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三足鼎立之势形成 经历了哪两个战争
-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
- 三大以少胜多战役时间顺序
- 三国最著名的三大战役
- 以少胜多的四场战役
三国鼎立结束了汉朝的统治,由三家平分中原的现象。在三国鼎立之前,在赤壁之战之后开始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的。在赤壁之战当中,诸葛亮和周瑜起到了关键作用,要是没有他们二人,曹操就非常有可能一统天下了。正是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当中,诸葛亮与周瑜的活跃使曹操兵败逃回北方,不敢轻易南侵,为刘备争取了喘息之机。
一、转折之战,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之前,曹操先攻取了荆州,刘备也被曹操打败了。曹操当时占据了整个北方和荆州。因此挥军南下,准备一统中原。但是诸葛亮和周瑜坚持抵抗曹军,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的火烧赤壁等等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削弱曹操的力量,并且最后战胜了曹操,兵败之后,荆州也被孙刘联军瓜分了,曹操军事实力也受到了很大的削弱,虽然也是当时最强大的集团,但是不敢轻易南侵,为刘备争取更多的属地赢得了时间。
二、赤壁之战后,刘备开始活跃
在赤壁之战之后,刘备取得了荆州的四郡,已经有了一定的根据地,而且兵多将广,而益州和汉中则是没有什么精兵良将,因此,已经有了隐隐三分天下的势头了。根据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刘备得到荆州之后,开始了向西争夺领地的战略。刘备打败了当时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璋夺取了西川,之后也顺利战胜了曹操夺取了汉中,最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赤壁之战为刘备带来了荆州的领地,为刘备集团的壮大做准备。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200年曹操和袁绍进行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袁绍败,曹操胜,奠定了曹操同统一北方的基础;为了统一全国,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进行了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最后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首先是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平定了北方。
其次是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军重创曹军,刘备乘势占有荆州,又入川拿下豫州,据有四川大片土地,孙权巩固了江东,三国鼎立之势形成。
三国鼎立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221年发生的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确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一、官渡之战(建安5年,公元200年) 此战,是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黄河流域的重要战役。官渡之战增强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击溃袁绍,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击溃了袁绍,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了。
二、赤壁之战(建安13年,公元208年) 孙与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八十万曹操军队 ,奠定三国三足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此战曹操已经无力再进行对孙刘的征讨。基本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演义三大战役的先后顺序首先是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确定北方是曹操统治的。其次是赤壁之战,确定三足鼎立之势。
最后是刘备与孙权的夷陵之战,刘备与孙权只能联合抗曹
三国演义中三大战役的排列顺序是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以弱胜强打败了袁绍,统一了北方,赤壁大战是孙刘联合以弱胜强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夷陵之战是东吴大都督陆逊一把大火烧了蜀军七十万人马,还差点捉住刘备!
.就重要性而言,为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
2.就时间先后而言,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3.官渡之战奠定北方一统基础。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赤壁之战奠定南北三分基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夷陵之战决定了彼此制约的基础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古地名,在今湖北宜都北),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
三国演义的三大战役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1、官渡之战(公元200---公元201)
简略内容:袁绍与曹操,以曹操获胜告终,曹操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公元208)
简略内容:孙刘联军与曹操,以曹操大败告终,揭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3、夷陵之战(公元221---公元222)
简略内容: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
三大以少胜多战役时间顺序1.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6万楚地义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2.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
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曹操率领三万士兵以偷袭袁绍后方大本营乌巢为奇谋,战胜领兵二十万的袁本初。
赤壁之战:东吴孙权派周瑜联合刘备以三万之师以火攻之计战败号称拥兵八十万的曹操。淝水之战:东晋初年,谢安指挥三万晋军战胜拥兵七十万的前秦符坚的军队!
