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魏简史 北魏和鲜卑族的历史文化

目录导航:

  1. 东晋北魏简史
  2. 北魏时期鲜卑族促进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
  3. 北魏民族特点
  4. 东晋南朝北魏的关系
  5. 北魏时期鲜卑族有多少人
东晋北魏简史

东晋,由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多次试图北伐未果,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被东晋击败,史称淝水之战,后有恒玹叛乱,被大将刘裕平定,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东晋灭亡。

北魏:鲜卑族拓跋珪建立,起初为代国,后改国号魏,史称北魏,公元534年,分为东魏,西魏。公元550年东魏被北齐取代,公元557年西魏被北周取代,至此北魏灭亡

北魏时期鲜卑族促进民族交融的历史事件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386年,拓跋部的首领拓跋硅建立北魏。439年,绯卑人建立的北瑰政权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北方各:疾人民改变了原来的游牧生活,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民,汉族人民也学到各兄弟民族的畜牧业经验,丰富和提高了生产知识。他们在反抗各族统治者压迫和剥削的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和友谊。

(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形、成后,北魏统治者实行改革。甲、颁布均田令。485年,为了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孝文帝拓跋宏颁布均田令。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规定:成丁男子受露田40亩,成丁女子20亩,休耕两年的,3倍受田。

丁男分得桑田20亩,不宜种桑的地方,丁男可分得麻田10亩,丁女5亩。实行均田制以后,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了。乙、推行租调制。受田的农民,一夫一妇每年必须交纳租粟二石,调帛或麻一匹。丁男还要服兵役和徭役,租调制的实行,增加了北魏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北方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起来。丙、迁都洛阳。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大地主的联系,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3)北方各族人民起义。北魏末年,北部边镇各族军民和河北各族人民先后起义。523年,匈奴族人破六韩拔陵领导了北部边镇的起义。528年,在河北发生了葛荣领导的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战斗情谊,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北魏民族特点

北魏鲜卑族骑马、穿短装、善骑射、过着游牧生活。

拓跋氏自称是黄帝后裔。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并且是“神州上国”之名而定为国号,为别于此前的曹魏政权,某些史书因此别称为“后魏”,但由于史学界不称曹魏为“前魏”,故“后魏”之称很少使用。又以其皇室姓拓跋,后改姓元,故又别称拓跋魏、元魏。

东晋南朝北魏的关系

1、前后相继的关系。

2、西晋(公元266年—公元316年)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另与东晋合称晋朝。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若以灭东吴始,则仅立朝37年。为了区别于东晋,史称西晋,两晋又被称为司马晋。

3、东晋(317年-420年),是由西晋宗室司马睿南迁后建立起来的政权,建都洛阳的西晋覆亡,史称东晋,此外,史书中又仿东汉称中汉,称东晋为中晋,寓以晋室中兴之意;又东晋统治地区大部分在江东,古称江左,因此以江左代指东晋。

4、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

5、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继承北周疆域的隋由于灭亡南朝陈,完成了统一大业,所以没被称作北隋,而是被后世称为隋朝)。从北魏统一北方开始到隋文帝建立隋朝为止,与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对峙,合称南北朝。唐朝官修正史尊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6、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中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的总称,陪都中京(今河南洛阳)。

7、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刘宋取代东晋,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汉人政权,史称“南朝”,嫡传华夏文化之正朔,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南朝与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等北朝政权对峙,合称南北朝。

北魏时期鲜卑族有多少人

目前还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在北魏时期的人口统计中并没有区分鲜卑人与其他各族人,所以只能大致推断。

鲜卑人有拓跋鲜卑,慕容鲜卑,段氏鲜卑三个类型,前两个是鲜卑联邦国的统治者,后面是归了西晋的少数民族,还有鲜卑化的匈奴,如宇文鲜卑,鲜卑化的丁林人,比如鲜于鲜卑。高车柔然鲜卑化等,包括女真部落,契丹部落,蒙古部落都有鲜卑化的,那时他们都属于鲜卑人。

鲜卑人中最大的人口构成是自八王之乱后,西晋内乱,战乱不断,导致中原人大量北迁,这些人到鲜卑国谋生,经过百年大部分已经成鲜卑人了。

这些人基本都属于鲜卑人,但是由于分布太分散,基本不可能做到有效的人口统计,而苻坚时期统计是2000万人,包括西凉等,按这个比例算,北魏继承前秦,北魏人口是3500万,按比例鲜卑人在当时人口中大约有210多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