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导航:
- 关于故宫太和殿的历史背景和传说故事作
- 为什么清朝用的是前朝龙椅
- 朱元璋后裔今何在
- 北京故宫的龙椅是真的么?真正的龙椅还存在么
- 揭秘:故宫里面的龙椅,到底是哪个皇帝做的
- 太和殿被烧了谁修的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东方三大殿之一,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是整个宫城的建筑主体和核心空间。
该殿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太和殿是明清两代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红墙黄瓦,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太和殿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它是皇权的象征,因而在各种形式上都刻意追求,以示与众之不同。
太和殿看到的宝座是明代的雕龙髹金大椅,它在几百年风风雨雨里曾是最高皇权的象征,但在上世纪前半叶,随着朝政的动荡衰败,它曾被遗弃,失踪了近半个世纪。
1915年,袁世凯篡权称帝,他把太和殿内乾隆御题的匾额对联拆去,把这张宝座也不知挪到何处去了。椅后的雕龙髹金屏风还保留,却安设了一张特制的不伦不类的大椅,椅背特别高,而座面却很矮。
据说袁世凯因腿短,但又想表现帝王的气派,就采用了矮面衬西式高背大椅的样式。椅背上还有一个袁世凯的帝国国徽,这是一个由白缎制成的直径约两尺的圆形开光,上面用彩线绣成古代十二章的图案。
到1959年才发现了原来龙椅的线索。工作人员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从前太和殿的原状。根据这张照片,终于在一处放残破家具的库房里,发现了一张残破的雕龙髹金大椅。
这张龙椅从髹漆的方法和雕龙的造型看,应是明代的制作,很可能是明嘉靖重修皇极殿的遗物,清康熙重修太和殿时,经修理后继续使用,直到袁世凯时代才被丢至此处。
1963年,故宫决定修复这件龙椅。宁寿宫有件龙椅是乾隆年间太和殿龙椅的仿制品,只有龙头是清代的风格。另外还发现一幅康熙帝的朝服像,所坐的正是太和殿这张龙椅。现在我们看到的龙椅正是修复后的龙椅。
另外宝座是根据明嘉靖朝遗物残件恢复的,因此恢复后的宝座自然是明朝的风格和样式,与宝座后由清朝保留下来的屏风风格呈现不同,这从宝座和屏风上的龙纹和云纹能够十分清晰地分辨出来。
故宫太和殿在永乐年间建成时名为奉天殿,嘉靖时期更名为皇极殿,清初顺治朝改名太和殿。
大殿落成仅百日,就遭雷击起火,三大殿尽毁。之后在嘉靖、万历、康熙年间又三次毁于火灾,现存建筑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当时,由于巨型楠木稀缺,重建的太和殿在规模上明显缩水,面积大约只有永乐年间的一半。为提高防火性能,大殿两侧以阶梯状的防火墙代替了原来的木廊。从此之后,太和殿再也没有被烧毁。通过太和殿下方巨大的基座,不难想象明代大殿的规模。
为什么清朝用的是前朝龙椅因为制作龙椅废劲,
1644年,清朝入关后,继续以北京为都城,以故宫为皇宫。清朝的皇帝,当然不能使用明朝皇帝的龙椅。因此,这把“髹金漆云龙纹宝座”就被搬出太和殿,堆放到库房里了。
可是,到了康熙时期,太和殿再次失火,将清朝工匠制作的龙椅给烧毁了。制作龙椅,是一件相当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清朝工匠一时半会找不到合适的材料,重新打造一把龙椅,就从库房里找回已被废弃的“髹金漆云龙纹宝座”,修补之后放回太和殿,继续使用。
这一用就是200多年,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
朱元璋后裔今何在这些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
朱元璋有多少后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朱元璋在册后裔有15.7万人,这是我们现在能掌握的明朝官方最晚的一次皇室人口统计资料。到1644年明朝灭亡,总人数只会多不会少。
明朝276年,共封了87个亲王,近千个郡王。到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前,明朝在全国有34个亲王,还有被废的齐王、宁王、辽王、伊王、徽王等亲王家族后裔。这些人主要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河南、河北、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分布较广,人数众多。
秦王后裔
明末逃过一劫的主要有三类人:
一是远支宗室。
到明末,有的分支已经传到第十一代,不但与朱元璋血缘隔得太远,与朱元璋封的第一代亲王血缘也隔得太远,早已沦为衣食无处着落的穷苦人,这些人在明末并非是起义军劫掠的对象,所以这部分人在明末大多得以幸存。
二是被废除的亲王宗室。
被废的齐王、宁王、辽王、伊王、徽王等亲王家族后裔,人数也很多,这些亲王家都是在嘉靖年间之前被废除的,因为废除的早,所以平民化的也比较早,做的孽也就少,这部分人在明末也大多数得以幸存。比如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就是南昌的宁王后裔。现在第一代宁王墓的周边就有宁王后裔守墓。
宁王后裔八大山人