1、涿鹿之战
战争时间:约4600年前
战争地点:涿鹿(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中国史上记载的最早战场
战争双方:炎黄部落;蚩尤部落
战争结果:炎黄部族获得胜利,蚩尤大败
2、牧野之战
战争时间:商朝末年
战争地点:牧野(河南省新乡市)
战争双方:商纣王帝辛;周武王姬发
战争结果:周武王大获全胜,商纣王在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相关典故:临阵倒戈
3、城濮之战
战争时间:公元前632年
战争地点:城濮(山东鄄城西南地区)
战争双方:晋文公重耳;楚成王、楚国大将子玉
战争结果:楚国战败,子玉羞愤自杀,晋国崛起,成为中原霸主
相关典故:退避三舍
4、柏举之战
战争时间:春秋末期,公元前506年
战争地点: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一说湖北汉川北)
战争双方:吴王阖闾;楚昭王
战争结果:吴国快速取胜,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力量对比最悬殊的战役
5、桂陵之战
战争时间:战国时期,公元前354—前353年
战争地点:桂陵(一说今山东菏泽东北,一说今河南长垣西北)
参战方:齐国、赵国;魏国
相关人物:齐国:齐威王、田忌、孙膑;魏国:庞涓
战争结果: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齐国战胜并生擒庞涓,但并没有击溃魏军主力,齐国也没有正式进攻魏国首都大梁,赵国首都邯郸仍为魏国所占领。经过调停、结盟,庞涓被释放。
相关典故:围魏救赵
6、马陵之战
战争时间:公元前341年
战争地点: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附近
参战方:齐国,韩国;魏国
相关人员:齐国:齐威王、田忌、田婴、孙膑、田盼;魏国:太子申、庞涓
战争结果:齐国战败,庞涓羞愧自杀,太子申被俘
相关典故:围魏救赵(始于桂陵之战,但马陵之战中再次使用)
添兵减灶:孙膑利用庞涓的狂妄采取减灶计(表面减灶,实为添兵)来麻痹魏军。庞涓狂妄自大而轻敌,进入孙膑的包围圈被逼自杀。
7、长勺之战
战争时间:公元前684年
战争地点:山东省莱芜
参战方:鲁国;齐国
相关人员:鲁国:曹刿 齐国:鲍叔牙
战争结果:长勺之战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
相关典故:一鼓作气
1.三大战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辽沈战役第一、淮海战役第二、平津战役第三。
2.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
3.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
4.平津战役从1948年12月5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
按时间顺序:1、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2、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3、淝水之战(公元383年)。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攻的战争。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三国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三国时期发生的三个大规模著名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其中,就官渡之战来说,发生于公元200年,是袁绍和曹操两大势力之间的决战。对于这场战役来说,直接决定了北方中原地区的归属。在官渡之战后,赤壁之战则是孙权、刘备联合抗衡曹操。对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来说,直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形。换而言之,赤壁之战如果是曹操取得胜利的话,那么三国鼎立的格局,很可能就不会存在了。
在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三大战役有:第一,官渡之战,第二,赤壁之战,第三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都是很经典的战役,堪称经典。
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许攸投降曹操,袁绍粮食被烧,曹操胜利;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利用东风,火烧赤壁,曹操大贩;
夷陵之战,刘备伐吴,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失败,最后病逝
三国时期的三大著名战役
1.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2.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3.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火烧连营大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这场战役之后近四十年的时间内,三国互相之间的疆域基本保持不变,吴蜀重修于好的联盟再也没有发生动摇,三国局势出现稳定的对峙,夷陵之战也因此被认为是前后三国的分界点之一。
一是袁曹官渡之战,曹采取声东击西大胜袁绍。
二是吴魏去壁之战,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用五万兵力打败了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
三是吴蜀彝陵之战,吴将陆逊采取后发制人的战法,以五万兵力击败了号称七十万大军的蜀兵。
以少胜多的四场战役一、巨鹿之战
公元前208年九月,秦军上将章邯率兵杀死反秦义军首领项梁后,认为楚军已大势所趋、已翻不起多大浪来,于是兵锋一指,数十万大军渡过黄河大败赵军,将赵王歇围困在巨鹿城中。章邯此意十分明显,就是典型的围点打援策略。面对战斗力强大的秦军,其他诸侯联军皆惧怕中章邯的诡计,便纷纷观望,但从未做出实质性的动作。
