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秦始皇不死,秦国会灭亡吗
始皇帝不死,秦国不会灭亡,原因有以下几点:
1、秦始皇如果不死,历史就不会有”沙丘政变“。假如是公子扶苏继位的话,我相信后来的秦国不会这么乱,因为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后来塞外征战的历练更使扶苏变得更加成熟,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试问这样的人如果继续大位,肯定会使正处在乱世当中秦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各地叛乱我相信也不会这么多了。
2、秦始皇如果不死,我相信秦始皇后期会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进行总结,这样的话秦国的命运会不会走向灭亡就不好说了。秦始皇是个能够认识自己错误的并改正的皇点,这点从他首次攻打楚国没听大将军王翦的话用50大军去攻打楚国造成最后战局的失败,失败后始皇能够主动上门向王翦道歉,这就有了最后破楚的最终胜利。
3、秦始皇如果不死,我相信他能够请回已经告老还乡的王翦。要知道王翦的英勇不下于项羽,而且王翦更有超凡的智慧,丰富的做战经验,如果由王翦扫平叛乱,我相信不会有项羽的称霸了。
4、秦始皇如果不死,李斯也就不会死。李斯不死的话,他也会帮助秦始皇出很多好的点子的。秦始皇只所有能统一六国,李斯的功劳是最大的。如果李斯能够继续为秦始皇效力我相信秦国的命运会有所改变的。
5、秦始皇如果不死,他可以把去百越那支50万秦国大军调回来,如果这支生力军能调回来的话,那将是一支多么恐怖的力量,相信会成为项羽部队一个强有力的劲敌。
有人说:“秦朝是因为秦始皇的暴政导致天下老百姓怨声载道,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导致灭亡。”也有人说:“秦朝的灭亡,完全是因为二世胡亥的昏聩无能所导致。”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如果秦始皇再多活几年,秦朝的命运是否会被改写?
真正的秦始皇
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主题与第一种观点一致,认为主要原因还是秦朝统治者“仁义不施”,这也是大多数正史文献所相符合的观点。
然而真相并非如此,秦始皇13岁即王位,22岁平叛乱、加冕亲政,39岁统一中国进而称帝,其治国之道以法家思想为主体,杂家思想为辅助。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第一个大系统的封建王朝,是我华夏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如此一个大有为的君主岂能是一个不施仁义,葬送秦国百年基业的无道昏君?
周朝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华夏四分五裂。诸侯为争夺天下战乱不息,黎民百姓生灵涂炭,而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天下,结束了数百年的战乱纷争,人民才能够在和平天下安居乐业。
全新的进步和发展
北部派大军30万抵御外侮,修建长城,使我中原大地免受游牧部落铁骑践踏,老百姓的生命有了保障,粮食有了收成。数次巡游天下,探索治国大道,设立郡县制,进一步扩大了中央权力,让沿袭了数百上千的分封制度土崩瓦解,国家变得更加稳定和繁荣。而这一点,秦始皇破坏的是老百姓的利益吗?不是,是奴隶制贵族的利益。
修建灵渠,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制度,熔铸六国兵器,化为民用,让一个前所未有的辽阔国家方方面面连结成一个整体,这些在六国贵族的眼中是破坏和毁灭。而对于整个天下来说,这是进步和开拓。
始皇崩,天下崩
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有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治理天下,镇压六国残余势力,秦朝的发展得以一日千里,秦朝的老百姓可以安居乐业,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重重阻隔和不断适应,但却被借题发挥,当作残暴无道,说这些话的无非就是被消灭种种特权的奴隶主贵族。
但秦始皇驾崩,没有了大一统君主的镇压,六国余党得以借题发挥,乘机作乱,再加上秦二世的昏聩无能,最终让秦朝灭亡在了六国旧贵族的刀剑之下。试问:秦始皇如果多活一二十年,太子的位置更加巩固,天下人也适应了新的和平环境和更进步的社会理念后,秦国还能灭亡吗?六国贵族还敢乘机作乱吗?答案只有两个字:不能。这大概就是历史的遗憾吧!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秦始皇和秦朝灭亡的关系,再就是秦朝灭亡的原因。
秦始皇,众所周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天下的皇帝,取三皇五帝之中皇与帝二字,自称皇帝,寓意开天辟地,集三皇五帝之功业。个人看来,始皇帝的功绩完全称得上千古一帝,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始皇帝的功绩是建立在强大的秦国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在始皇帝嬴政即位前,如果是另一位政治合格的君主上位,秦国应该也能统一天下,就是说,在那个时期,秦国已经具备了统一战争的能力,只是时间问题。而此时嬴政发挥了他的雄才大略,完成了六代秦王的夙愿,可以说,嬴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了梦想,也一手打造了秦朝这个帝国。
始皇帝统一之后,在国家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生活的改观上花了大量力气,同时,在谋划千秋万代的过程中,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使整个国家步入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不管是修长城,逐匈奴,开发岭南,还是建阿房宫和帝陵,对后世来说都是宝贵的遗产。
但是,秦自商鞅变法,就以法家立国,以法家思想统治国家。我们需要明白,单纯的法家思想是非常刚硬的,是冷酷无情的。法,就是约束人们的武器,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触犯法,那就要受到法的严厉制裁,法家的柔韧度不够,尤其是在情有可原的事情上没有相应的内容。相对而言,儒家所讲的仁义道德,不管真假,体现的是一种宽柔,这种东西就是用来弥补法家的。这在后世得到了印证,汉武帝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此时的儒家是已经柔和了法家的儒家,也就是吸收法家思想,经过了改良后的儒家,成为了后世两千多年的统治思想。
在上面所说的这些背景中,我们可以想见,始皇帝统一天下后没有在治国理念上进行改良,还是沿用了此前秦国时代的法律,并且,在国家众多的大型工程中,一味的用严苛的法律来约束,而没有相应的仁义关怀,就造成了秦法严酷的后果。这一点,始皇帝是负有责任的。其实,始皇帝在世之前就已经出现了不安定因素。其实,在个人看来,始皇帝时期的大型工程建设长远来看是有必要的,但是显得过于急功近利了,再加上天下初定,社会本来就不稳定,这就导致了在其死后短时间分崩离析。
因此,始皇帝不死,秦朝可能会再延续一段时间,但是如果保持原样而不做改变,即便其在位,可能也会出现动荡,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