宦官鱼朝恩为了修建章敬寺,便拆毁过华清宫的楼榭。到了后晋时期,遂将其改为灵泉观,赐给了道士。到了,这 里已是一片破败景象。至元明清时期,又进行过一定程度的修整,现在的华清池大致上保留了清初时的基本格局。
奉天宫,建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位于嵩阳县北嵩山之南,具体位置已不可考。建成后,高宗曾经两次住在这里。弘道元年(683)十二月,高宗死去,颁遗诏废去奉天宫。次年,即文明元年(684)二月,改为嵩阳观。 三阳宫,圣历三年(700)十一月修造于嵩阳县,具体位置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成镇石淙山中。武则天数次居住在这里,并与群臣游石淙山,在石淙河 两岸的巨石上有两通题有诗句的摩崖碑,记载了当时宴游赋诗的盛事,这是至今留下来的有关三阳宫的仅有遗迹。长安四年(704)正月,下诏毁三阳宫,取其材 木以营建兴泰宫。
兴泰宫,位于洛州寿安县西南四十里的万安山,今河南宜阳县赵保乡西赵保村仍有其遗址存在。兴泰宫建于长安四年,直到唐玄宗开元后期仍然存在,玄宗曾在这里居住过。
襄城宫,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建,位于汝州临汝县鸣皋山,但至今仍没有找到其遗址。此宫建成后的次年三月,太宗驾幸这里,由于此宫烦热,加上当地多有毒蛇,于是太宗下令废去了此宫。因此,襄城宫仅仅存在了半年时间。
此外,在长安与洛阳沿途,唐朝历代皇帝都修建了不少离宫,如华阴的琼岳宫、金城宫,郑县的神台宫,陕县的绣岭宫,渑池的芳桂宫,福昌的福昌宫,永宁的崎岫宫、兰峰宫等,就不一一详述了。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的唐朝时期著名的宫苑建筑相关内容,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帮忙分享这篇文章^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