同年十二月,项羽率五万楚军到达巨鹿,面对强大的秦军,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迅速向秦军发起攻击。楚军士兵在项羽的鼓舞下,以一当十,前后经过九次战役,将章邯和王离二将所率领的四十万秦军打得溃不成军。巨鹿之战胜利后,章邯便投降了项羽,此刻秦王朝再也没有可以一战的有生力量,很快灭亡了。五万楚军对阵四十万秦军,可以想象这个数据对比多么不协调,一个楚兵要对抗八个秦军,其难度可想而知。难怪,后人李晚芳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二、彭城之战
这又是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而打赢这场战争的又是人称西楚霸王的项羽。由于不满项羽的分封,汉王刘邦联合田荣进行反楚大业。在占三秦之地,兵出关中后,刘邦很快招降并结盟了一众的大小诸侯,联合起来要对付项羽。公元前205年四月,趁项羽主力正在齐地和齐军交战,楚都彭城空虚之机,刘邦率军攻占了彭城。
正率军和齐军交战的项羽,听说自己的老窝被刘邦端了,更重要的是自己心爱的女人虞姬生死不明,马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在留下大部军队继续攻打齐军,自己则亲率三万精兵连夜回师彭城。面对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战力十足的项羽自然没有将他们放在心里。项羽军在拂晓前,由西向东攻击汉军侧背,从早晨发起攻击开始,到中午便大破汉军。此战,刘邦一泻千里,汉军被斩杀10余万人。
三、官渡之
公元199年六月,占据北方的袁绍,挑选精兵十万,南下攻击曹操。自此,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役拉开了序幕。公元200年,二军相持于官渡。面对兵多将广的袁绍,此战曹操只有2万军队。也就是说,一个曹军要面对五个袁军的攻击。但袁绍此人并非是一个有能之人,在看清了他的面目之后,帐下谋士许攸愤而转投曹操,并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其辎重。枭雄曹操是什么人物,他自然知道其中厉害,于是便立刻执行。
就这样,曹操一把火烧了袁绍屯粮草的大本营,而被袁绍派去攻打曹操大本营的名将张郃、高览见取胜无望,于是投降曹操。瞬间,袁绍军心动摇、土崩瓦解。这一战,曹操以两万兵力,击破袁军十万,袁绍仓惶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
四、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刘秀和王莽军团之间的较量,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一战,刘秀用不到两万人马的军队打败了王莽四十万大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此战之后,刘秀的名声天下闻名。西晋史学家司马彪评价:“至于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凭焉。发迹于昆阳,以数千屠百万,非胆智之主,孰能堪之?
一、淝水之战
参战方兵力:东晋8万人,前秦112万余人。
伤亡情况:东晋兵伤亡5000人,前秦嫡系兵30万人全部被歼灭,前秦其他兵力全部或投降,或阵亡。
东晋将领:谢玄、谢石、谢琰等。
前秦将领:苻坚、苻融。
战争概况:公元383年11月,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为了加快向南部地区的兼并和统治,前秦符坚率领112万军队,向南部的东晋发动了侵略战争,双方于肥水交战,东晋以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军队迎击前秦军队。因符坚好大喜功、骄傲自满,加之前秦军队内部四分五裂,军令不畅,前秦嫡系病30万人全部被歼灭,其余部队或投降、或阵亡,东晋获得战争的全面胜利。
二、巨鹿之战
参战方兵力:楚军5万人,秦军40万人。
伤亡情况:秦军阵亡20万人以上。
楚军将领:项羽。
秦军将领:章邯、王离等。
战争概况:秦末大起义当中,项羽是义军当中威望较高者,公元前208年,项羽率领5万楚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与40万秦军展开决战。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将帐篷和房屋全部付之一炬,仅仅只带3日军粮,以“不胜则死”的决心,迅速攻击秦军,以一敌十,活捉王离,斩杀秦军20万人以上。自此,秦始皇开创的秦朝气数将近、奄奄一息,项羽确立了诸侯中的霸主地位。
三、赤壁之战
参战方兵力:刘备、孙权联军5万人,曹操军队80万人。
伤亡情况:曹操军队伤亡过半。
曹军将领:曹操。
刘备、孙权联军将领:刘备、周瑜、诸葛亮。
战争概况:公元208年,刘备、孙权联军共5万人,由周瑜为“大都督”率军迎击从北方南征的曹操80万军队,由于曹操军队从北方而来,大多数不熟悉水性,所以曹操将战船连成一片,将士在战船上犹如平地一般。周瑜作为联军“大都督”,决定采取火攻的方式进击曹军,曹操军队战船连成一片,遭遇火攻时不能逃脱,曹军伤亡过半。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也是三国时期最为重要的、最为著名的一场战役,“火烧赤壁”之后,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四、官渡之战
参战方兵力:曹操军队2万人,袁绍军队11万人。
伤亡情况:曹操军队伤亡8千人,袁绍军队阵亡和被坑杀8万人。
曹军将领:曹操。
袁军将领:袁绍。
战争概况:公元200年,袁绍军队与曹操军队在官渡(今河南中牟)展开决战,曹操军队仅有2万人,而袁绍军队有11万人。曹操出奇制胜,率军突袭袁超军队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将袁绍军粮全部烧毁。袁绍手下张颌等诸将,见到袁绍的军粮全部被烧,于是投降曹操,导致袁绍军心不稳,内部产生了分裂,袁绍军队在曹军攻击下奔溃,溃不成军,袁绍军队阵亡或被坑杀8万人。
1、官渡之战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2、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3、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4、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以少胜多的四大著名战役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和巨鹿之战。
其中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曹操大败袁绍。孙刘联军大败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