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明朝那些事儿的基本观点
- 明朝治国方针
-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一具有名的尸体躺在无数无名的尸体上,这就是所谓的霸业。
活着是我的人,死了是我的死人,化成了灰还要拿去肥田。
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
所谓道德与公理,只有在实力相等的情况下才能拿出来讨论。
在这个污浊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度过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钦佩的。
除了好事,什么都干;除了脸,什么都要。
所谓军事天才,就是不用上军校,拿一本盗版孙子兵法也能打仗的人。
他只有两样不会,这也不会,那也不会。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知道,宽容从来都不是软弱。
有时候,屈辱地活着比悲壮地死去更需要勇气。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所谓事可以做绝,话不能说绝,是也。
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悲剧的开端,往往也是荣耀的起点。
懂得暴力的人是强壮的,懂得克制暴力的人是强大的。
很多时候,愤怒者往往是弱者。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明朝治国方针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从文化上采取一系列治国措施,定礼作乐,提倡儒家礼乐精神,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精神防线。
兴科举,办学校,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学校规模超越唐宋。正人伦,厚风俗。恢复儒家伦理道德,引导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理风尚。
朱元璋的治国方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也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展开全部
明朝(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结束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405年-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公元1582年至1588年,努尔哈赤首先统一了建州各部。以后又合并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各部和长白山东北的东海诸部。在统一过程中,创建了八旗制度,并命人用蒙古文字母创制满文。1616年2月17日(距今401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正月初一日)宣布自己为金国汗,割据辽东,建元大命,定都赫图阿拉,国号金,史称后金。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据文献记载,此三朝有官窑产品:正统三年(1438)曾禁止民窑烧造和官窑器式样相同的青花瓷器;明代景德镇瓷业“空白期”:正统十二年(1447)又有不准民窑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有减饶州岁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记载;天顺元年 (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镇督烧瓷器;天顺三年(1459)又有将原定烧造13.3万余件的瓷器准减8万的命令。从上述文献记载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有烧造。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