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吴国著名战役 历史上的三国吴国

目录导航:

  1. 三国时期吴国著名战役
  2. 吴国是指的什么地方
  3. 三国中吴国经历了哪三代的经营,最后被谁消灭
  4. 三国吴国名将
  5. 三国演义中关于东吴方面的5个故事
  6. 吴国时期有几个国家
  7. 三国的吴国始末
  8. 三国吴国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三国时期吴国著名战役

1.战役: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地点:长江赤壁 双方:攻方曹操,守方孙权、刘备(指挥官周瑜)概况:孙刘联军以寡击众,周瑜、黄盖、庞统等人使连环计,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大军,曹操败走华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操军,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

2,战役:夷陵之战时间:公元221年地点: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双方:攻方刘备,守方孙权(指挥官陆逊)概况:彝陵之战又称猇亭之战,是蜀汉君主刘备对东吴君主孙权发动的大型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刘备利用为大将关羽报仇为由,对孙权发动战争,孙权大胆使用了默默无闻的书生陆逊作大都督抵挡刘军。结果: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全军覆没,蜀国从盛转衰。

3,战役:合肥之战时间:公元208、214、230、234、253年地点:合肥双方:攻方孙权(指挥官诸次不同),守方曹操(指挥官诸次不同)概况:合肥是曹军的重要城镇,吴军北伐必定要经过合肥,所以吴军先后发动了五次合肥之战。其中最典型的是第二次合肥之战,魏将张辽一战成名,这仗是张辽一生的巅峰之战。结果:五次都没有分出胜负,只是合肥也没有失守。

吴国是指的什么地方

吴国是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立国于长江下游的一个古国。

姬姓,其国境位于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后扩张到苏皖两省全境及赣东北部分地区。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另外,三国时期之吴国,一般称作“东吴”或“孙吴”;五代时期之吴国,一般称作“南吴”或“杨吴”。

三国中吴国经历了哪三代的经营,最后被谁消灭

三国时期的吴国共经历了4任帝王,分别是孙权、孙亮、孙休、孙皓。 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公元252年(太元二年)四月,孙权病逝, 年仅十岁的孙亮即位,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

公元258年(太平三年),孙綝废黜孙亮,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即位。公元264年(元兴元年),孙休病死。 这时孙吴内部形势不稳,欲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

左典军万彧向当时握有实权的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长子孙皓即位。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三国吴国名将

甘宁、孙策、周瑜、文俶、太史慈、周循、陈武、周胤、士燮、吕蒙、徐盛、孙坚、陆逊、全祎、凌统、蒋钦、孙韶、黄盖、马忠、祖茂、孙桓、韩当、周泰、凌操、孙翊、陈表、全琮、陆抗、步协、潘璋、朱桓 休穆、丁奉、董袭、贺齐、全绪、孙霸、朱然、周善、孙匡等人都是吴国的领兵将领。

陆抗完全可以称之为吴国最后的名将。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吴国丞相陆逊次子,长沙桓王孙策外孙。虽然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在汉末三国时期,很多名将之子的表现,往往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比如曹真之子曹爽,就被司马懿诛杀,再比如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就败给了邓艾。而就陆逊之子陆抗来说,不仅没有辱没陆逊的名声,甚至在一定程度可以和他父亲相提并论了。

陆抗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来因为战功的积累,陆抗得以在吴国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

1、周瑜(175-210),男,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年东吴杰出军事家,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2、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祖籍荆州南阳郡。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4、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死时才四十一岁。5、吕蒙,字子明,他出身贫贱,所以不爱读书,但却在孙权的提拔之下,来了个180度的转变,变的读起书来,而且读的比许多儒生要多,在战事,他与陆逊联袂合作的杀关羽是大家熟知的的,他的才略,他的胆略,都在此战表现了出。

黄盖凌统 周泰

三国东吴名将:

(1)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

(2)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3)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5)凌统,字公绩,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6)罗霄:字公盟,季实次子,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吴国的名将有:周瑜、陆逊、孙策、丁奉、黄盖、朱然、凌统、甘宁、吕蒙、鲁肃、程普、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徐盛、潘璋等等。

1、吕蒙。

(178—219)三国吴国名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从孙权转战各地,任横野中郎将。后随周瑜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旋病逝。

2、黄盖。

三国吴国将领。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零陵北)人。初为郡吏,举孝廉。后从孙坚起兵,为别部司马。继从孙策、孙权征战。为安抚山越,曾相继任九县令长,杀不法官吏,所在平定,迁丹阳都尉。

3、程普。

三国吴国将领。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人。初为州郡吏,从孙坚征伐,镇压黄巾军,破董卓。后助孙策经营江南,官拜荡寇中郎将,领零陵太守。

4、甘宁。

三国吴国将领。字兴霸,巴郡临江(今四川忠县)人。初依附刘表,后归孙权。曾从周瑜破曹操,又从吕蒙拒关羽,以功拜西陵太守、折冲江军。

5、陆抗。

(226—274)三国吴国名将。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逊子。年20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5000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

6、太史慈。

太史慈(166—206年),字子义,东莱郡黄县(今山东黄县东黄城集)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将。