三是南方的宗室。
长江以南的宗室包括江西的鄱阳县的淮王家族、南城县的益王家族,因为地处南方,自始至终没有受到过李自成和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袭击,清军打过来也没有那么快,这几个家族的子孙得以有比较从容的逃亡时间。比如末代益王还逃到广州抗清,益王家族在明末的旁支有一千多人,当时危难时机,只好四处逃生,如今江西南城县附近就有不少益王家族的子孙。
朱家后人有很多归隐山林,从此只想过太平生活的。甚至,在明朝灭亡后,他们把姓氏也一并改了,但是他们始终记得明朝灭亡的日期。安昌沦陷后,朱宿渣逃往浙东,不幸战死。他的儿子逃了出来,为了活下来,不惜隐姓埋名当了和尚,至今没人知道他的名字。而他的母亲把王印交给了他,却被别有用心的人知道,导致整个寺庙几乎被灭。
还有一部分朱家人投降了满清,虽然明朝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但是仍有一部分人想活下来,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人呢。比如潞王朱常,投降满清后主要用于安抚天下百姓,使大家看起来满清是仁慈的。他们被安置在山东和河南一带,享受优待。
据相关资料批露自称朱元琼后裔人还真不少大多分佈在南方一带,大士浙江浦江县田后蓬村的村民朱国栋2014年对访者说他的确是朱家后裔该村40余户人家全都姓朱,无一杂姓,朱国栋拿出了证明是朱家后裔二件物件一是家族谱,二是一把龙椅,龙椅是他祖上留下来,祖上是明朝王爷在李自成入京后崇祯帝自溢,王爷带着人班出逃时就随身将龙椅带上后传给后人经查验该龙椅与明朝时皇帝所座龙椅极为相式。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皇帝,他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推翻元朝,结束民族等级制度并且消灭群雄,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曾几何时,凤阳朱氏以天潢贵胄而为世人所尊仰、妒羡,不料李自成以汉寇入京,接着满清靼虏挥师南下,昔日的庞大宗室被流寇与清兵屠杀过半,剩下的也成为“恨不该生在帝王家”的亡国之奴。明朝灭亡后,这部分劫后余生的皇族宗室成员,有的则建立南明政权,继续领导反清斗争,为凤阳朱氏完成了最后也是最悲壮的一章;有的则隐姓埋名,转徙流亡,避难逃生,以保存凤阳朱氏的香火不绝。
朱元璋后裔如今在安徽有的一个小山村,名叫田后蓬村,那里的村民说,这把消失了几百年的龙椅就在他们的村子里。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根据村民的说法,田后蓬村的所有村民都是朱元璋的后代。当时人们并不信服,一个小小山村的村民怎么可能是朱元璋的后代呢?
田后蓬村只是一个小小的山村,村中的人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对于自己的祖先,很多人都不清楚,甚于,因为如今的生活平静祥和,他们并不关心自己的祖先是谁。
而村子中的一个重大的发现确实证实了他们就是朱元璋的后人。
三、朱元璋的后人
原来,在村子中的人整理东西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个小册子,翻开这个小册子之后,他们着实吓了一跳。这个册子正是他们第一辈人的族谱。这个田后蓬村的第一个人,就是当时明朝的王爷。跟随着这个族谱一同出现的,还有那个相传已经消失了好几百年的崇祯皇帝的龙椅。
原来,在当时,一名王爷的封地在安徽,也就是在现在的田后蓬村。当年明朝在危难的时候,王爷不忍心明朝的龙椅落入他人之手,就抢先将龙椅运到了自己的封地。为了躲过盘查,王爷将这把龙椅放在了山洞之中,山洞的位置极其隐秘,所以负责盘查的人们并没有找到,因此这把龙椅也就保存了下来。
从此之后,王爷就带领着村子中的其他人一直保护着这把龙椅,不仅仅只是因为这把龙椅极其珍贵,还是因为他们心中存在了明朝东山再起的希望,他们希望留着这把明朝的龙椅,这样也就保留着明朝的根脉与记忆。
北京故宫的龙椅是真的么?真正的龙椅还存在么真正的不知道何去了,目前的是明代的龙椅。
1959年,故宫博物院专家朱家晋在一张光绪二十六年的旧照片上,看到以前太和殿的陈设情况,就根据照片上的龙椅式样,四处寻找,终于在一处存放旧家具的库房中,发现了这座明代龙椅。因为龙椅长期被看作普通家具,随便弃置,弄得残缺不全,后来根据有关资料,请名匠高手修复,方得以恢复往日的容貌。
揭秘:故宫里面的龙椅,到底是哪个皇帝做的传说朱元璋小时候和伙伴玩游戏,轮流坐在山上的石椅子上,谁坐上去别人就要像叩拜皇帝一样叩拜他,惊奇的是,无论是谁坐在这把石椅子上都会滑下来,只有朱元璋坐上去之后不会摔下来。事情的真假无从考究,但是这证明了龙椅对皇权的象征。后来朱元璋成功建立明朝,想起来童年坐石椅子的事情,就特地命人打造了一把金灿灿的龙椅
太和殿被烧了谁修的现在的太和殿是康熙重修的。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原件在袁世凯称帝时被换下,已佚。
由刘炳森先生绘制图样,由13位专家耗时一年多于1964年9月终于修复完成。目前我们能看见的太和殿的龙椅是明嘉靖年间龙椅修复而成。
太和殿在明崇祯年间被大火烧毁,直至清朝康熙年间才得以重建,在此期间新制了宝座和屏风,而该宝座在袁世凯复辟时,被毁掉了。直到1958年,故宫博物院决定撤换掉与太和殿整体并不协调的袁世凯宝座,按明代嘉靖年间曾经撤换下的一个太和殿宝座,并以此宝座残件为基础进行恢复工作,后由刘炳森先生绘制图样,由13位专家耗时一年多于1964年9月终于修复完成。目前我们能看见的太和殿的龙椅是明嘉靖年间龙椅修复而成。