三国演义中关于东吴方面的5个故事

三国演义中关于东吴方面的故事很多,今天就举其中的五个。

一是火烧赤壁,建安十三年,曹操亲率二十万大军顺江而下。孙权命周瑜和程普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驻樊口的刘备军一起溯江西进,与曹操相遇赤壁,时曹军因水土不服,已染疾病,周瑜用黄盖火攻之计,将曹军舟船全部烧毁,曹军大败。此战为以后的三国鼎立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孙策之死。孙策给征善战,短短几年就统一江东,他与曹操明争暗斗,最终反目成仇。孙策手下有位太守叫许贡,此人暗通曹操被孙策获知,孙策一怒之下杀了许贡,不料许贡手下有三个门客,找机会刺杀了孙策为主报仇,使孙策英年早逝,孙家差点儿丢了江东,好在孙权少年英武,才保住了父兄之基业。

三是白衣渡江。白衣渡江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末期,东吴吕蒙发动的一场袭击荆州约一场军事行动。因为在渡江过程中吕蒙让部下都扮成商人的样子,所以把这次战役称为“白衣渡江”,当时关羽正率军北伐不在荆州,吕蒙渡江之后奇袭荆州,切断关羽后路并将之擒获后又杀害,直接引发了与刘备夷陵之战。

四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刘备的夫人死了之后,孙权和周瑜为了要回荆州,假惺惺的邀刘备过江,说要把孙权的妺妹嫁给刘备,好在刘备过江相亲时控制住他。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过冮相亲,用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弄假成真,娶了孙权的妹妹,之后带她回荆州,周瑜带兵追赶却中了诸葛亮的埋伏,吴军大败,这就是有名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五是草船借箭。草船借箭发生在赤壁之战中,周瑜为了陷害诸葛亮,让他用十天时间造十万支箭。诸葛亮却说只用三天就行,他在许多船上扎了很多草人,假扮成士兵,夜晚利用大雾向曹操的军营开去,曹操多疑不敢出兵,只是用箭射,结果都射在草人上,诸葛亮不费一兵一卒就得了十多万支箭,这就是有名的“草船借箭”。

以上就是发生在三国演义中吴国的故事。

吴国时期有几个国家

历史上有6个吴国。

1.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

2.吴国(前12世纪―前473年),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也叫句吴。

3.吴国(902年-937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政权之一。为杨行密所建,又称“杨吴”,亦称“南吴,弘农,淮南”。

4.吴国是元末张士诚在平江(今苏州)建立的政权,初称周王,后改成吴王,为与朱元璋在集庆(今南京)建立的同名政权(明朝的前身西吴)相区别,史称东吴。

5.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定都应天府。

6.吴国是吴王的地方性封国,隶属朝廷(晋朝),吴国范畴是原吴郡所在地。西晋时吴国仅一任吴王,东晋时也是一任吴王。

三国的吴国始末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

三国时期虽然仍有不断的战争,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蜀、吴争夺荆州的战争,蜀、魏争夺汉中的战争,和魏灭蜀、晋灭吴的战争。

三国的军事实力以魏国最强,吴国次之,蜀国最弱。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晋灭吴。至此,三国时代宣告终结。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在三国东部,故也称东吴。

魏黄初二年(221年)八月,孙权名义上依附曹魏,被册封为吴王。黄初三年(222年)十月,临江拒守,宣布独立,改年号为黄武,成为独立的吴王国,和曹魏、蜀汉三足鼎立。黄武八年(229年)四月丙申(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改年号为黄龙。九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台湾(时称夷洲),这是中国的政治势力第一次达到台湾。

孙吴全盛疆域包括汉末扬州与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后分交州东北部为广州。孙吴大力发展经济,对江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被西晋灭亡,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孙吴是三国里存在时间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历经52年(如果自公元222年成为吴王算起是59年)。

三国-吴国 三国时的吴国(公元222年-280年),始于吴大帝孙权,终于乌程侯孙皓,共4帝。吴国在三国中拥有地利,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

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

三国吴国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三国中吴国的建立时间是公元222年5月23日。

吴国(222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 ),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为区别于前12世纪至春秋战国之际存在的诸侯国吴国,以及五代时期杨行密建立的吴国,史学界一般在前面加上统治者的姓氏称之为孙吴。因其居于三国之东,而有东吴之称。从中原看,孙吴地处长江之外,故有时其统治地域也称江表。

孙吴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历四帝,共52年(自公元222年算起则为59年)。魏黄初年间,孙权名义上依附于曹魏,并受封吴王。黄龙元年(229年)5月23日,孙权在武昌(今湖北鄂州)称帝,孙吴正式建国,随后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天纪四年(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标志着中国汉末三国以来割据局面的彻底结束。

三国吴国的建立时间是公元22年,灭亡时间是公元280年。在曹丕篡汉自立后,孙权上书表示愿意依附曹魏,于是曹丕封孙权为吴王,自此吴国建立,到了公元229年孙权正式建立吴帝国,史称吴大帝,年号黄龙。吴国是三国时期割据最久的国家,称帝52年,在公元280年,西晋大将杜预一举攻破建业,灭亡东吴,统一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